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7692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束,能够抑制布置状态的偏差并防止干涉。线束(21)具备线束干线(22)和旋转夹具(25)而构成。线束干线(22)通过电气连接盒的线束导出部(29)及远离电气连接盒而固定的保护器(24)并布置在其间。旋转夹具(25)设置在线束干线(22)的中间。线束干线(22)在第一固定部(30)和旋转夹具(25)之间的第一区间(S1)及第二固定部(31)和旋转夹具(25)之间的第二区间(S2)分别形成有可弯曲的弯曲部(33)。另外,线束干线(22)形成为从第一固定部(30)到第二固定部(31)整体上大致S字形弯曲的布置形状。另外,线束干线(22)在第一区间(S1)设置有比弯曲部(33)更硬质且大致直线形状的硬质管(26)(硬质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布置在汽车的规定位置的线束。
技术介绍
例如,在汽车的发动机室内搭载有蓄电池、交流发电机、继电器盒等。蓄电池的输出端子以及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端子连接到继电器盒。然后,还将继电器盒以及该继电器盒经由设置在末端的线束与车室内的接线盒连接(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97709号公报以上述继电器盒以及线束为例,线束一般被弯曲成三维形状进行布置。参照图5和图6具体说明的话,引用符号1表示继电器盒(电气连接盒),引用符号2表示线束,引用符号3表示发动机室。线束2具有线束干线4、保护该线束干线4并固定于车体5(或面板)的保护器6、以及设置于图示的线束干线4的中间的旋转夹具7。线束干线4在继电器盒1和保护器6之间弯曲成三维形状(弯曲为大致S字形)。在弯曲成三维形状后,线束干线4的中间由旋转夹具7保持。旋转夹具7组装为能够相对于支架8旋转自如。旋转夹具7具有绕图5和图6的纸面垂直方向的轴旋转自如的结构(沿箭头9所示的方向旋转自如)。另外,在使用不是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具备:/n线束干线,其构成为通过第一固定位置以及第二固定位置,并布置在该第一固定位置和该第二固定位置之间,且具有对应于该第一固定位置的第一固定部和对应于该第二固定位置的第二固定部;/n旋转夹具,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中间,且以绕向安装部位的组装轴旋转的方式构成,/n所述线束干线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旋转夹具之间具有第一区间,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旋转夹具之间具有第二区间,/n所述第一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区间分别具有可弯曲的弯曲部,/n所述线束干线构成为,通过在所述弯曲部弯曲而在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到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整体呈S字形弯曲,其特征在于,/n至少在所述第一区间和...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4 JP 2019-0827321.一种线束,具备:
线束干线,其构成为通过第一固定位置以及第二固定位置,并布置在该第一固定位置和该第二固定位置之间,且具有对应于该第一固定位置的第一固定部和对应于该第二固定位置的第二固定部;
旋转夹具,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中间,且以绕向安装部位的组装轴旋转的方式构成,
所述线束干线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旋转夹具之间具有第一区间,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旋转夹具之间具有第二区间,
所述第一区间以及所述第二区间分别具有可弯曲的弯曲部,
所述线束干线构成为,通过在所述弯曲部弯曲而在从所述第一固定部到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整体呈S字形弯曲,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第一区间和所述第二区间的任一方,还具备比所述弯曲部更硬质且直线形状的硬质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浅贵裕池田一弘云井一行松本贤太稻垣喜仙高村修平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