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冷却径向限位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67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冷却径向限位支架,包括空气冷却装置和径向限位装置,空气冷却装置包括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密封壳和换热壳,密封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密封连接,密封壳上设置有进风接口和出风接口,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换热壳的下端密封连接有底板,底板上设置有出料口;径向限位装置固定安装在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的上表面,以插接竖直设置的受热管的下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气冷却换热板、密封壳和换热壳焊接构成的换热器可以有效延长受热管的温度梯度,减少受热管端口的局部热应力,从而有效避免因热应力过大导致的管道破损。

An air cooling radial limiting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冷却径向限位支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道冷却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气冷却径向限位支架。
技术介绍
在以垂直滴管炉台架为代表的实验室规模的炉型设计和安装过程中,支吊架设计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随着垂直滴管炉台架参数的不断提高,对支吊架的功能及型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除承受管道自重的一般支吊架型式外,还产生了限制管道位移的限位装置。支吊架设计得好坏、结构型式选用得恰当与否将影响管道,特别是高温高压管道的应力状态和管道的安全运行。支吊架的集成化设计是电力行业,热能工程领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加快管道的安装速度,而且保证了支吊架和管道的制造质量。换热器是工程技术中广泛采用的冷热流体交换热量的设备。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统称为换热器(或热交换设备)。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换热器操作过程可将其分为间壁式、混合式、储热式三大类。对于最常见的间壁式换热器而言,冷、热流体由壁面间隔开来而分别位于壁面的两侧。间壁式换热器中套管式换热器最为简单,以两种流体的流动方向不同而又有顺流、逆流布置差别,这类间壁式换热器适用于传热量不大或流体流量不大的情形。在传统的垂直滴管炉受热管道设计中,垂直滴管炉的受热管道端口局部热梯度通常过大,会导致端口局部热应力过大,从而造成管道使用寿命的缩短。另外,在对受热管道的支吊架设计中,往往只提供一个垂直方向的支撑力,对管道端口缺少限位约束,受热管道在高温高压参数条件下会造成局部位移,对接口连接元件产生局部应力,导致连接元件的损害或失效。上述类型的受热管道和支吊架设计能够简化垂直滴管炉的设计和安装。然而,近年来对于垂直滴管炉的性能要求的逐渐提高,部分常规设计已无法满足相关要求。例如在高温区间(1100-1400℃),垂直滴管炉的受热管道端口容易因热应力过大而产生破裂,同时也会导致连接元件的损害或失效,该类问题对受热管道端口连接元件和支吊架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设计中端口局部应力过大的弊端也随之显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冷却径向限位支架,其可以有效延长受热管的温度梯度,减少受热管端口的局部热应力,从而有效避免因热应力过大导致的管道破损。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气冷却径向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冷却装置和径向限位装置,其中:所述空气冷却装置包括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密封壳和换热壳,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均水平设置,所述密封壳和换热壳均具有上下贯通的内腔并且所述密封壳围住所述换热壳,所述密封壳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之间,并且该密封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壳上设置有进风接口和出风接口,以分别连接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换热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换热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密封连接,所述换热壳的下端密封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在对应于所述换热壳的位置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径向限位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的上表面,所述径向限位装置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内腔,以用于插接竖直设置的受热管的下端。优选地,所述空气冷却装置为中心对称结构,其具有竖直的中心线。优选地,所述密封壳具有竖直的中心线,所述进风接口和出风接口关于该中心线中心对称布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密封壳和换热壳的俯视图为圆形,或者为正方形。优选地,所述径向限位装置为一竖直设置的圆筒,并且其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密封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焊接。优选地,所述换热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焊接。优选地,所述换热壳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上的第二通孔后连接所述底板。优选地,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均为压缩空气管。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受热管的内径相等。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密封壳和换热壳构成的间壁式换热器结构可以有效延长受热管的温度梯度,减少受热管端口的局部热应力,从而有效避免因热应力过大导致的管道破损。2)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冷却径向限位支架中的空气冷却换热板为规则形状,规则形状为正方形或圆形等中心对称形状,适用性广,能够同各类型垂直滴管炉底部平面吻合,便于安装固定。3)本专利技术的径向限位装置可限制受热管的径向位移,防止因热位移对受热管造成的局部应力过大,从而避免受热管的局部损害和失效。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密封壳、换热壳和径向限位装置的集成设计,会使得垂直滴管炉的受热管和支吊架设计的集成化度更高,节约空间,方便安装的同时,将热应力和位移应力减少,从而延长受热管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插接受热管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图3所示,一种空气冷却径向限位支架1,包括空气冷却装置2和径向限位装置3,其中:所述空气冷却装置2包括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4、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5、密封壳6和换热壳7,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4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5均水平设置,所述密封壳6和换热壳7均具有上下贯通的内腔并且所述密封壳6围住所述换热壳7,所述密封壳6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4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5之间,并且该密封壳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4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5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壳6上设置有进风接口8和出风接口9,以分别连接进风管和出风管,优选地,进风接口8和出风接口9分别通过螺纹连接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均为压缩空气管,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4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换热壳7、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换热壳7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4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5密封连接,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4、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5、密封壳6和换热壳7共同构成密闭导流通道。所述换热壳7的下端密封连接有底板12,所述底板12上设置有出料口12,出料口12的直径可以与换热壳7的内径一致,以便于出料;所述径向限位装置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冷却径向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冷却装置和径向限位装置,其中:/n所述空气冷却装置包括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密封壳和换热壳,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均水平设置,所述密封壳和换热壳均具有上下贯通的内腔并且所述密封壳围住所述换热壳,所述密封壳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之间,并且该密封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壳上设置有进风接口和出风接口,以分别连接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换热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换热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密封连接,所述换热壳的下端密封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在对应于所述换热壳的位置设置有出料口;/n所述径向限位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的上表面,所述径向限位装置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内腔,以用于插接竖直设置的受热管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冷却径向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冷却装置和径向限位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冷却装置包括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密封壳和换热壳,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均水平设置,所述密封壳和换热壳均具有上下贯通的内腔并且所述密封壳围住所述换热壳,所述密封壳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之间,并且该密封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壳上设置有进风接口和出风接口,以分别连接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换热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设置,所述换热壳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和第二空气冷却换热板密封连接,所述换热壳的下端密封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在对应于所述换热壳的位置设置有出料口;
所述径向限位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空气冷却换热板的上表面,所述径向限位装置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内腔,以用于插接竖直设置的受热管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冷却径向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装置为中心对称结构,其具有竖直的中心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冷却径向限位支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路石王贲李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喻燃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