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采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7323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控制采集血样的可控采血器技术方案。该方案是由采血针管、试管、试管架、负压管和外壳内的真空泵、电池组以及与真空泵连接的真空瓶,该真空瓶则与负压管连接,在外壳内还有控制电路板,在外壳的上面有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的数字显示器LED和按键K1、K2、K3、K4、K5所组成,其特点是在所述的采血针管接近试管处,还装有光电传感器,并由检测线连接到控制电路板。(*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采集化验血样的可控采血器。在现有技术中,采集血样多是采用大型针管采血后,再向试管内分装,这就不可避免要出现污染的问题。后来人们进一步改进,不再采用直接用针管采血,而是利用针管的抽吸负压,通过一个负压管使试管中形成负压来采血,用此法可以避免污染。但此法仍然是手工进行,而且,针管所能产生的负压毕竟是有限的,当采血量较大时,就显得极不方便。故本申请人申请了申请号为98110001.5号专利,提出了一种采用真空泵形成负压,并由控制电路控制真空泵,由真空泵确定采血量的开环控制电路,故该方案对所使用的真空泵要求很高,否则采血量的计量将是不准确的。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问题,而提供一种靠真空泵产生负压,由光电传感器控制采血量通过闭环控制电路实现自动采血的可控采血器技术方案。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具体阐述。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的B-B向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采用的控制电路图。通过附图可一看出,本方案的可控采血器,是由采血针管7、试管5、试管架6、负压管2和外壳9内的真空泵10、电池组11以及与真空泵10连接的真空瓶13和真空瓶13上方外壳9面上的观察窗1,该真空瓶13则与负压管2连接,在外壳9内还有控制电路板12,在外壳9的上面有与控制电路板12连接的数字显示器LED和复位键K1、自动、手动键K2、调整键K3、选位键K4和启动、停止键K5,及电源开关8所组成,其特点是在所述的采血针管7接近试管5处,还装有光电传感器4,并由检测线3连接到控制电路板12。所述的控制电路板12上由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构成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是电池组11的一组6V+端接继电器J的常开点一端,常开点的另一端接电机MD,电机MD的另一端接6V一端;电池组11的另一组6V正端接电源VCC,负端接地,电源正端经继电器J接三极管N1的集电极,发射极接地,基极接集成块D1的输出2脚,D1的输入1脚接集成电路D11的12脚,D11的15脚接集成块D5的输入端1脚其输出端2脚接光电传感器4的1脚,2、4脚接地,3脚经电阻R6接电源正端同时接D11的14脚,D11的1至7脚接集成电路D42的28至34脚,D11的8脚和13脚接集成电路D41的1脚和2脚,D11的9脚经电阻R4接地和经电容C1接电源正端的同时接开关K1的一端,K1的另一端接电源正端,开关K5、K4、K3、K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经电阻R5、R3、R2、R1接电源正端的同时分别接D42的10、11、12、13脚,D42的1、2、3、4脚对应接集成电路D31的8、6、4、2脚,D42的38、39、40脚对应接D31的15、13、11脚,D41的6脚接电源的正端,而5、4、3脚接地,15、14、13、12脚则接数字显示器的定位端a、b、c、d,数字显示器的数码端A、B、C、D、E、F、G则对应接D31的18、16、14、12、9、7、5脚,如此构成了控制电路。本方案中所述的电池组11是分成两个独立的6V电池组供电。在控制电路中采用的元件分别是D1为型号7404的反相器,D5为型号74LS04的反相器,D11为型号8751的CPU集成电路,D41为型号74LS138的译码器,D42为型号8255的并行输入输出编程器,D31为型号74LS244的总线驱动器,N1为高频三极管,数字显示器LED为液晶数码器,光电传感器为型号TFK19的光电耦合器。根据上述方案的叙述可知,在本方案的采血针管的末端加装了光电传感器,由该光电传感器来检测采血量,由控制电路控制真空泵产生负压采血的闭环控制电路。本设备在使用时首先用K1键复位,用K2键确定手动还是自动,选自动,再用K3和K4键设定采血量,然后按K5键仪器即自动开始采血,采血量一但达到设定值仪器就自动停止采血,采血量是根据需要可控的。