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7507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弯折结构,用于控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沿第一旋转方向相向转动,或沿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相向转动,使得柔性显示模组沿第一旋转方向或第二旋转方向弯折;以及连接于第一框架远离第二框架一侧的第一滑动连接框架,连接于第二框架远离第一框架一侧的第二滑动连接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沿第一旋转方向相向转动,第一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沿第二旋转方向相向转动,第一滑动连接框架向靠近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向靠近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产品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终端显示器件的发展,大屏幕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然而随着显示屏幕的增大,显示器件的尺寸也越来越大,便携性也相应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柔性显示器应运而生,通过弯折减少显示器件的尺寸。然而,柔性屏幕弯折时会产生一定的滑移量,但是承载固定柔性屏幕的中框的尺寸是固定不变的,所以需要设置具有一定宽度的边框来弥补,无法实现无边框设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及显示装置,解决由于柔性显示装置弯折产生滑移,而需设置边框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显示模组中框,柔性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非弯折区、第二非弯折区和位于第一非弯折区和第二非弯折区之间的可弯折区,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包括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背的背面;所述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包括:能够与第一非弯折区对应连接的第一框架;能够与第二非弯折区对应连接的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连接的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相对转动,而使所述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沿第一旋转方向相向转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呈内折状态,所述第一非弯折区的出光面面向第二非弯折区的出光面;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沿第二旋转方向相向转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呈外折状态,所述第一非弯折区的背面面向第二非弯折区的背面;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处于同一平面,以使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呈非折叠状态,所述第一非弯折区的出光面与所述第二非弯折区的出光面处于同一平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远离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侧的第一滑动连接框架,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的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所述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向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向靠近所述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可选的,所述弯折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通过至少一个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框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通过至少一个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弯折结构还包括和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的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至少一个滑动传动组件,以带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所述弯折结构还包括和与所述第二框架连接的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至少一个滑动传动组件,以带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可选的,所述支撑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三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框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和第四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弯折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一滑动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二滑动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三滑动传动组件、与所述第四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四滑动传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向转动时,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四传动组件的传动作用下,所述第一滑动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四滑动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所述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沿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相向转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三传动组件的传动作用下,所述第二滑动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向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向靠近所述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架沿所述支撑架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和所述第四传动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架沿所述支撑架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端。可选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架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并固定于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上;与所述第一框架传动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第二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相交设置;所述第四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架平行设置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并固定于相应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上;与所述第二框架传动连接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四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第四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转轴的延伸方向相交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滑动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转轴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连杆,所述第一传动连杆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上的第一传动管,所述第一传动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穿过所述第一传动管设置,所述第一传动管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结构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结构,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位于同一平面时,所述第一外螺纹结构靠近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管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相接。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连杆与所述第二转轴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转轴穿过的限位固定管。可选的,所述第四滑动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四转轴传动连接的第四传动连杆,所述第四传动连杆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外螺纹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上的第四传动管,所述第四传动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传动连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四传动连杆穿过所述第四传动管设置,所述第四传动管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外螺纹结构相匹配的第四内螺纹结构,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位于同一平面时,所述第四外螺纹结构靠近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传动管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相接。可选的,所述第四传动连杆与所述第四转轴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供所述第四转轴穿过的限位固定管。可选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架平行设置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五锥形齿轮,所述第五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显示模组中框,柔性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非弯折区、第二非弯折区和位于第一非弯折区和第二非弯折区之间的可弯折区,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包括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背的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包括:/n能够与第一非弯折区对应连接的第一框架;/n能够与第二非弯折区对应连接的第二框架;/n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连接的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相对转动,而使所述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沿第一旋转方向相向转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呈内折状态,所述第一非弯折区的出光面面向第二非弯折区的出光面;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沿第二旋转方向相向转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呈外折状态,所述第一非弯折区的背面面向第二非弯折区的背面;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处于同一平面,以使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呈非折叠状态,所述第一非弯折区的出光面与所述第二非弯折区的出光面处于同一平面;/n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远离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侧的第一滑动连接框架,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的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所述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向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向靠近所述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显示模组中框,柔性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非弯折区、第二非弯折区和位于第一非弯折区和第二非弯折区之间的可弯折区,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包括出光面及与所述出光面相背的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包括:
能够与第一非弯折区对应连接的第一框架;
能够与第二非弯折区对应连接的第二框架;
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连接的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相对转动,而使所述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沿第一旋转方向相向转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呈内折状态,所述第一非弯折区的出光面面向第二非弯折区的出光面;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沿第二旋转方向相向转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呈外折状态,所述第一非弯折区的背面面向第二非弯折区的背面;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处于同一平面,以使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呈非折叠状态,所述第一非弯折区的出光面与所述第二非弯折区的出光面处于同一平面;
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远离所述第二框架的一侧的第一滑动连接框架,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的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所述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向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向靠近所述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通过至少一个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框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通过至少一个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框架转动连接;
所述弯折结构还包括和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的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至少一个滑动传动组件,以带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
所述弯折结构还包括和与所述第二框架连接的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至少一个滑动传动组件,以带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三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框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和第四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框架转动连接;
所述弯折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一滑动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二滑动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三滑动传动组件、与所述第四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四滑动传动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沿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向转动时,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四传动组件的传动作用下,所述第一滑动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四滑动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向远离所述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沿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相向转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三传动组件的传动作用下,所述第二滑动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向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向靠近所述第二框架的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架沿所述支撑架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和所述第四传动组件位于所述支撑架沿所述支撑架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
与所述支撑架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并固定于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与所述第一框架传动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第二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相交设置;
所述第四传动组件包括:
与所述支撑架平行设置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并固定于相应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上;
与所述第二框架传动连接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四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第四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转轴的延伸方向相交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传动组件包括:
与所述第二转轴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连杆,所述第一传动连杆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结构;
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框架上的第一传动管,所述第一传动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传动连杆穿过所述第一传动管设置,所述第一传动管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结构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结构,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位于同一平面时,所述第一外螺纹结构靠近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管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与所述第二转轴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转轴穿过的限位固定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滑动传动组件包括:
与所述第四转轴传动连接的第四传动连杆,所述第四传动连杆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外螺纹结构;
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框架上的第四传动管,所述第四传动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传动连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四传动连杆穿过所述第四传动管设置,所述第四传动管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外螺纹结构相匹配的第四内螺纹结构,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位于同一平面时,所述第四外螺纹结构靠近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传动管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端相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传动连杆与所述第四转轴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供所述第四转轴穿过的限位固定管。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
与所述支撑架平行设置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五锥形齿轮,所述第五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并固定于相应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上;
与所述第二框架传动连接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六锥形齿轮,所述第六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五锥形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第六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五转轴的延伸方向相交设置;
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
与所述支撑架平行设置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七锥形齿轮,所述第七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并固定于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与所述第一框架传动连接的第八转轴,所述第八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八锥形齿轮,所述第八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七锥形齿轮相啮合,且所述第八转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七转轴的延伸方向相交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守川祝尚杰周永红孙宝锋杨艳艳周鹏飞高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