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页岩气套管头保护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462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页岩气套管头保护工艺,其实施工艺如下:将页岩气原方井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的压力表接出地面;对套管头表层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在其表层先后涂黄油一道和玻纤布一道;将处理后的套管头表层进行四油四布防腐处理;将防腐处理后的套管头表层缠上冷缠带,所述冷缠带用于外防腐处理;将外防腐处理后的套管头表层进行防渗处理,在其表层缠上防渗膜;对页岩气原方井进行填埋,将石粉夯实至油套手轮下方8cm~15cm处,表层进行人工平整;对页岩气原方井井口封层顶部进行C25混凝土方浇筑,浇筑高度为5cm~12cm,确保所述高度低于油套阀门3c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消除了页岩气原方井受限空间以及方井内积水安全隐患,同时也节约了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

A shale gas casing head protec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页岩气套管头保护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页岩气开采
,特别是一种页岩气套管头保护工艺。
技术介绍
页岩气是指富含有机质、成熟的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由于有机质吸附作用或岩石中存在着裂缝和基质孔隙,使之储集和保存了一定具商业价值的生物成因、热解成因及二者混合成因的天然气。页岩气赋存于以富有机质页岩为主的储集岩系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是连续生成的生物化学成因气、热成因气或二者的混合,可以游离态存在于天然裂缝和孔隙中,以吸附态存在于干酪根、黏土颗粒表面,还有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和沥青质中,游离气比例一般在20%~85%。原页岩气开采井井口设置有圆形或方形的方井,套管头是套管和页岩气井口装置之间的重要连接件,方井内容易积聚雨水腐蚀套管头或管线等设施,同时现场人员进入方井内查看气井生产的数据或对套管头进行维护保养施工属于受限空间作业,需安装防爆潜水泵排水及安装一套防爆轴流风机,增加投资和运行成本。因此,通过优化页岩气套管头保护工艺来消除页岩气原方井受限空间及井内积水安全隐患,节约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页岩气套管头保护工艺,消除了页岩气原方井受限空间及井内积水安全隐患,同时也节约了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页岩气套管头保护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页岩气原方井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的压力表接出地面;S2:对套管头表层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在其表层先后涂黄油一道和玻纤布一道。S3:将S2中处理后的套管头表层进行四油四布防腐处理;S4:将S3中防腐处理后的套管头表层缠上冷缠带,所述冷缠带用于外防腐处理;S5:将S4中外防腐处理后的套管头表层进行防渗处理,在其表层缠上防渗膜;S6:对页岩气原方井进行填埋,将石粉夯实至油套手轮下方8cm~15cm处,表层进行人工平整;S7:对页岩气原方井井口封层顶部进行C25混凝土方浇筑,浇筑高度为5cm~12cm,确保所述高度低于油套阀门3cm。作为本专利技术保护工艺的一种优选,在所述S2~S5步骤中,所述套管头表层位于油套阀门下部。作为本专利技术保护工艺的一种优选,在所述S3步骤中,所述四油四布防腐处理工艺采用的主要原料包括环氧煤沥青。作为本专利技术保护工艺的一种优选,在所述S6步骤中,在页岩气原方井内留置有一根DN20镀锌钢管前端开花孔用于排气。作为本专利技术保护工艺的一种优选,所述油套手轮处于地面以上,安装在油套阀门上,二者同心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保护工艺的一种改进,所述页岩气原方井可以为废弃方井,可直接采用石方回填至地面以下20cm,再浇筑20cm混凝土面层。作为本专利技术保护工艺的一种改进,所述油套手轮还可以处于地面以下,在所述油套手轮处于地面以下时,填埋后的页岩气原方井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积水坑。作为本专利技术保护工艺的一种改进,所述页岩气原方井内存在淤泥和积水时,需要先清理井内积水和淤泥后再进行填埋施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完善了页岩气原方井井口标准化工艺流程,满足页岩气生产需要;对页岩气方井实施填埋,消除受限空间及方井内积水安全隐患;经测算,每口方井节约建设投资2万元和运行成本0.5万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S1”、“S2”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S1”、“S2”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S1”、“S2”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页岩气套管头保护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页岩气原方井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的压力表接出地面,便于之后采集井内数据和查看井内情况。