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矿脉的采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47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6
本公开涉及一种薄矿脉的采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矿块(10)下方的底部巷道中布置砼底(20),在砼底中布置溜口,砼底的下方形成放矿空间(31),砼底与矿块之间形成操作空间(32);b.从矿块的底部逐层爆破;b1.每次爆破后,累高与溜口位置对应的溜井(41),将矿石(11)通过溜井放矿至放矿空间,使砼底的上方形成填充区域;b2.对溜井和矿块侧边的行人顺路(50)向上支护;b3.将泡沫混凝土(60)充填入填充区域。这样,在针对薄矿脉进行采矿时,对已开采的矿石区域选用泡沫混凝土进行充填,能够提升采场回采作业的安全性、提高采场的生产能力和回采效率、降低采矿损失率和矿石贫化率及提升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矿脉的采矿方法
本公开涉及采矿
,具体地,涉及一种薄矿脉的采矿方法。
技术介绍
在非煤地下矿山开采领域,有许多矿床属于急倾斜薄矿脉开采,一般采用小分段空场法、浅孔留矿法、上向干式充填采矿法开采。小分段空场法开采急倾斜薄矿脉存在采切工程量大、回采过程采幅难于控制而导致矿石贫化率高、采场暴露面积大而导致上下盘围岩易垮落等问题,国内实际应用的矿山数量较少;浅孔留矿法开采急倾斜薄矿脉,每次崩落矿石需放出三分之一,回采完毕后再进行大量放矿,由于暂留在采场内的矿石为松散矿石并经常移动,从而导致无法控制采场地压,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仅适用于在矿石无结块性、矿岩非常稳固的条件下开采;上向干式充填采矿法开采急倾斜薄矿脉目前应用较多,其采用废石充填采场控制上下盘围岩移动,同时作为上采平台,废石充填工人劳动强度大、废石充填效率低,进而导致采场生产能力低,工效低,更为严重的是充填的废石为松散体,难以控制采场地压,因此工作面易发生上下盘垮落、顶板冒顶等事故,回采工作面的安全难以保证。虽然许多研究学者和矿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技术优化和技术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矿脉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a.在矿块(10)下方的底部巷道中布置砼底(20),在所述砼底(20)中布置溜口,所述砼底(20)的下方形成放矿空间(31),所述砼底(20)与所述矿块(10)之间形成操作空间(32);/nb.从所述矿块(10)的底部逐层爆破;/nb1.每次爆破后,累高与所述溜口位置对应的溜井(41),将矿石(11)通过所述溜井(41)放矿至所述放矿空间(31),使所述砼底(20)的上方形成填充区域;/nb2.对所述溜井(41)和所述矿块(10)侧边的行人顺路(50)向上支护;/nb3.将泡沫混凝土(60)充填入所述填充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矿脉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矿块(10)下方的底部巷道中布置砼底(20),在所述砼底(20)中布置溜口,所述砼底(20)的下方形成放矿空间(31),所述砼底(20)与所述矿块(10)之间形成操作空间(32);
b.从所述矿块(10)的底部逐层爆破;
b1.每次爆破后,累高与所述溜口位置对应的溜井(41),将矿石(11)通过所述溜井(41)放矿至所述放矿空间(31),使所述砼底(20)的上方形成填充区域;
b2.对所述溜井(41)和所述矿块(10)侧边的行人顺路(50)向上支护;
b3.将泡沫混凝土(60)充填入所述填充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在对每层所述矿块(10)进行爆破时,
首先从所述矿块(10)的纵向中线向一侧将所述矿块(10)爆破以形成第一填充区域,在所述第一填充区域中充填泡沫混凝土(60);
再从所述纵向中线向另一侧将所述矿块(10)爆破以形成第二填充区域,在所述第二填充区域中充填泡沫混凝土(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充填所述第一填充区域之前,在所述砼底(20)上方的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邦琼唐学义张建华侯俊张长征宋士生李达杨晨荣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金陶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