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7611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采用一个薄膜晶体管和多个与发光单元串联的开关结构,实现对每个发光区域中单独发光单元的控制,并非每个发光单元需要一个薄膜晶体管进行控制,进而极大程度的减少了薄膜晶体管的数量,也间接减少了用于驱动薄膜晶体管的驱动控制器的数量,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光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作为新型的发光器件,与传统的发光器件相比,LED具有节能、环保、显色性与响应速度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发光面板采用多个发光单元进行发光显示时,每个发光单元均需要配置一个薄膜晶体管,进而控制相对应发光单元的发光状态,以使发光面板实现不同的显示效果。显然,传统的发光面板使用的薄膜晶体管数量较多,导致制作成本较大,且过多数量的薄膜晶体管还会产生较大的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光面板,所述发光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区域,每个所述发光区域包括多个并联的发光单元,每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均串联一个开关;所述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所述发光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每一个所述发光区域对应连接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所述发光区域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端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端作为电压输出端,控制电极端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的导通状态,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导通状态以及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光面板。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背光面板和显示面板;所述背光面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光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显示面板显示区的正投影区域和所述发光面板显示区的正投影区域相同,所述显示面板非显示区的正投影区域和所述发光面板边框区的正投影区域相同。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光面板,通过采用一个薄膜晶体管和多个与发光单元串联的开关结构,实现对每个发光区域中单独发光单元的控制,并非每个发光单元需要一个薄膜晶体管进行控制,进而极大程度的减少了薄膜晶体管的数量,也间接减少了用于驱动薄膜晶体管的驱动控制器的数量,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且降低了薄膜晶体管产生的功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区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控制时序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面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面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面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面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面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控制器的控制原理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区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控制时序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区域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面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面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FT膜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发光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1,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11上的多个发光区域12。可选的,所述衬底基板11包括但不限定于玻璃基板或FR-4环氧玻璃纤维基板聚酰亚胺玻璃纤维基板或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基板等。参考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区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每个所述发光区域12包括多个并联的发光单元D1、D2、D3、D4…,每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均串联一个开关SW;所述开关SW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所述发光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Q,如图2所示,每一个所述发光区域12对应连接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Q。所述发光区域12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PVDD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所述薄膜晶体管Q的第一电极端D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Q的第二电极端S作为电压输出端PVEE,控制电极端G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SW的导通状态,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Q的导通状态以及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可选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但不限定于发光二极管。可选的,所述开关包括但不限定于薄膜晶体管。可选的,所述薄膜晶体管为P型薄膜晶体管,其第一电极端为所述P型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第二电极端为所述P型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控制电极端为所述P型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可选的,所述薄膜晶体管为N型薄膜晶体管,其第一电极端为所述N型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第二电极端为所述N型薄膜晶体管的漏极,控制电极端为所述N型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Q始终处于导通状态。当需要发光二极管D1亮起时,通过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开关SW1闭合使其处于导通状态,其它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同理,当需要发光二极管D2亮起时,通过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开关SW2闭合使其处于导通状态,其它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因此,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通过采用一个薄膜晶体管Q和多个与发光单元串联的开关SW结构,实现对每个发光区域中单独发光单元的控制,并非每个发光单元需要一个薄膜晶体管进行控制,进而极大程度的减少了薄膜晶体管的数量,也间接减少了用于驱动薄膜晶体管的驱动控制器的数量,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可以降低薄膜晶体管产生的功耗。进一步的,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参考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控制时序示意图。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包括但不限定于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区域,每个所述发光区域包括多个并联的发光单元,每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均串联一个开关;所述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n所述发光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每一个所述发光区域对应连接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n所述发光区域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端连接;/n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端作为电压输出端,控制电极端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n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的导通状态,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导通状态以及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区域,每个所述发光区域包括多个并联的发光单元,每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均串联一个开关;所述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发光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每一个所述发光区域对应连接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
所述发光区域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端连接;
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端作为电压输出端,控制电极端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的导通状态,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薄膜晶体管的导通状态以及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呈阵列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阵列排布中,每一列所述发光单元构成一个所述发光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阵列排布中,每一行所述发光单元共用一个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阵列排布中,每一行所述发光单元构成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发光区域中所述发光单元的数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在行方向上,每一个所述发光区域中的第i个发光单元分别共用一个开关,1≤i≤N,且i为正整数,N为所述发光单元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板还包括:第一控制器;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开关的控制端通过第一控制信号线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向所述开关的控制端输送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板还包括:第二控制器;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端通过第二控制信号线相连,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向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端输送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多个信号输出通道;
其中,每一个所述信号输出通道分别与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多个信号输出通道;
多个所述信号输出通道划分为多个信号输出单元;每一个所述信号输出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信号输出通道;
其中,每一个所述信号输出单元中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清扬陈宇王丽花马从华孙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