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组交换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分组交换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光通信网络(opticalcommunicationsnetwork)中大量应用了包交换矩阵(packetfabric)实现以太网的包交换。然而,某些场景下网络设备不希望从PCS(物理编码子层)层的66B码流中解析出以太网包后再通过交换矩阵进行包交换,而是希望66B码流能够直接无损的通过交换矩阵。这样做的一个显著的好处是,某些场景下可以省去66B的编解码模块以及以太网包的相应处理电路,同时,由于以太网包的某些处理需要以整包进行,为了收集一个超长的以太网包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而如果直接传输66B码流,则可以实现低延迟的特性。当然,66B码流不局限于以太网业务,也可以承载其他封装在66B块中的业务。但是目前数据包在经过包交换矩阵时存在以下问题,当66B编码块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时,需要对接收到的66B码流进行同步处理,需要复杂的同步电路;由于数据包数量较多,信元交换矩阵往往传输压力较大,带宽利用率不高。专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组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在发送端构建承载整数个编码块的切片包,并将编码块按预设的顺序和位置填充入切片包;/n发送切片包至接收端,并在接收端提取编码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组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发送端构建承载整数个编码块的切片包,并将编码块按预设的顺序和位置填充入切片包;
发送切片包至接收端,并在接收端提取编码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块为原始编码块或原始编码块经压缩处理后的压缩编码块;
当所述编码块为压缩编码块时:
在发送端,先将原始编码块进行压缩,得到压缩编码块后再进行切片包的构建;
在接收端,压缩编码块提取出来后,对压缩编码块进行恢复,得到原始编码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组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编码块为66B编码块,所述压缩编码块为65B编码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组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发送端,先将包含两比特控制位的66B编码块压缩成只包含1比特控制位的65B编码块,再进行切片包的构建;
在接收端,65B编码块提取出来后,根据控制位将包含1比特控制位的65B编码块恢复成包含两比特控制位的66B编码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信元交换矩阵的最大包长决定一个切片包最多可以承载的编码块个数。
6.一种分组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组包模块,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文帆,冯波,海增强,李光瑜,蔡林洋,张博,
申请(专利权)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飞思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