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或家庭的新风系统末端灭菌过滤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62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境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共场所或家庭的新风系统末端灭菌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形体、光触媒波形板和紫外光源,框形体内平行设有多个光触媒波形板,相邻光触媒波形板之间形成风路的曲折流道,曲折流道内设有紫外光源,所述框形体连接于新风系统的新风出风口外的壳体上,所述框形体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紫外光源与光控电路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空气阻力小,适合对于阻力要求高的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等的升级。2)根据客户的设计要求,可以采用不同基材来载光触媒。3)在紫外线或可见光的激发下,对各种有害气体有很强的去除作用,具有抗菌、杀菌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共场所或家庭的新风系统末端灭菌过滤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空气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公共场所或家庭的新风系统末端灭菌过滤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社会对空气质量的关注正在逐渐从家居环境延伸到公共场所。人们对微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细粉尘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导致甚至引起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是将空气质量问题提高了新的高度,在病情防控过程中,公共场所的防控是一个难点。现在普遍的作法是停止集中式空调,如果必须使用,采取全新风换气、关闭回风口,但对于空气中如“气溶胶微粒”、“细粉尘”等问题国内外普通的作法是在公共场所净化空调机组实施过滤粉尘、静电除尘、PM2.5过滤等方案,虽然可以做到三级净化,但对有害病菌的消灭,即全无菌方案受制于高昂的费用,无法全面实施。一般通风空气滤清器广泛应用于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等领域,空气过滤器显著影响室内空气质量,通过减少颗粒物的深度,在实验室通过去除以效率值ePM1、ePM2、ePM5和ePM10表示的气溶胶颗粒的能力进行评估,在卸荷条件和非条件滤芯的0.3um到10um范围内,以粒径的函数来测量滤芯的颗粒去除率。但是,这样的采样方案和采样入口没有定义明确的分的分离曲线夸大了许多现有产品的颗粒去除率。公共场所方案从通风效果、净化效果、安全问题、采购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智能应用、集中控制、专业安装及售后等考虑,由于多种细菌来源的复杂性对新风系统的空气净化功能要求更高,运行成本较高,给公共场所的运营机构较大压力。而对于家庭场所,我们改变不了外面的雾霾天,家里的空气却是完全能改善的,此时,购置一台家用空气净化器产品即可,但是目前的家用空气净化器普遍只是采用过滤芯吸附有害气体,还不具备进一步的杀菌除臭、防污自洁等功能,无法满足用户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公共场所或家庭的新风系统末端灭菌过滤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现有新风系统的末端设置有一个灭菌过滤器部件,由新风系统控制穿过灭菌过滤器件的空气的温度、湿度、含氧量和洁净度这四个参数,对公共场所或家庭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深度调节,通过该技术重点解决公共场所或家庭的空气质量问题,达到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室内空气杀菌的两大核心功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公共场所或家庭的新风系统末端灭菌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形体、光触媒波形板和紫外光源,框形体内平行设有多个光触媒波形板,相邻光触媒波形板之间形成风路的曲折流道,曲折流道内设有紫外光源,所述框形体连接于新风系统的新风出风口外的壳体上,所述框形体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紫外光源与光控电路电连接;所述光控电路包括电源正极和地,电源正极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可调电阻RP1的一端、电压比较器LM1的电源输入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继电器线圈的一端、二极管D的负极、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可调电阻RP2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地分别与光敏二极管LED1的负极、可调电阻RP1的另一端、电压比较器的电源地、电阻R4的一端、单向可控硅VR的负极、NPN型三极管VT的发射极、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可调电阻RP2的另一端、光敏二极管LED2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光敏二极管LED1的正极和电压比较器LM1的同相输入端相连接,可调电阻RP1的调节端与电压比较器LM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压比较器LM1的输出端和电压比较器LM2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LM2的反相输入端,电压比较器LM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1的负极与单向可控硅VR的控制极相连接;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的正极、NPN型三极管VT的集电极和单向可控硅VR的正极相连接;NPN型三极管VT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LM3的输出端,电压比较器LM3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压比较器LM3的同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负极,电容C2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LM4的输出端,电压比较器LM4的同相输入端与可调电阻RP2的调节端相连接,电压比较器LM4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和光敏二极管LED2的正极。优选的,所述电源正极为12V。优选的,所述曲折流道为Z字形流道。优选的,所述光触媒波形板为无纺布、熔喷棉或过滤纸压制而成的板形件。优选的,所述紫外光源为灯带。优选的,所述电压比较器LM1、电压比较器LM2、电压比较器LM3和电压比较器LM4集成在LM339中。优选的,所述紫外光源的供电回路中设有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优选的,所述单向可控硅VR为1A/1000V单向可控硅。