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部拉压式索鞍抗滑移试验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781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部拉压式索鞍抗滑移试验总成,所述试验总成包括鞍座和张拉部,所述鞍座和所述张拉部分别设置于试验台的试验台面之上;所述张拉部设有用于提供拉力的顶推机构,所述顶推机构经拉杆与所述鞍座的顶端相连,所述鞍座底端设有摆动机构;试验用的缆索贯穿并搭载于所述鞍座之上,所述缆索两端分别与所述试验台两端部相连接,且在所述缆索与所述试验台的两连接处设有拉力测力传感器。通过本试验总成的结构设计,使得本试验总成中张拉部经鞍座的顶端完成的鞍座的拉动,从而实现鞍座与缆索的相对移动,并在缆索与鞍座间发生相对位移时,完成缆索两端拉力的测量,从而基于测量结果计算得摩擦系数。

An anti sliding test assembly of top tension compression type cable sad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部拉压式索鞍抗滑移试验总成
本专利技术属于悬索桥
,尤其涉及一种顶部拉压式索鞍抗滑移试验总成。
技术介绍
《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JTG/TD65-05-2015)中有关索鞍抗滑的计算中未考虑隔板的影响,单个槽路尺寸的较大变化对抗滑移性能的影响亦无相关的解释说明。为了验证核心部件的可靠性,确保结构安全,需要进行抗滑试验,测试钢丝在宽槽路厚隔板鞍槽内的抗滑系数;验证索鞍结构强度是否安全;定性定量地研究隔板厚度、槽路宽度对抗滑移系数的影响程度。用于抗滑试验的试验鞍座结构应尽量还原实桥受力形态,才能取得最接近实际的试验结果。早前的抗滑试验中,试验鞍座被直接固定在试验台上,如图1所示。通过在主缆一端张拉的方式进行抗滑试验。多束索股很难做到同时张拉,操作难度极高,边跨侧主缆钢丝滑移前的伸缩量无法补偿,理论上会导致滑移提前,测得的摩擦系数偏小。并且,需要吨位极大的拉动装置才能够实现主缆与鞍座的相对滑移的发生。大吨位拉动装置的成本随着吨位的增加,其价格成几何倍数的增加。同时,拉动装置不仅价格高,而且体积大,质量重,在有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部拉压式索鞍抗滑移试验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总成包括鞍座(200)和张拉部(300),所述鞍座(200)和所述张拉部(300)分别设置于试验台(100)的试验台面之上;/n所述张拉部(300)设有用于提供拉力的顶推机构(302),所述顶推机构(302)经拉杆(306)与所述鞍座(200)的顶端相连,所述鞍座(200)底端设有摆动机构;/n试验用的缆索(101)贯穿并搭载于所述鞍座(200)之上,所述缆索(101)两端分别与所述试验台(100)两端部相连接,且在所述缆索(101)与所述试验台(100)的两连接处设有测力传感器(1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部拉压式索鞍抗滑移试验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总成包括鞍座(200)和张拉部(300),所述鞍座(200)和所述张拉部(300)分别设置于试验台(100)的试验台面之上;
所述张拉部(300)设有用于提供拉力的顶推机构(302),所述顶推机构(302)经拉杆(306)与所述鞍座(200)的顶端相连,所述鞍座(200)底端设有摆动机构;
试验用的缆索(101)贯穿并搭载于所述鞍座(200)之上,所述缆索(101)两端分别与所述试验台(100)两端部相连接,且在所述缆索(101)与所述试验台(100)的两连接处设有测力传感器(1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部拉压式索鞍抗滑移试验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部(300)还包括反力架(301)、第一连接组件(304)和连接头(307),
所述反力架(301)固定于所述试验台(100)的试验台面之上,所述顶推机构(302)经反力撑(303)与所述反力架(301)的顶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部拉压式索鞍抗滑移试验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机构(302)经第一连接组件(304)与所述拉杆(3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博喻胜刚郭瑞黄安明杨鑫冯云成翟晓亮陈龙苏洋谢俊张平陈鑫薛光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德阳天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