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影响天气
,具体涉及改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云室是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的基础设备,它可以模拟自然云和降水的关键环节,包括气溶胶粒子吸湿性增长、活化、凝结增长等过程。云室试验时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目前国内大多数云室的温度控制系统一般分为升温路与降温路,根据实验需要开启相应管路阀门,通过调节管路内流体流量与压力控制降温速率。但是,为扩展实验室功能性和提高试验可行性,云雾实验室模拟云雾环境需要实现快速降温,此时制冷机组需要全负荷运行,对整个温控系统的控制方式、传热换热过程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降温方式在快速降温过程中换热损耗大降温效率低,不但限制了云室实验类型与性能,并且增加制冷负荷能源浪费增加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改进的温控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实验室内高低温及快速降温。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改进的温控系统,包括:降温设备、升温设备、控制系统以及温控管路;所述温控管路包括升 ...
【技术保护点】
1.改进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温设备、升温设备、控制系统以及温控管路;/n所述温控管路包括升温路(9)、快速降温路(10)和实验路(11);/n所述降温设备包括:冷冻机组(17)、外循环冷冻水泵(4)及冷冻水箱(18);所述外循环冷冻水泵(4)的一端连接冷冻机组(17)出水口,另一端通过主管路切换阀(12)分别与升温路(9)、快速降温路(10)、实验路(11)连接;/n所述升温设备包括:板式换热器(3);所述升温路(9)经所述板式换热器(3)换热后通入实验室流体管路(15),所述快速降温路(10)直接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连通,所述实验路(11)依次经冷冻水 ...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温设备、升温设备、控制系统以及温控管路;
所述温控管路包括升温路(9)、快速降温路(10)和实验路(11);
所述降温设备包括:冷冻机组(17)、外循环冷冻水泵(4)及冷冻水箱(18);所述外循环冷冻水泵(4)的一端连接冷冻机组(17)出水口,另一端通过主管路切换阀(12)分别与升温路(9)、快速降温路(10)、实验路(11)连接;
所述升温设备包括:板式换热器(3);所述升温路(9)经所述板式换热器(3)换热后通入实验室流体管路(15),所述快速降温路(10)直接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连通,所述实验路(11)依次经冷冻水箱(18)、内循环冷冻水泵(5)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连通,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通入实验室(16)内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13),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升温路(9)、快速降温路(10)、实验路(11)和实验室(16)内并与所述控制器(13)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13)分别同时连接冷冻机组(17)、外循环冷冻水泵(4)、主管路切换阀(12)、内循环冷冻水泵(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路(9)与所述实验室(16)之间设有升温回路(91);所述升温回路(91)一端通入板式换热器(3)内并与所述升温路(9)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出口连通形成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降温路(10)与所述实验室(16)之间设有快速降温回路(101),所述快速降温回路(101)一端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的出口连通,另一端直接与所述冷冻机组(17)的入口连通形成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路(11)与所述实验室(16)之间设有实验路回路(111),所述实验路回路(111)一端与所述实验室流体管路(15)出口连通,另一端通入所述冷冻水箱(18)形成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路(9)中设置有升温路电磁阀(6),所述快速降温路(10)中设置有快速降温路电磁阀10,所述实验路(11)中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会,李宝东,邓育鹏,薛日江,张海丽,周学思,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北京易盛泰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