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箱及具有该检测箱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70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箱及具有其的检测装置,检测箱包括具有容纳腔的箱体,容纳腔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开口;检测部具有上支架和下支架,下支架与容纳腔连接,上支架与下支架转动连接,上支架与下支架扣合形成待检测件的检测区,上支架和下支架上均设置有传感器;导向轮组件,设置在开口处,导向轮组件包括固定导向轮和活动导向轮,固定导向轮与箱体连接且位于开口的下端,活动导向轮通过安装架与箱体转动连接,活动导向轮位于固定导向轮的上方,固定导向轮与活动导向轮配合形成固定待检测件的支撑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向轮组件和检测部由于均采用可开合的半开式结构,因此能够安装在较长的待检测件上,便于快速安装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箱及具有该检测箱的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检测箱及具有该检测箱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抽油领域中,现有的检测设备对碳纤维抽油杆的检测方式通常是使检测装置固定不动,通过移动待检测的碳纤维抽油杆来实现检测过程。然而由于碳纤维抽油杆的刚度较大、自身长度达到千米以上,因此在检测过程中若频繁移动碳纤维抽油干容易造成碳纤维抽油杆的损伤。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检测设备是固定不动的,因此使得检测设备的安装拆卸难度增加,不便于使用。在
技术介绍
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专利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没有形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检测箱,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检测箱,包括:箱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支撑待检测件;检测部,具有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与所述容纳腔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扣合形成所述待检测件的检测区,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上均设置有传感器;导向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固定导向轮和活动导向轮,所述固定导向轮与所述箱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开口的下端,所述活动导向轮通过安装架与所述箱体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导向轮位于所述固定导向轮的上方,所述固定导向轮与所述活动导向轮配合形成固定所述待检测件的支撑区域。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导向轮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活动导向轮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相配合形成所述支撑区域。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控制所述安装架带动所述活动导向轮相对所述固定导向轮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罩体,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转动连接,用于罩设所述容纳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检测箱,还包括:支架;第一升降机构,具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合部,所述第一开合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开合部的另一端与安装部连接;第二升降机构,具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合部,所述第二开合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开合部的另一端与安装部连接;其中,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箱体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操作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操作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沿所述操作部相对滑动,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合部和所述第二开合部的开合,从而调整所述安装部在垂直方向的升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合部具有第一上支撑板和第一下支撑板,所述第一上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上支撑板的另一端与安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合部具有第二上支撑板和第二下支撑板,所述第二上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撑板的另一端与安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导向轮通过缓冲机构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或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具有旋转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旋转杆螺纹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旋转杆的螺合方向相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向轮组件和检测部由于均采用可开合的半开式结构,因此能够安装在较长的待检测件上,便于快速安装和检测。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附图说明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检测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检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架与升降机构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检测箱,包括箱体1、检测部2以及导向轮组件3。箱体1具有容纳腔11,容纳腔11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开口12,开口12用于支撑待检测件100。其中,容纳腔11的顶部敞口。容纳腔11的形状结构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若待检测件100为杆件时,开口12可以开设在箱体1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壁上,以便于更好的支撑固定待检测件100。检测部2具有上支架21和下支架22。下支架22与容纳腔11连接,上支架21与下支架22转动连接。上支架21与下支架22扣合形成待检测件100的检测区。上支架21和下支架22上均设置有用于检测待检测件100数据的传感器。其中,传感器的布置方式以及数量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选择调整。例如,上支架21和下支架22上阵列设置有多个传感器23(如图3所示)。各传感器23的类型也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且传感器23在布设时采集探头朝向待检测件100。导向轮组件3设置在开口12处。如图2所示,导向轮组件3包括固定导向轮31和活动导向轮32,固定导向轮31与箱体1连接且位于开口12的下端。活动导向轮32通过安装架33与箱体1转动连接。活动导向轮32位于固定导向轮31的上方。当活动导向轮32转动至与固定导向轮31相对的位置时,固定导向轮31与活动导向轮32相配合后使两者间形成中空的支撑区域,支撑区域用于夹设固定待检测件100。在一个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支撑待检测件;/n检测部,具有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与所述容纳腔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扣合形成所述待检测件的检测区,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上均设置有传感器;/n导向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固定导向轮和活动导向轮,所述固定导向轮与所述箱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开口的下端,所述活动导向轮通过安装架与所述箱体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导向轮位于所述固定导向轮的上方,所述固定导向轮与所述活动导向轮配合形成固定所述待检测件的支撑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支撑待检测件;
检测部,具有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与所述容纳腔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扣合形成所述待检测件的检测区,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上均设置有传感器;
导向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固定导向轮和活动导向轮,所述固定导向轮与所述箱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开口的下端,所述活动导向轮通过安装架与所述箱体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导向轮位于所述固定导向轮的上方,所述固定导向轮与所述活动导向轮配合形成固定所述待检测件的支撑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向轮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活动导向轮上沿周向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相配合形成所述支撑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控制所述安装架带动所述活动导向轮相对所述固定导向轮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罩体,与所述箱体的顶部转动连接,用于罩设所述容纳腔。


5.一种检测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
第一升降机构,具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合部,所述第一开合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一开合部的另一端与安装部连接;
第二升降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风王观军陈健飞汪云家王亭沂郭志永江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