【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本申请涉及IT
,特别涉及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负载均衡系统包含负载均衡器以及多台后端服务器,所述多台后端服务器(又称为member)组成服务器资源池,负载均衡器接收客户端的访问请求,根据负载均衡算法为客户端选择提供服务的后端服务器。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为服务器资源池对外呈现的IP地址,客户端通过该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即可访问服务器资源池中的后端服务器,而无需知道后端服务器的地址。负载均衡器提供负载均衡服务的模式包含直接路由(DirectRouting,DR)模式和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NAT)模式。采用DR模式时,后端服务器向客户端返回的访问响应无需经过负载均衡器,因此传输性能较高。但由于DR模式需要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和后端服务器的IP地址位于同一网段,后端服务器和负载均衡器不能跨网段部署,因此对负载均衡系统的组网造成了较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和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虚拟化环境下的负载均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负载均衡器以及至少一个服务节点,所述服务器节点上运行有虚拟交换机以及至少一个后端服务器,/n所述负载均衡器,用于接收客户端的访问请求,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为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为所述客户端选择目的后端服务器,将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虚拟网卡的IP地址,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给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所在的所述目的服务节点;/n所述目的服务节点上的虚拟交换机,用于接收所述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所述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给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n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虚拟化环境下的负载均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负载均衡器以及至少一个服务节点,所述服务器节点上运行有虚拟交换机以及至少一个后端服务器,
所述负载均衡器,用于接收客户端的访问请求,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为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为所述客户端选择目的后端服务器,将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虚拟网卡的IP地址,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给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所在的所述目的服务节点;
所述目的服务节点上的虚拟交换机,用于接收所述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所述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给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
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访问请求,向所述客户端返回访问响应,所述访问响应的源地址为所述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络控制器,
所述网络控制器,用于向所述虚拟交换机下发流表,所述流表用于指示当所述虚拟交换机接收到发送给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的访问请求时,将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
所述虚拟交换机,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流表,修改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均衡系统还包括负载均衡节点,所述负载均衡节点上运行所述负载均衡器以及第一虚拟路由器,所述第一虚拟路由器上配置有所述负载均衡器的网关地址以及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的网关地址,
所述负载均衡器,具体用于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虚拟路由器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地址为所述负载均衡器的网关地址;
所述第一虚拟路由器,用于接收所述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从第二端口发出,所述第二端口的地址为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的网关地址。
4.如权利要求3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服务节点上运行有第二虚拟路由器,所述第二虚拟路由器上配置有所述客户端的网关地址以及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的网关地址,
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具体用于将所述访问响应发送到所述第二虚拟路由器的第三端口,所述第三端口的地址为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的网关地址;
所述第二虚拟路由器,用于接收所述访问响应,将所述访问响应从第四端口发出,所述第四端口的地址为所述客户端的网关地址。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服务节点上运行有第三虚拟路由器,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还具备与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虚拟网卡的IP地址关联的局域网IP地址,所述局域网IP地址用于实现不同租户间的网络隔离,
所述负载均衡器,具体用于将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与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虚拟网卡的IP地址关联的局域网IP地址,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给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所在的所述目的服务节点;
所述目的服务节点上的所述第三虚拟路由器,还用于接收所述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的虚拟网卡的IP地址,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到所述虚拟交换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还关联有公网IP地址,
所述虚拟交换机,还用于接收所述访问响应,将所述访问响应的源地址修改为所述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关联的公网IP地址,将所述访问响应返回给所述客户端。
7.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负载均衡系统,所述负载均衡系统包括负载均衡器以及至少一个服务节点,所述服务器节点上运行有虚拟交换机以及至少一个后端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负载均衡器接收客户端的访问请求,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为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为所述客户端选择目的后端服务器,将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虚拟网卡的IP地址,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给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所在的所述目的服务节点;
所述目的服务节点上的所述虚拟交换机接收所述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所述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给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
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访问请求,向所述客户端返回访问响应,所述访问响应的源地址为所述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所述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包括:
所述虚拟交换机接收网络控制器下发的流表,所述流表用于指示当所述虚拟交换机接收到发送给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的访问请求时,根据所述流表将所述访问请求的目的地址修改为负载均衡器的IP地址。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均衡系统还包括负载均衡节点,所述负载均衡节点上运行所述负载均衡器以及第一虚拟路由器,所述第一虚拟路由器上配置有所述负载均衡器的网关地址以及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的网关地址,
所述负载均衡器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给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所在的所述目的服务节点包括:
所述负载均衡器将所述访问请求发送到所述第一虚拟路由器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地址为所述负载均衡器的网关地址;
所述第一虚拟路由器接收所述访问请求,将所述访问请求从第二端口发出,所述第二端口的地址为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的网关地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服务节点上运行有第二虚拟路由器,所述第二虚拟路由器上配置有所述客户端的网关地址以及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的网关地址,
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向所述客户端返回访问响应包括:
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将所述访问响应发送到所述第二虚拟路由器的第三端口,所述第三端口的地址为所述目的后端服务器的网关地址;
所述第二虚拟路由器接收所述访问响应,将所述访问响应从第四端口发出,所述第四端口的地址为所述客户端的网关地址。
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高威,周坤鹏,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