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入侵报警拦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7475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入侵报警拦阻系统,包括:阻拦网体单元,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网片;应急出入单元,其包括浮标、控制单元、升降装置和第二网片,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网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升降装置来升降所述第二网片;报警定位单元,其包括远程主监测单元和设置于所述阻拦网体上的多个子监测单元,每个子监测单元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网片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子监测单元监测所述信号线上的电压变化,并将监测信息传送至所述远程主监测单元;系泊单元,其包括浮力单元和配重单元。本申请提供的系统,可有效拦截、迟滞水下目标入侵,能够实时报警和精确定位,能够抵御恶劣海况,能实现执法船只快速进出封控海域。

Underwater intrusion warning and arres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入侵报警拦阻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拦阻
,特别涉及一种水下入侵报警拦阻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海上安全形式日趋严峻,濒海港口、航道、岛礁、海上作业平台、特殊军事用海等民用、军用设施的水下警戒防护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采用水上水下电子拦阻系统来保证海上重要目标的安全,但现有拦阻系统由于自身设计缺陷,遭遇恶劣海况时易丧失防护功效,导致系统可靠性较低、虚警率较高,而且现有系统不具备防破拆功能,不能有效迟滞蛙人入侵,未预设应急出入通道,难以对防护区域内可疑目标进行及时的研判、处置。鉴于此,如何开发出一种耐剪切、防破拆、能够在恶劣海况下稳定工作且设有应急出入通道的水下入侵报警拦阻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水下入侵报警拦阻系统,能够有效拦截、迟滞水下目标入侵,能够实时报警和精确定位,能够抵御恶劣海况,能实现执法船只快速进出封控海域。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入侵报警拦阻系统,包括:阻拦网体单元,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网片,每个所述第一网片的信号线与报警定位单元电连接;应急出入单元,其包括浮标、控制单元、升降装置和第二网片,所述浮标用来标识应急出入通道的位置,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网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升降装置来升降所述第二网片;报警定位单元,其包括远程主监测单元和设置于所述阻拦网体单元上的多个子监测单元,每个子监测单元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网片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子监测单元监测所述信号线上的电压变化,并将监测信息传送至所述远程主监测单元;系泊单元,其包括连接于所述阻拦网体单元上部的浮力单元,以及连接于所述阻拦网体单元下部的配重单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网片包括上网纲,下网纲,布设在所述上、下网纲之间的网绳,以及至少一个连接上、下网纲的加强筋。进一步的,所述应急出入单元还包括成像声纳,其用于实时监测通过所述应急出入单元的水下目标。进一步的,所述浮力单元通过缆绳与所述上网纲连接,所述配重单元与所述下网纲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系泊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阻拦网体单元两侧的固定桩,所述固定桩通过缆绳与所述上网纲和下网纲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子监测单元包括水密壳体,该水密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源模块和控制器,所述多个子监测单元之间及所述子监测单元与所述远程主监测单元之间通过所述水密线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浮力单元为浮球,所述配重单元为锚链。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为气囊,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气囊的充放气来控制所述第二网片的升降。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为电机,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电机的转动来控制所述第二网片的升降。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和/或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浮标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阻拦网体单元具备耐剪切、防破拆功能,可有效拦截水下蛙人、水下潜航器、仿生机器鱼等目标的入侵;通过在阻拦网体单元设置应急出入单元,可供执法船只快速进出封控海域进行目标研判和处置;在阻拦网体上设置报警定位单元,通过子监测单元监测信号线的电压并传递给主监测单元,能实现实时报警和精确定位;还在阻拦网体上设置系泊单元,能更好地保证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示例地,系泊单元设置固定桩以使网体牢牢固定于海底,能更好地抵御风暴潮等恶劣海况,从而提高阻拦系统生存能力。