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车位置的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7389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59
本申请涉及网约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车位置的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申请通过在检测到乘车位置录入界面打开时,确定出与待乘车用户的定位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候选乘车位置,进而,确定待乘车用户选择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第一历史偏好程度,以及各个用户选择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第二历史偏好程度,进一步地,基于第一历史偏好程度和第二历史偏好程度,可以从候选乘车位置中选取用于向待乘车用户推荐的目标乘车位置,这样,通过将各个用户和待乘车用户对候选乘车位置的偏好程度,综合起来确定推荐给待乘车用户的目标乘车位置,可以提升推荐乘车位置的准确性,可以提高出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车位置的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网约车
,尤其涉及一种乘车位置的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网约车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接入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通过整合供需信息,可以为乘客提供车辆的接送服务。乘客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出行服务平台,找到为自己提供出行服务的车辆,因而,广泛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网约车服务中,通常,乘客的定位位置一般不符合停车要求,因而,需要乘客手动输入乘车位置,或电话与司机约定乘车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司乘双方的时间,降低了出行效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准确的乘车位置的推荐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乘车位置的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提升推荐乘车位置的准确性,可以提高出行效率。本申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乘车位置的推荐方法,所述推荐方法包括:在检测到乘车位置录入界面打开时,获取待乘车用户的定位位置;确定与所述定位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至少两个候选乘车位置;确定所述待乘车用户选择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第一历史偏好程度,以及包括所述待乘车用户在内的各个用户选择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第二历史偏好程度;基于所述第一历史偏好程度和所述第二历史偏好程度,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乘车位置中选取目标乘车位置,并将所述目标乘车位置推荐给所述待乘车用户。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以下步骤确定每个候选乘车位置:从预先生成的乘车库中的预设乘车位置中,将与所述定位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预设乘车位置,确定为候选乘车位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以下步骤生成所述乘车库:在目标区域内的每条道路上,每隔预设直线间隔距离,选取每条道路的道路乘车位置;从每条道路的道路乘车位置中,选取各个用户在第一预设历史时长内选择的且满足停车条件的道路乘车位置,确定为预设乘车位置;根据每个预设乘车位置,生成所述乘车库。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以下步骤确定预设直线间隔距离:针对每条道路,确定在每条道路的纬度信息下,每条道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与球面距离之间的比值;根据每条道路对应的比值和预设球面间隔距离,确定每条道路对应的预设直线间隔距离。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以下步骤计算第一历史偏好程度:根据所述待乘车用户的历史出行信息,确定出每个候选乘车位置被所述待乘车用户作为实际乘车位置的目标次数,以及所述待乘车用户出行的总次数;将所述目标次数与所述待乘车用户出行的总次数之间的比值,作为所述待乘车用户选择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第一历史偏好程度。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以下步骤计算第二历史偏好程度:统计第二预设历史时长内,每个候选乘车位置被推荐的总次数,以及每个候选乘车位置推荐后被采用的次数;将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被采用的次数与被推荐的总次数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第二历史偏好程度。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以下步骤计算第二历史偏好程度:确定各个用户将每个候选乘车位置作为实际乘车位置的次数,以及各个用户乘车的总次数;将每个候选乘车位置作为实际乘车位置的次数与各个用户乘车的总次数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第二历史偏好程度。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历史偏好程度和所述第二历史偏好程度,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乘车位置中选取目标乘车位置,包括:将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第一历史偏好程度和第二历史偏好程度输入至训练好的位置预测模型中,得到所述待乘车用户选择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概率;根据每个候选乘车位置对应的概率,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乘车位置中选取所述目标乘车位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每个候选乘车位置对应的概率,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乘车位置中选取所述目标乘车位置,包括:按照概率从大到小的顺序,根据每个候选乘车位置对应的概率,对每个候选乘车位置进行排序;选取排序靠前的预设数量的候选乘车位置,作为所述目标乘车位置。