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油中溶解氢气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773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23
一种变压器油中溶解氢气的检测装置,包括:氢气检测模块、第一三通阀、循环气泵、第二三通阀、油脱气模块、循环气室、主控制电路以及交互主机。油脱气模块通过气体管路与被测电气设备的气体取样口连接,同时通过气体管路、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循环气泵与氢气检测模块及循环气室联通。控制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可以控制油脱气模块只与氢气检测模块或循环气室联通。各模块受主控制电路控制。主控制电路与交互主机通过信号线相连,接收交互主机的命令并向交互主机发送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油中溶解氢气的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氢气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变压器油中溶解氢气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行业中,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该技术基于油中溶解气体的类型与内部故障的对应关系实现对变压器故障的检测和判断。根据气体组分和含量可以诊断故障类型、大概部位、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其特点是能发现用电气试验不易发现的潜伏性故障,对变压器内部潜伏性故障进行早期和实时的识别非常有效。目前对油中溶解气体的检测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法,然而气相色谱法需要消耗载气,导致维护量大,在线监测成本高。近来很多研究机构和企业提出采用光声光谱法检测油中溶解气体,可以实现在线监测,然而该技术原理又无法检测重要气体组分氢气,只能采用其他方式检测,目前采用光声光谱技术的仪器在检测氢气时单独采用半导体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技术,检测灵敏度低。目前市场上可靠的氢气传感器检测灵敏度在20ppmv,而电力行业的要求为2ppmv及以下,难以满足行业应用需求。针对这些问题一些研究机构开发了光声光谱配套使用的氢气检测组分,如专利CN2081879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油中溶解氢气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装置(1)包括氢气检测模块(15)、油蒸汽过滤器(12)、第一三通阀(17)、循环气泵(18)、第二三通阀(19)、油脱气模块(13)、循环气室(11)、主控制电路(14)以及交互主机(16);所述油脱气模块(13)通过出油管和回油管与被测电气设备(2)的油取样口(21)连接,同时通过气体出气管与第一三通阀(17)的第一个接口连接,通过回气管与第二三通阀(19)的第一个接口连接,出气管上串接有油蒸汽过滤器(12);所述氢气检测模块(15)的两个气路接口分别通过气体管路与第一三通阀(17)的第二接口、第二三通阀(19)的第二接口相连;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油中溶解氢气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装置(1)包括氢气检测模块(15)、油蒸汽过滤器(12)、第一三通阀(17)、循环气泵(18)、第二三通阀(19)、油脱气模块(13)、循环气室(11)、主控制电路(14)以及交互主机(16);所述油脱气模块(13)通过出油管和回油管与被测电气设备(2)的油取样口(21)连接,同时通过气体出气管与第一三通阀(17)的第一个接口连接,通过回气管与第二三通阀(19)的第一个接口连接,出气管上串接有油蒸汽过滤器(12);所述氢气检测模块(15)的两个气路接口分别通过气体管路与第一三通阀(17)的第二接口、第二三通阀(19)的第二接口相连;所述循环气室(11)通过气体管路分别与第一三通阀(17)的第三接口、循环气泵(18)的第一接口相连,所述循环气泵(18)的第二接口与第二三通阀(19)的第三接口相连;所述油脱气模块(13)、氢气检测模块(15)、第一三通阀(17)、第二三通阀(19)、循环气泵(18)及循环气室(11)分别通过控制线与主控制电路(14)连接,受主控制电路(14)控制;所述氢气检测模块(15)与主控制电路(14)之间连有数据线,获取氢气检测模块(15)的气压和氢气检测结果数据;所述主控制电路(14)与交互主机(16)通过信号线相连,接收交互主机(16)的命令,并向交互主机(16)发送检测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检测模块(15)包括高导热结构(151)、半导体制热制冷片(152)、气体通道(153)、氢气吸附材料(154)、氢气传感器(155)、气压传感器(156)及第一气体空腔(157)、第二气体空腔(158);所述高导热结构(151)为圆柱形或长方体,内部开有气体通道(153),为蛇形结构或分叉双通道结构,侧壁上开有氢气传感器(155)和气压传感器(156)安装孔;气体通道(153)的中间位置分别开有第一气体空腔(157)和第二气体空腔(158),第一气体空腔(157)和第二气体空腔(158)分别与高导热结构(151)侧壁的氢气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的安装孔的位置对应;所述氢气传感器(155)安装在第一气体空腔(157)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内,气压传感器(156)安装在第二气体空腔(158)对应位置的安装孔内;所述高导热结构(151)外部安装有半导体制热制冷片(152),工作时根据主控制电路(14)的控制,对氢气吸附材料(154)加热或制冷;所述氢气吸附材料(154)填充在气体通道(153)内部;气体样品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图南张国强马凤翔赵跃祁炯李康邱宗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