在该方案中,真空泵的好坏并不影响采血量的精度,采血量主要是由光电传感器来控制,其控制的是实际采血量。由此可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的,其实施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1.一种可控采血器,主要是由采血针管〔7〕、试管〔5〕、试管架〔6〕、负压管〔2〕和外壳〔9〕内的真空泵〔10〕、电池组〔11〕以及与真空泵〔10〕连接的真空瓶〔13〕,该真空瓶〔13〕则与负压管〔2〕连接,在外壳〔9〕内还有控制电路板〔12〕,在外壳〔9〕的上面有与控制电路板〔12〕连接的数字显示器LED和按键K1、K2、K3、K4、K5所组成,其特征是在所述的采血针管〔7〕接近试管〔5〕处,还装有光电传感器〔4〕,并由检测线〔3〕连接到控制电路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采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板〔12〕上由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构成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是电池组〔11〕的一组6V+端接继电器J的常开点的一端,常开点的另一端接电机MD,电机MD的另一端接6V一端;电池组〔11〕的另一组6V正端接电源VCC,负端接地,电源正端经继电器J接三极管N1的集电极,发射极接地,基极接集成块D1的输出2脚,D1的输入1脚接集成电路D11的12脚,D11的15脚接集成块D5的输入端1脚其输出端2脚接光电传感器〔4〕的1脚,2、4脚接地,3脚经电阻R6接电源正端同时接D11的14脚,D11的1至7脚接集成电路D42的28至34脚,D11的8脚和13脚接集成电路D41的1脚和2脚,D11的9脚经电阻R4接地和经电容C1接电源正端的同时接开关K1的一端,K1的另一端接电源正端,开关K5、K4、K3、K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经电阻R5、R3、R2、R1接电源正端的同时分别接D42的10、11、12、13脚,D42的1、2、3、4脚对应接集成电路D31的8、6、4、2脚,D42的38、39、40脚对应接D31的15、13、11脚,D41的6脚接电源的正端,而5、4、3脚接地,15、14、13、12脚则接数字显示器的定位端a、b、c、d,数字显示器的数码端A、B、C、D、E、F、G则对应接D31的18、16、14、12、9、7、5脚,如此构成了控制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控采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组〔11〕是分成两个独立的6V电池组供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采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中采用的元件分别是D1为型号7404的反相器,D5为型号74LS04的反相器,D11为型号8751的CPU集成电路,D41为型号74LS138的译码器,D42为型号8255的并行输入输出编程器,D31为型号74LS244的总线驱动器,N1为高频三极管,数字显示器LED为液晶数码器,光电传感器为型号TFK19的光电耦合器。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动控制采集血样的可控采血器技术方案。该方案是由采血针管、试管、试管架、负压管和外壳内的真空泵、电池组以及与真空泵连接的真空瓶,该真空瓶则与负压管连接,在外壳内还有控制电路板,在外壳的上面有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的数字显示器LED和按键K1、K2、K3、K4、K5所组成,其特点是在所述的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采血器,主要是由采血针管[7]、试管[5]、试管架[6]、负压管[2]和外壳[9]内的真空泵[10]、电池组[11]以及与真空泵[10]连接的真空瓶[13],该真空瓶[13]则与负压管[2]连接,在外壳[9]内还有控制电路板[12],在外壳[9]的上面有与控制电路板[12]连接的数字显示器LED和按键K1、K2、K3、K4、K5所组成,其特征是在所述的采血针管[7]接近试管[5]处,还装有光电传感器[4],并由检测线[3]连接到控制电路板[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铭潘江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龙冠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