优选的,所述二极管D为1N4148或1N400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光触媒波形板表面喷涂有光触媒(即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在可见光和紫外光作用下,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具有很强的光氧化还原功能,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可杀灭细菌和分解有机污染物,把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污染的水(H20)和二氧化碳(C02),因而具有极强的杀菌、除臭、防霉、防污自洁、净化空气功能,从而对PM2.5、二手烟、螨虫、粉尘毛絮、细菌霉菌、细粉尘、气溶胶达到杀菌效果,维护费用低,同时,二氧化钛本身无毒无害,可广泛用于公共场所及家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空气阻力小,适合对于阻力要求高的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等的升级。2)根据客户的设计要求,可以采用不同基材来载光触媒,例如:无纺布、熔喷棉或过滤纸等。3)在紫外线或可见光的激发下,对各种有害气体有很强的去除作用,具有抗菌、杀菌作用。4)光触媒波形板终身无需更换,省钱、省心,具有运行稳定、噪声低的特性,可24小时可持续作业消灭污浊,减少吸入类病菌而感冒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应用于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末端灭菌过滤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光控电路原理图。图中:1-超级过滤器、2-静电除尘器、3-粗效过滤器、4-送风机、5-排风机、6-空气热交换器、7-壳体、8-中隔板、9-末端灭菌过滤器、10-框形体、11-光触媒波形板、12-紫外光源、13-曲折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见图1,是本专利技术公共场所或家庭的新风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公共场所或家庭的新风系统中,外壳7内由中隔板8将内部空间分成上部分和下部分,上部分为排风通道用于将室内浊空气外排,下部分为新风通道用于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送入室内。新风风道的出风口位于室内,其出风口处设有送风机4。外排风道的出风口位于室外,其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公共场所或家庭的新风系统末端灭菌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形体、光触媒波形板和紫外光源,框形体内平行设有多个光触媒波形板,相邻光触媒波形板之间形成风路的曲折流道,曲折流道内设有紫外光源,所述框形体连接于新风系统的新风出风口外的壳体上,所述框形体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紫外光源与光控电路电连接;/n所述光控电路包括电源正极和地,电源正极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可调电阻RP1的一端、电压比较器LM1的电源输入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继电器线圈的一端、二极管D的负极、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可调电阻RP2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地分别与光敏二极管LED1的负极、可调电阻RP1的另一端、电压比较器的电源地、电阻R4的一端、单向可控硅VR的负极、NPN型三极管VT的发射极、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可调电阻RP2的另一端、光敏二极管LED2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光敏二极管LED1的正极和电压比较器LM1的同相输入端相连接,可调电阻RP1的调节端与电压比较器LM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压比较器LM1的输出端和电压比较器LM2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LM2的反相输入端,电压比较器LM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1的负极与单向可控硅VR的控制极相连接;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的正极、NPN型三极管VT的集电极和单向可控硅VR的正极相连接;NPN型三极管VT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LM3的输出端,电压比较器LM3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压比较器LM3的同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负极,电容C2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LM4的输出端,电压比较器LM4的同相输入端与可调电阻RP2的调节端相连接,电压比较器LM4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和光敏二极管LED2的正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公共场所或家庭的新风系统末端灭菌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形体、光触媒波形板和紫外光源,框形体内平行设有多个光触媒波形板,相邻光触媒波形板之间形成风路的曲折流道,曲折流道内设有紫外光源,所述框形体连接于新风系统的新风出风口外的壳体上,所述框形体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紫外光源与光控电路电连接;
所述光控电路包括电源正极和地,电源正极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可调电阻RP1的一端、电压比较器LM1的电源输入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继电器线圈的一端、二极管D的负极、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可调电阻RP2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地分别与光敏二极管LED1的负极、可调电阻RP1的另一端、电压比较器的电源地、电阻R4的一端、单向可控硅VR的负极、NPN型三极管VT的发射极、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可调电阻RP2的另一端、光敏二极管LED2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光敏二极管LED1的正极和电压比较器LM1的同相输入端相连接,可调电阻RP1的调节端与电压比较器LM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压比较器LM1的输出端和电压比较器LM2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LM2的反相输入端,电压比较器LM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1的负极与单向可控硅VR的控制极相连接;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的正极、NPN型三极管VT的集电极和单向可控硅VR的正极相连接;NPN型三极管VT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压比较器LM3的输出端,电压比较器LM3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7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燕钱三赢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三鑫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