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浸入式细胞密度传感器及细胞密度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密度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浸入式细胞密度传感器及细胞密度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培养细胞时往往需要定时检测细胞悬液中的细胞密度,便于用户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添加新鲜培养基。目前,常通过下面两种方法来检测细胞密度,一种是采用玻璃罐式的生物反应器来培养细胞,通过在生物反应器中设置pH(hydrogenionconcentration,氢离子浓度指数)传感器和DO(dissolvedoxygen,溶解氧)传感器检测细胞悬液的pH值和DO值,来间接反映细胞悬液中的细胞密度。但是,虽然通过pH值和DO值能够间接地了解细胞悬液中的细胞密度,但是测量结果不够精准。另一种是通过人工手动检测的方法来检测细胞悬液中的细胞密度,首先通过人工取样的方法从生物反应器中采集细胞悬液,再通过光密度测定法测得采集的细胞悬液中的细胞密度。但是,人工取样费时费力,并且人工取样增加了细胞悬液染菌的风险,并且不同工作人员手动检测的结果通常会存在误差,测量结果不够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浸入式细胞密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筒(1)、红外发射装置(2)、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和控制器,所述安装筒(1)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10),所述安装筒(1)的两端被密封,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均安装在所述安装筒(1)内,并分别位于所述凹槽(10)的两侧,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相对分布,所述凹槽(10)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对应的透光区域(11),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n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红外发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浸入式细胞密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筒(1)、红外发射装置(2)、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和控制器,所述安装筒(1)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10),所述安装筒(1)的两端被密封,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均安装在所述安装筒(1)内,并分别位于所述凹槽(10)的两侧,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相对分布,所述凹槽(10)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对应的透光区域(11),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和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发出近红外光;
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用于发射近红外光,所述近红外光穿过细胞悬液传输至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
所述第一红外接收装置(3)用于将接收的近红外光转换为第一电信号后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处理所述第一电信号,获得所述细胞悬液的细胞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入式细胞密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域(11)包括第一透光区域(111),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包括红外灯珠(21)和遮光筒(22),所述红外灯珠(21)安装在所述遮光筒(22)内,所述遮光筒(22)的一端固定,所述遮光筒(22)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筒(1)抵接,所述红外灯珠(21)发出的近红外光通过所述遮光筒(22)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111)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入式细胞密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筒(22)上开设有透光口(23),所述透光口(2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红外接收装置(4),所述第二红外接收装置(4)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红外接收装置(4)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发出的近红外光,并将所述近红外光转换为第二电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信号确定所述近红外光的光强,并根据所述光强控制所述红外发射装置(2)发射近红外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入式细胞密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路板(5),所述第一电路板(5)与所述遮光筒(22)远离所述第一透光区域(111)的一端抵接,所述红外灯珠(21)通过控制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红外灯珠(21)和所述控制电路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浸入式细胞密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一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RC并联电路、第一等效电阻、第二等效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等效电容,所述第一MOS管为N沟道耗尽型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控制器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RC并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MOS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MOS管为N沟道耗尽型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9V直流电源电连接,还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MOS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红外灯珠(2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红外灯珠(21)的正极与9V直流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红外灯珠(21)并联,所述红外灯珠(21)的负极还通过所述第一等效电阻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还通过所述第二等效电阻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模数转换处理器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电容接地,所述模数转换处理器与所述控制器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淦明,刘晓庆,顾雨春,
申请(专利权)人:国健呈诺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