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乘车位置的推荐装置,所述推荐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乘车位置录入界面打开时,获取待乘车用户的定位位置;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定位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至少两个候选乘车位置;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待乘车用户选择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第一历史偏好程度,以及包括所述待乘车用户在内的各个用户选择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第二历史偏好程度;推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历史偏好程度和所述第二历史偏好程度,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乘车位置中选取目标乘车位置,并将所述目标乘车位置推荐给所述待乘车用户。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每个候选乘车位置:从预先生成的乘车库中的预设乘车位置中,将与所述定位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预设乘车位置,确定为候选乘车位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推荐装置还包括生成模块;所述生成模块包括:第一选取单元,用于在目标区域内的每条道路上,每隔预设直线间隔距离,选取每条道路的道路乘车位置;第二选取单元,用于从每条道路的道路乘车位置中,选取各个用户在第一预设历史时长内选择的且满足停车条件的道路乘车位置,确定为预设乘车位置;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预设乘车位置,生成所述乘车库。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生成模块还包括确定单元: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预设直线间隔距离:针对每条道路,确定在每条道路的纬度信息下,每条道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与球面距离之间的比值;根据每条道路对应的比值和预设球面间隔距离,确定每条道路对应的预设直线间隔距离。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步骤计算第一历史偏好程度:根据所述待乘车用户的历史出行信息,确定出每个候选乘车位置被所述待乘车用户作为实际乘车位置的目标次数,以及所述待乘车用户出行的总次数;将所述目标次数与所述待乘车用户出行的总次数之间的比值,作为所述待乘车用户选择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第一历史偏好程度。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根据以下步骤计算第二历史偏好程度:统计第二预设历史时长内,每个候选乘车位置被推荐的总次数,以及每个候选乘车位置推荐后被采用的次数;将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被采用的次数与被推荐的总次数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第二历史偏好程度。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以下步骤计算第二历史偏好程度:确定各个用户将每个候选乘车位置作为实际乘车位置的次数,以及各个用户乘车的总次数;将每个候选乘车位置作为实际乘车位置的次数与各个用户乘车的总次数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第二历史偏好程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车位置的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荐方法包括:/n在检测到乘车位置录入界面打开时,获取待乘车用户的定位位置;/n确定与所述定位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至少两个候选乘车位置;/n确定所述待乘车用户选择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第一历史偏好程度,以及包括所述待乘车用户在内的各个用户选择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第二历史偏好程度;/n基于所述第一历史偏好程度和所述第二历史偏好程度,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乘车位置中选取目标乘车位置,并将所述目标乘车位置推荐给所述待乘车用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车位置的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荐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乘车位置录入界面打开时,获取待乘车用户的定位位置;
确定与所述定位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至少两个候选乘车位置;
确定所述待乘车用户选择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第一历史偏好程度,以及包括所述待乘车用户在内的各个用户选择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第二历史偏好程度;
基于所述第一历史偏好程度和所述第二历史偏好程度,从所述至少两个候选乘车位置中选取目标乘车位置,并将所述目标乘车位置推荐给所述待乘车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每个候选乘车位置:
从预先生成的乘车库中的预设乘车位置中,将与所述定位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预设乘车位置,确定为候选乘车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步骤生成所述乘车库:
在目标区域内的每条道路上,每隔预设直线间隔距离,选取每条道路的道路乘车位置;
从每条道路的道路乘车位置中,选取各个用户在第一预设历史时长内选择的且满足停车条件的道路乘车位置,确定为预设乘车位置;
根据每个预设乘车位置,生成所述乘车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步骤确定预设直线间隔距离:
针对每条道路,确定在每条道路的纬度信息下,每条道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与球面距离之间的比值;
根据每条道路对应的比值和预设球面间隔距离,确定每条道路对应的预设直线间隔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步骤计算第一历史偏好程度:
根据所述待乘车用户的历史出行信息,确定出每个候选乘车位置被所述待乘车用户作为实际乘车位置的目标次数,以及所述待乘车用户出行的总次数;
将所述目标次数与所述待乘车用户出行的总次数之间的比值,作为所述待乘车用户选择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第一历史偏好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步骤计算第二历史偏好程度:
统计第二预设历史时长内,每个候选乘车位置被推荐的总次数,以及每个候选乘车位置推荐后被采用的次数;
将每个候选乘车位置的被采用的次数与被推荐的总次数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第二历史偏好程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言祺陈欢马利柴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