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钻探器用岩屑输送机构和井下钻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井下钻探器用岩屑输送机构,还是一种井下钻探器。
技术介绍
石油钻井时,通常是采用钻井泥浆将岩屑携带出井眼。在没有循环泥浆而且岩屑含水量不确定的工况下,岩屑的有效输送就变得十分困难。井下钻探器需要在没有外部循环泥浆的情况下将钻头破碎后的岩屑输送至钻探器尾部,并进一步将岩屑压缩再成岩,对岩屑的输送和岩屑粒径分布都有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将钻头破碎后的岩屑输送至钻探器尾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钻探器用岩屑输送机构和井下钻探器,该井下钻探器用岩屑输送机构能够根据钻探器的需求将钻头破碎后的岩屑通过钻探器内部输送至钻探器尾部,并根据钻探器在岩屑压缩时对岩屑粒径的需求将岩屑进行二次破碎。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下钻探器用岩屑输送机构,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破碎筒、破碎轴和螺杆,破碎轴为管状结构,破碎轴的侧壁上设有岩屑出口,螺杆转动时能够将岩屑从岩屑出口排出,破碎筒与破碎轴之间套设有破碎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钻探器用岩屑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井下钻探器用岩屑输送机构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破碎筒(13)、破碎轴(11)和螺杆(14),破碎轴(11)为管状结构,破碎轴(11)的侧壁上设有岩屑出口(113),螺杆(14)转动时能够将岩屑从岩屑出口(113)排出,破碎筒(13)与破碎轴(11)之间套设有破碎部件(12),破碎部件(12)位于岩屑出口(113)的下方,破碎部件(12)能够破碎岩屑出口(113)排出的岩屑,破碎筒(13)的筒壁内设有破碎后岩屑排出孔(1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钻探器用岩屑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井下钻探器用岩屑输送机构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套设的破碎筒(13)、破碎轴(11)和螺杆(14),破碎轴(11)为管状结构,破碎轴(11)的侧壁上设有岩屑出口(113),螺杆(14)转动时能够将岩屑从岩屑出口(113)排出,破碎筒(13)与破碎轴(11)之间套设有破碎部件(12),破碎部件(12)位于岩屑出口(113)的下方,破碎部件(12)能够破碎岩屑出口(113)排出的岩屑,破碎筒(13)的筒壁内设有破碎后岩屑排出孔(1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钻探器用岩屑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井下钻探器用岩屑输送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和传动组件,该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和破碎轴(11)依次连接,螺杆(14)呈直立状态,该驱动组件位于破碎轴(11)的上方,该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破碎轴(11)自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钻探器用岩屑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含有电机(2),该传动组件含有齿轮箱(8),齿轮箱(8)为筒状结构,齿轮箱(8)套设于破碎轴(11)外,齿轮箱(8)位于电机(2)和破碎筒(13)之间,齿轮箱(8)内套设有内齿圈(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钻探器用岩屑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齿轮箱(8)与破碎轴(11)之间套设有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9),齿轮箱(8)的上部设有多个缺口(82),多个缺口(82)沿齿轮箱(8)的周向均匀分布,破碎轴(11)的上部设有外齿轮(116),外齿轮(116)与内齿圈(4)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钻探器用岩屑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齿轮箱(8)的上端连接有齿轮箱盖(3),内齿圈(4)位于齿轮箱盖(3)和第一轴承(7)之间,内齿圈(4)的位置与缺口(82)的位置相对应,齿轮箱(8)的侧壁内设有贯通孔(81),破碎后岩屑排出孔(133)的中心线沿竖直方向设置,贯通孔(81)的下端与破碎后岩屑排出孔(133)的上端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钻探器用岩屑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破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福祥,王宏伟,张全立,马汝涛,彭嵩,张晔,刘继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