页岩气原方井为原页岩气开采井井口设置的方形井,方井内容易积聚雨水腐蚀套管头或管线等设施,本实施例中的页岩气原方井为使用中的方井。S2:对套管头表层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在其表层先后涂黄油一道和玻纤布一道。S3:将S2中处理后的套管头表层进行四油四布防腐处理。S4:将S3中防腐处理后的套管头表层缠上冷缠带,冷缠带用于外防腐处理,保证表面光滑,无褶皱。S5:将S4中外防腐处理后的套管头表层进行防渗处理,在其表层缠上防渗膜。S6:对页岩气原方井进行填埋,将石粉夯实至油套手轮下方8cm~15cm处,表层进行人工平整,所述油套手轮处于地面以上。S7:对页岩气原方井井口封层顶部进行C25混凝土方浇筑,浇筑高度为5cm~12cm,确保所述高度低于油套阀门3cm,保证油套阀门能正常操作开关。在S2~S5步骤中,套管头表层位于油套阀门下部,套管头上部连接的井口装置为采气树,油套手轮位于采气树最底部,套管头与采气树底部相连。在S3步骤中,四油四布防腐处理工艺采用的主要原料包括环氧煤沥青。在S6步骤中,在页岩气原方井内留置有一根DN20镀锌钢管前端开花孔用于排气。油套手轮安装在油套阀门上,二者同心设置,页岩气原方井内存在淤泥和积水时,需要先清理井内积水和淤泥后再进行填埋施工。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一种页岩气套管头保护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页岩气原方井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的压力表接出地面,便于之后采集井内数据和查看井内情况。页岩气原方井为原页岩气开采井井口设置的方形井,方井内容易积聚雨水腐蚀套管头或管线等设施,本实施例中的页岩气原方井为已废弃的方井。S2:对套管头表层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在其表层先后涂黄油一道和玻纤布一道。S3:将S2中处理后的套管头表层进行四油四布防腐处理。S4:将S3中防腐处理后的套管头表层缠上冷缠带,冷缠带用于外防腐处理,保证表面光滑,无褶皱。S5:将S4中外防腐处理后的套管头表层进行防渗处理,在其表层缠上防渗膜。S6:对页岩气原方井进行填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页岩气套管头保护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工艺包括如下步骤:/nS1:将页岩气原方井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的压力表接出地面;/nS2:对套管头表层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在其表层先后涂黄油一道和玻纤布一道/nS3:对套管头表层进行四油四布防腐处理;/nS4:将套管头表层缠上冷缠带,所述冷缠带用于外防腐处理;/nS5:对套管头表层进行防渗处理,在其表层缠上防渗膜;/nS6:对页岩气原方井进行填埋,将石粉夯实至油套手轮下方8cm~15cm处,表层进行人工平整;/nS7:对页岩气原方井井口封层顶部进行C25混凝土方浇筑,浇筑高度为5cm~12cm,确保所述高度低于油套阀门3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气套管头保护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页岩气原方井表层套管和技术套管的压力表接出地面;
S2:对套管头表层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在其表层先后涂黄油一道和玻纤布一道
S3:对套管头表层进行四油四布防腐处理;
S4:将套管头表层缠上冷缠带,所述冷缠带用于外防腐处理;
S5:对套管头表层进行防渗处理,在其表层缠上防渗膜;
S6:对页岩气原方井进行填埋,将石粉夯实至油套手轮下方8cm~15cm处,表层进行人工平整;
S7:对页岩气原方井井口封层顶部进行C25混凝土方浇筑,浇筑高度为5cm~12cm,确保所述高度低于油套阀门3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套管头保护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头表层位于油套阀门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套管头保护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油四布防腐处理工艺采用的主要原料包括环氧煤沥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海帮李书应包凯孟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中石化重庆页岩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