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下入侵报警拦阻系统的系统组成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下入侵报警拦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拦网体单元第一网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急出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泊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第一网片1、上网纲2、下网纲3、加强筋4、浮标5、控制单元6、升降装置7、第二网片8、成像声纳9、子监测单元10、远程主监测单元11、水密线缆12、水密壳体13、电源模块14、控制器15、显控软件16、浮力单元17、配重单元18、固定桩19、缆绳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目前,现有的水上水下电子拦阻系统包括水上阻拦装置、水下阻拦装置、监控控制装置及集控中心,水上阻拦装置支撑结构为浮力支架,水上防护网通过插接的方式与浮力支架连接,且水下阻拦装置是通过绳索与锚钩将其固定于海底的,遭遇风暴潮等恶劣海况时易倾倒、破损、走锚,系统生存能力极低;再者,监控控制装置仅是由简单的检测电路连接而成,易出现安全故障问题;另外,现有系统未预设应急出入通道,无法实现对封控海域内可疑目标进行研判和处置。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水下入侵报警拦阻系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参考图1和图2,本系统包括阻拦网体单元、应急出入单元、报警定位单元及系泊单元,具体的:阻拦网体单元,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网片1,每个第一网片1的信号线与报警定位单元电连接,第一网片如图3所示;优选的,第一网片是由一根内置信号线的高分子复合网绳编制而成,网绳主要包括信号线、加强筋、绝缘层和保护层,具有柔性好、耐剪切、防附着和耐腐蚀的特性,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带防水绝缘层的金属导线外裹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网绳,此处的加强筋在水下使用时更能抗折弯、抗拉伸和抗破断,能够有效拦截、迟滞水下目标进入防护海域。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网片的信号线,也可以存在于第一网片外部;这里的网绳也可以替换为内嵌信号线的锦纶、迪尼玛等材质。另外,第一网片由于内嵌信号线可实现电信号传输,其与报警定位单元电连接,当网绳破断时,报警定位单元能够监测到第一网片电压的变化,进而实现报警。应急出入单元,如图4所示,其包括浮标5、控制单元6、升降装置7和第二网片8,所述浮标5用来标识应急出入通道的位置,所述升降装置7与所述第二网片8连接,所述控制单元6通过控制所述升降装置7来升降所述第二网片8;应急出入单元设置于阻拦网体单元的特定区域,当网绳破断发生报警时,控制单元控制升降装置开启应急出入单元,执法船只快速进入封控区域进行研判和处置,进而保证海上重点目标安全;优选的,这里的第二网片是由多个第一网片连接而成的,以实现对第二网片是否破断进行监测,从经济角度考虑,也可以是其它不含信号线的网片连接构成。优选的,用于标识第二网片的浮标为两个,分别位于应急出入通道的两侧。优选的,控制单元设置于浮标内部,也可以单独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入侵报警拦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阻拦网体单元,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网片,每个所述第一网片的信号线与报警定位单元电连接;/n应急出入单元,其包括浮标、控制单元、升降装置和第二网片,所述浮标用来标识应急出入通道位置,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网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升降装置来升降所述第二网片;/n报警定位单元,其包括远程主监测单元和设置于所述阻拦网体单元上的多个子监测单元,每个子监测单元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网片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子监测单元监测所述信号线上的电压变化,并将监测信息传送至所述远程主监测单元;/n系泊单元,其包括连接于所述阻拦网体单元上部的浮力单元,以及连接于所述阻拦网体单元下部的配重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入侵报警拦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阻拦网体单元,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网片,每个所述第一网片的信号线与报警定位单元电连接;
应急出入单元,其包括浮标、控制单元、升降装置和第二网片,所述浮标用来标识应急出入通道位置,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网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所述升降装置来升降所述第二网片;
报警定位单元,其包括远程主监测单元和设置于所述阻拦网体单元上的多个子监测单元,每个子监测单元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网片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子监测单元监测所述信号线上的电压变化,并将监测信息传送至所述远程主监测单元;
系泊单元,其包括连接于所述阻拦网体单元上部的浮力单元,以及连接于所述阻拦网体单元下部的配重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入侵报警拦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片包括上网纲,下网纲,布设在所述上、下网纲之间的网绳,以及至少一个连接上、下网纲的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入侵报警拦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出入单元还包括成像声纳,其用于实时监测通过所述应急出入单元的水下目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入侵报警拦阻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新楚立鹏许高凤张博王永皎付圣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