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现厚大矿体穿脉运输的井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矿
,具体地,涉及一种实现厚大矿体穿脉运输的井巷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针对厚大矿体的开采,矿石溜井通常布置在矿体内,矿石溜井为垂直溜井,下部运输采用的为沿脉运输方式,该方式对于溜井后期的维护和新掘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相关技术中,布置在厚大矿体内的多条出矿穿脉的间距为24-36m,则两条矿石溜井之间的距离约为20-32m,有轨穿脉之间的距离仅有20-32m,若采用穿脉运输,在有轨穿脉的转弯处无法正常安装道岔,进而导致有轨电机车和矿车无法正常进出有轨穿脉,即无法实现采用穿脉运输的方式进行井下有轨运输。但在厚大矿体中,采用沿脉运输,存在铲运机出矿距离长,出矿效率低的问题,且该方式对于溜井后期的维护和新掘不利。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实现厚大矿体穿脉运输的井巷系统,可以实现厚大矿体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厚大矿体穿脉运输的井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条出矿巷道,多条所述出矿巷道沿所述矿体的横向延伸,且多条所述出矿巷道沿所述矿体的纵向间隔分布,所述相邻两条所述出矿巷道在所述矿体纵向上的间距为D1;/n多条运输巷道,所述运输巷道位于所述出矿巷道的下方,多条所述运输巷道沿所述矿体的横向延伸,且多条所述运输巷道沿所述矿体的纵向间隔分布,相邻两条所述运输巷道在所述矿体的纵向上的间距为D2,且D2>D1;/n多个溜井,所述出矿巷道通过所述溜井与所述运输巷道连通,多个所述溜井沿所述矿体的纵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溜井的下端对应连通一个所述运输巷道,每个所述溜井的上端对应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厚大矿体穿脉运输的井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条出矿巷道,多条所述出矿巷道沿所述矿体的横向延伸,且多条所述出矿巷道沿所述矿体的纵向间隔分布,所述相邻两条所述出矿巷道在所述矿体纵向上的间距为D1;
多条运输巷道,所述运输巷道位于所述出矿巷道的下方,多条所述运输巷道沿所述矿体的横向延伸,且多条所述运输巷道沿所述矿体的纵向间隔分布,相邻两条所述运输巷道在所述矿体的纵向上的间距为D2,且D2>D1;
多个溜井,所述出矿巷道通过所述溜井与所述运输巷道连通,多个所述溜井沿所述矿体的纵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溜井的下端对应连通一个所述运输巷道,每个所述溜井的上端对应连通多个所述出矿巷道,多个所述溜井布置成沿所述矿体的纵向间隔排布的多列,所述多列对应排布在多条所述运输巷道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厚大矿体穿脉运输的井巷系统,其特征在于,D2≥2D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厚大矿体穿脉运输的井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溜井包括溜井主路和多个溜井支路,所述溜井主路的下端与所述运输巷道连通,所述溜井主路的上端与多个所述溜井支路的下端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育明,陈小伟,夏长念,陈庆刚,谢盛青,葛启发,尚晓明,杨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