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装置及降噪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751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噪装置及降噪方法,降噪装置,包括:机体,机体内设置有安装腔;发声装置,发声装置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安装腔内,用于发出第一声波;采声装置连接部,设置在机体上,采声装置连接部用于与采声装置电连接,用于传输采声装置采集的第二声波,以使至少部分的第一声波与至少部分的第二声波相互抵消;控制模块,安装在安装腔内,发声装置和采声装置连接部均与控制模块连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降噪装置的通用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噪装置及降噪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动降噪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降噪装置及降噪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家电产品如吸油烟机、空调外机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声,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效果,这些噪声包括电机噪声、压缩机噪声和气动噪声等,主要频率成分集中在低频段。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吸声材料来达到降噪的目的,但是这些方法仅对声波中的高频声波有明显效果;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通过主动降噪的方法实现降低噪声的目的,但是主动降噪的各部分装置采用分布式安装,对不同的引用场景需要单独制定控制策略,不能实现降噪装置的集成,通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装置及降噪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降噪装置的通用性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降噪装置,包括:机体,机体内设置有安装腔;发声装置,发声装置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安装腔内,用于发出第一声波;采声装置连接部,设置在机体上,采声装置连接部用于与采声装置电连接,用于传输采声装置采集的第二声波,将第一声波与原始声波相互抵消后的残留声波信息反馈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安装在安装腔内,发声装置和采声装置连接部均与控制模块连接。进一步地,采声装置连接部为多个,多个采声装置连接部间隔设置在机体上。进一步地,降噪装置还包括:第一功能转换按键,设置在机体上并与采声装置连接部连接,以通过第一功能转换按键控制采声装置连接部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第一功能转换按键为多个,多个第一功能转换按键与多个采声装置连接部一一对应地设置。进一步地,降噪装置还包括:第二功能转换按键,设置在机体上,第二功能转换按键与发声装置连接,以通过操作第二功能转换按键控制发声装置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地,降噪装置还包括:吸声部件,安装在安装腔内,吸声部件的至少部分与安装腔的内壁贴合,吸声部件用于吸取第一声波中的至少部分高频声波。进一步地,机体包括:盖板,设置在安装腔的上方,发声装置的至少部分安装在盖板上,发声装置的发声腔朝向安装腔的外侧。进一步地,发声装置为扬声器。进一步地,安装腔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控制模块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内,发声装置的至少部分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内。进一步地,降噪装置还包括:隔板,设置在安装腔内,隔板的侧面与安装腔的侧壁贴合,以通过隔板将安装腔分为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动降噪方法,适用于上述的降噪装置,降噪方法包括:S10:将降噪装置安装在待降噪装置内;S20:根据安装场景不同,确定采声装置的设置位置;S30:启动降噪装置后对工作环境进行声场识别;S40:进入主动降噪模式,控制发声装置发出第一声波。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降噪装置,包括机体、发声装置、采声装置连接部和控制模块,机体内设置有安装腔,发声装置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安装腔内,用于发出第一声波;采声装置连接部设置在机体上,采声装置连接部用于与采声装置电连接,用于传输采声装置采集的第二声波,将第一声波与原始声波相互抵消后的残留声波信息反馈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安装在安装腔内,发声装置和采声装置连接部均与控制模块连接。这样能够对降噪装置进行集成设置,在布置降噪装置时,无需对降噪装置的各个部件进行分别布置,只需将采声装置通过导线连接至采声装置连接部即可,减小了安装空间,可将降噪装置整体安装在不同的待降噪设备中,提高了降噪装置的适用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降噪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降噪装置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降噪装置的A-A面截面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主动降噪方法的流程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主动降噪方法的控制图;以及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主动降噪的原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机体;10、安装腔;2、发声装置;3、采声装置连接部;4、第一功能转换按键;5、第二功能转换按键;6、吸声部件;11、盖板;101、第一安装腔;102、第二安装腔;7、隔板;8、通讯接口;9、电源接口;12、控制模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噪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3,包括:机体1,机体1内设置有安装腔10;发声装置2,发声装置2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安装腔10内,用于发出第一声波;采声装置连接部3,设置在机体1上,采声装置连接部3用于与采声装置电连接,用于传输采声装置采集的第二声波,以使至少部分的第一声波与至少部分的第二声波相互抵消;控制模块12,安装在安装腔10内,发声装置2和采声装置连接部3均与控制模块12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噪装置,包括机体1、发声装置2、采声装置连接部3和控制模块12,机体1内设置有安装腔10,发声装置2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安装腔10内,用于发出第一声波,第一声波用来抵消被控噪声对应的原始声波;采声装置连接部3设置在机体1上,采声装置连接部3用于与采声装置电连接,用于传输采声装置采集的第二声波,以使至少部分的第一声波与至少部分的第二声波相互抵消,其中,第二声波中包括被控噪声的原始声波以及第一声波与原始声波相互抵消后的声波信息;控制模块12安装在安装腔10内,发声装置2和采声装置连接部3均与控制模块连接。这样能够对降噪装置进行集成设置,在布置降噪装置时,无需对降噪装置的各个部件进行分别布置,只需将采声装置通过导线连接至采声装置连接部3即可,减小了安装空间,可将降噪装置整体安装在不同的待降噪设备中,提高了降噪装置的适用性。为了使降噪装置适应不同的待降噪环境,采声装置连接部3为多个,多个采声装置连接部3间隔设置在机体1上。这样可同时连接多个采声装置,采声装置优选为麦克风,部分应用场景也可以是加速度传感器。在更换待降噪设备时,无需在根据新的待降噪设备对采声装置程序进行单独编程,多个采声装置连接部3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配置。在具体实施时,降噪装置还包括:第一功能转换按键4,设置在机体1上并与采声装置连接部3连接,以通过第一功能转换按键4控制采声装置连接部3的工作状态。通过操作第一功能转换按键4,在降噪装置更换待降噪设备时,对采声装置的功能进行选择。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功能转换按键4为多个,多个第一功能转换按键4与多个采声装置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体(1),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安装腔(10);/n发声装置(2),所述发声装置(2)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安装腔(10)内,用于发出第一声波;/n采声装置连接部(3),设置在所述机体(1)上,所述采声装置连接部(3)用于与采声装置电连接,用于传输所述采声装置采集的第二声波,以使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声波与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声波相互抵消;/n控制模块(12),安装在所述安装腔(10)内,所述发声装置(2)和所述采声装置连接部(3)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1),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安装腔(10);
发声装置(2),所述发声装置(2)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安装腔(10)内,用于发出第一声波;
采声装置连接部(3),设置在所述机体(1)上,所述采声装置连接部(3)用于与采声装置电连接,用于传输所述采声装置采集的第二声波,以使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声波与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声波相互抵消;
控制模块(12),安装在所述安装腔(10)内,所述发声装置(2)和所述采声装置连接部(3)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声装置连接部(3)为多个,多个所述采声装置连接部(3)间隔设置在所述机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装置还包括:
第一功能转换按键(4),设置在所述机体(1)上并与所述采声装置连接部(3)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功能转换按键(4)控制所述采声装置连接部(3)的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转换按键(4)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功能转换按键(4)与多个所述采声装置连接部(3)一一对应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装置还包括:
第二功能转换按键(5),设置在所述机体(1)上,所述第二功能转换按键(5)与所述发声装置(2)连接,以通过操作所述第二功能转换按键(5)控制所述发声装置(2)的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丽平李彬刘志华叶磊倪梓荣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