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地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7667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输电线路的防雷接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地网,包括倾斜接地体、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框;倾斜接地体的前端与接地引入线连接,其末端与地面呈倾斜角度向地面下方延伸,垂直接地体的前端与倾斜接地体连接,其末端垂直向地下延伸,水平接地框包括第一水平接地框和第二水平接地框,第一水平接地框依次连接倾斜接地体,第二水平接地框位于倾斜接地体末端所在的水平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使得通过设置立体环形地网,通过倾斜角的设计且增加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更便于雷击瞬间电流的传导;减小占地面积,避免平面地网布置范围太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更适用于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地网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的防雷接地
,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地网。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和电量需求的日益增加,输电线路的布设规模日益增大;而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加,线路受雷击的次数增加,雷击的雷电流幅值也不断增大,近年来已有超过400kA的雷电流,大幅值雷电流对线路形成的瞬时冲击电流给铁塔地网的地下泄流能力带来极大挑战。接地网作为防雷的主要手段已大面积普及到所有杆塔,传统的地网设计采用水平网状向四方延伸的方法,约距地表50-100cm的距离埋设5cm镀锌圆钢。此方法占地面积大,四个方向水平延伸至30米外,对铁塔周边影响非常大,而且泄流时会对铺设地网周边的民用电器、路灯等弱电设备造成影响,甚至损坏。此外,铁塔地网按传统布置方式埋设,当雷电流超过200kA以上时,因铁塔本身的泄流能力不足会造成雷击反击线路跳闸,此跳闸带来的后果是多相跳闸且重合闸不动作,线路断线,造成一定区域内停电或错峰供电,在重要区域或重要供用电客户,往往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除此之外,传统地网在应用到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环境中时,也会受到诸多限制,例如可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地网,其特征在于,包括:/n倾斜接地体(10),所述倾斜接地体(10)与地面呈倾斜角度,所述倾斜接地体(10)的前端与接地引入线(60)连接,所述倾斜接地体(10)的末端向地面下方延伸;/n垂直接地体(20),所述垂直接地体(20)的前端与所述倾斜接地体(10)连接,所述垂直接地体(20)的末端垂直向地下延伸;/n水平接地框(30),所述水平接地框(30)包括第一水平接地框(31)和第二水平接地框(32),所述第一水平接地框(31)依次连接多个所述倾斜接地体(10),所述第二水平接地框(32)位于所述倾斜接地体(10)的末端所在的水平面,所述第二水平接地框(32)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地网,其特征在于,包括:
倾斜接地体(10),所述倾斜接地体(10)与地面呈倾斜角度,所述倾斜接地体(10)的前端与接地引入线(60)连接,所述倾斜接地体(10)的末端向地面下方延伸;
垂直接地体(20),所述垂直接地体(20)的前端与所述倾斜接地体(10)连接,所述垂直接地体(20)的末端垂直向地下延伸;
水平接地框(30),所述水平接地框(30)包括第一水平接地框(31)和第二水平接地框(32),所述第一水平接地框(31)依次连接多个所述倾斜接地体(10),所述第二水平接地框(32)位于所述倾斜接地体(10)的末端所在的水平面,所述第二水平接地框(32)位于所述第一水平接地框(31)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地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接地体(10)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所述立体地网包括四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所述倾斜接地体(10),相邻所述倾斜接地体(10)之间的水平夹角为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地网,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倾斜接地体(10)上布置有多个所述垂直接地体(20),多个所述垂直接地体(20)在所述倾斜接地体(10)上均匀间隔布置。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惠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