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5月27日、申请号为201610366365.5、专利技术名称为“发光装置、覆盖部件的制造方法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装置、覆盖部件的制造方法及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的发光二极管随着其品质的提高,在普通照明领域、车载照明领域等中以各种方式被利用。例如,已知有通过在发光元件上配置具有外框的板状光学部件而被薄型化的发光装置。(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43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要求比以往的发光装置更薄型化的发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薄型化的发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具有:覆盖部件,其具有第一光反射部件和透光性树脂,该第一光反射部件具有贯通孔,该透光性树脂配置在所述贯通孔内;发光元件,其以与所述透光性树脂相对的方式设置;第二光反射部件,其覆盖所述发光元件的侧面,并与所述发光元件周围的第一光反射部件相对而设置; >所述透光性树脂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n覆盖部件,其具有第一光反射部件和透光性树脂,该第一光反射部件具有贯通孔,该透光性树脂配置在所述贯通孔内;/n发光元件,其以与所述透光性树脂相对的方式设置;/n第二光反射部件,其覆盖所述发光元件的侧面,并与所述发光元件周围的第一光反射部件相对而设置;/n所述透光性树脂包含向与所述发光元件相对的下面侧或从所述发光元件离开的上面侧偏置的波长变换物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529 JP 2015-109807;20160223 JP 2016-031940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覆盖部件,其具有第一光反射部件和透光性树脂,该第一光反射部件具有贯通孔,该透光性树脂配置在所述贯通孔内;
发光元件,其以与所述透光性树脂相对的方式设置;
第二光反射部件,其覆盖所述发光元件的侧面,并与所述发光元件周围的第一光反射部件相对而设置;
所述透光性树脂包含向与所述发光元件相对的下面侧或从所述发光元件离开的上面侧偏置的波长变换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
所述波长变换物质向所述透光性树脂的下面侧偏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
所述波长变换物质向所述透光性树脂的上面侧偏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所述第一光反射部件的上表面和所述透光性树脂的上表面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所述透光性树脂的上表面为粗糙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
所述发光元件具有电极,该电极从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露出,所述电极的从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露出的表面的镜面反射率比所述第二光反射部件的下表面高。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忠雄,东照人,别府卓,泉野训宏,冈久强志,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