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7606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3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基底包括相邻的N型晶体管区和P型晶体管区;在基底上形成功函数层,功函数层包括:形成在P型晶体管区的P型功函数层和形成在N型晶体管区的N型功函数层;去除N型晶体管区和P型晶体管区交界处的功函数层,形成开口;形成开口后,在基底上形成横跨N型晶体管区和P型晶体管区的栅极层,用于与剩余的P型功函数层构成P型栅极结构,还用于与剩余的N型功函数层构成N型栅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形成开口,使得N型功函数层或者P型功函数层不易位于不同类型的晶体管区中,扩大了形成功函数层的工艺窗口,使得半导体结构的性能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半导体产业中,集成电路产品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型:逻辑、存储器和模拟电路,其中存储器件在集成电路产品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随着半导体技术发展,对存储器件进行更为广泛的应用,需要将所述存储器件与其他器件区同时形成在一个芯片上,以形成嵌入式半导体存储装置。例如将所述存储器件内嵌置于中央处理器,则需要使得所述存储器件与嵌入的中央处理器平台进行兼容,并且保持原有的存储器件的规格及对应的电学性能。一般地,需要将所述存储器件与嵌入的标准逻辑装置进行兼容。对于嵌入式半导体器件来说,其通常分为逻辑区和存储区,逻辑区通常包括逻辑器件,存储区则包括存储器件。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半导体存储器,例如静态随机随机存储器(SRAM,StaticRandomAccessMemory)、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R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相邻的N型晶体管区和P型晶体管区;/n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功函数层,所述功函数层包括:形成在P型晶体管区的P型功函数层和形成在N型晶体管区的N型功函数层;/n去除所述N型晶体管区和P型晶体管区交界处的所述功函数层,形成开口;/n形成所述开口后,在所述基底上形成横跨N型晶体管区和P型晶体管区的栅极层,用于与剩余的所述P型功函数层构成P型栅极结构,还用于与剩余的所述N型功函数层构成N型栅极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相邻的N型晶体管区和P型晶体管区;
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功函数层,所述功函数层包括:形成在P型晶体管区的P型功函数层和形成在N型晶体管区的N型功函数层;
去除所述N型晶体管区和P型晶体管区交界处的所述功函数层,形成开口;
形成所述开口后,在所述基底上形成横跨N型晶体管区和P型晶体管区的栅极层,用于与剩余的所述P型功函数层构成P型栅极结构,还用于与剩余的所述N型功函数层构成N型栅极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平行于所述基底表面且垂直于所述N型晶体管区和P型晶体管区交界的方向上,所述开口的宽度为20纳米至30纳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刻蚀所述N型晶体管区和P型晶体管区交界处的所述功函数层,形成所述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开口的工艺参数包括:刻蚀气体包括BCl3、Cl2、CH4和H2中的一种或多种;气体流量为50sccm至500sccm;腔室压强为5mToor至50mToor。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功函数层后,形成所述开口前还包括:在所述功函数层上形成栅极结构材料层;形成所述开口的步骤中,还包括刻蚀所述栅极结构材料层,形成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开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开口后,形成栅极层前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通槽中形成隔离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栅极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栅极结构材料层上形成介电层;去除N型晶体管区和P型晶体管区交界处的所述介电层,形成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露出所述隔离结构以及N型晶体管区和P型晶体管区部分宽度的所述栅极结构材料层;在所述第二通槽中形成导电连接层,所述导电连接层和N型晶体管区中以及P型晶体管区中所述栅极结构材料层共同作为所述栅极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栅极结构材料层延伸方向,所述导电连接层与N型晶体管区中和P型晶体管区中所述栅极结构材料层接触的宽度均为10纳米至50纳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为SRAM器件;
形成所述第二通槽的步骤包括:去除SRAM器件中上拉晶体管和下拉晶体管上的所述介电层,形成所述第二通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横跨N型晶体管区和P型晶体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