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云东专利>正文

一种变径式油管接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46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管接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变径式油管接箍,包括油管接箍本体,所述油管接箍本体两端的内侧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油管和第二连接油管,所述油管接箍本体两端的内壁与第一连接油管一端的表面和第二连接油管一端的表面均设置有一个消能减震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隔热衬套材料隔热的特性对油管接箍本体进行第一重隔热保护,再通过第一真空套板与第二真空套板组合结构内部设置的真空隔热型腔结构作为第二重隔热保护,并对隔热衬套进行覆盖保护,并且第一真空套板与第二真空套板组合结构较于现使用类似的整体真空套状结构而言,可根据使用时间以及意外破损等情况进行便捷更换维修,降低装置的故障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径式油管接箍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管接箍
,具体为一种变径式油管接箍。
技术介绍
油管接箍是油田钻井工具的一种,主要用于油管的连接,油管接箍主要解决了现有接箍因应力集中轻易产生疲惫断裂的问题,具有不易产生疲惫断裂,连接效果好等特点,可有效防止油井管柱断脱事故的发生。但是目前使用的油管接箍在实际生产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是现有油管多是用于数千米的井下,由于井深、油稠加之井下传热温差大,以及钢管热阻很小,导致了通过油管向井下输送加热蒸汽时的热量损失大,同时通过油管从井下向地面输送稠油时的热量损失也很大,究其原因,油管接箍的保温性能较低则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现针对上述问题也有技术人员提出将隔热衬套套装到油管接箍的表面进行隔热,虽然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是随着隔热衬套被井下液体侵蚀和自身材料的老化,隔热效果会越来越差,二是现对于一些油田稠油、稀油、高凝油开发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个别井会由于地层漏失严重使得压井液进入地层,继而使可燃性气体进入油管与油管接箍组合的环形空间,当油管与油管接箍组合件入井时,因摩擦而产生的火花有可能会引燃油管与油管接箍连接空隙之间可燃气体而导致安全事故,三是,油管接箍与油管螺纹连接处缺乏分担应力震动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径式油管接箍,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径式油管接箍,包括油管接箍本体,所述油管接箍本体两端的内侧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油管和第二连接油管,所述油管接箍本体两端的内壁与第一连接油管一端的表面和第二连接油管一端的表面均设置有一个消能减震机构,所述油管接箍本体两端的端面活动连接有非金属锥套,所述非金属锥套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油管接箍本体的内部,所述油管接箍本体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隔热衬套,所述隔热衬套顶部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真空套板,所述隔热衬套底部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真空套板,所述第二真空套板的顶部与第一真空套板的底部固定安装在一起。精选的,所述第一真空套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真空隔热型腔,且第一真空套板内部的真空隔热型腔活动套接有第一吸气剂,所述第一吸气剂为粉末颗粒状。精选的,所述第二真空套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真空隔热型腔,且第二真空套板内部的第二真空隔热型腔活动套接有第二吸气剂,所述第二吸气剂与第一吸气剂相同也为粉末颗粒状,所述第二真空套板的顶部固定套接有缓冲垫并一同卡接在第一真空套板底部的内侧,所述第一真空套板底部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定螺丝,所述第一紧定螺丝的中部活动套接在第二真空套板顶部的内侧。精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油管的直径值大于第一连接油管的直径值,且第二连接油管与第一连接油管不接触。精选的,所述固定螺丝一端的端面活动连接有第二紧定螺丝,且第二紧定螺丝螺纹连接在非金属锥套的内部,所述第二紧定螺丝一端的端面与非金属锥套一侧的侧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紧定螺丝与非金属锥套的材质相同。精选的,所述非金属锥套的一侧为锥状,且非金属锥套另一侧的侧面分别与第一真空套板和第二真空套板的端面紧密贴合。精选的,两个所述消能减震机构的内部各包括有一个环形套,两个所述环形套分别活动套接在第二连接油管一端的表面和第一连接油管一端的表面,所述环形套顶面和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内部卡接有防脱滑轨,所述活动块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防脱滑轨和第二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油管接箍本体的内壁上。精选的,所述隔热衬套的长度值与油管接箍本体的长度值相同,且隔热衬套可选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造。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隔热衬套材料隔热的特性对油管接箍本体进行第一重隔热保护,再通过第一真空套板与第二真空套板组合结构内部设置的真空隔热型腔结构作为第二重隔热保护,并对隔热衬套进行覆盖保护,并且第一真空套板与第二真空套板组合结构较于现使用类似的整体真空套状结构而言,可根据使用时间以及意外破损等情况进行便捷更换维修,降低装置的故障几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非金属锥套避免油管接箍本体下井过程中与井壁摩擦产生火花,进而解决因摩擦而产生的火花引燃第二连接油管、第一连接油管、油管接箍本体三者连接空隙之间可燃气体的安全隐患。3、本专利技术通过两个消能减震机构内部的环形套分别活动套接在第二连接油管和第一连接油管一端的表面,将第二连接油管、第一连接油管、油管接箍本体三者组成的输送管道输油时的产生的应力震动传导至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利用第一缓冲弹簧受压变形带动活动块在防脱滑轨的顶部进行滑移摩擦进行消能减震以及第二缓冲弹簧的弹性缓冲,进而在实现装置运行时,分担第二连接油管、第一连接油管、油管接箍本体两两者之间的连接应力震动,进一步优化第二连接油管、第一连接油管、油管接箍本体三者组合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油管接箍本体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第一真空套板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第一真空套板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油管接箍本体;2、第一连接油管;3、第二连接油管;4、消能减震机构;41、环形套;42、第一缓冲弹簧;43、活动块;44、防脱滑轨;45、第二缓冲弹簧;5、非金属锥套;6、隔热衬套;7、第一真空套板;8、第二真空套板;9、固定螺丝;10、缓冲垫;11、第一紧定螺丝;12、第一吸气剂;13、第二吸气剂;14、第二紧定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变径式油管接箍,包括油管接箍本体1,油管接箍本体1两端的内侧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油管2和第二连接油管3,第二连接油管3的直径值大于第一连接油管2的直径值,且第二连接油管3与第一连接油管2不接触,油管接箍本体1将第一连接油管2和第二连接油管3进行稳定连接,实现第一连接油管2和第二连接油管3变径连接,油管接箍本体1两端的内壁与第一连接油管2一端的表面和第二连接油管3一端的表面均设置有一个消能减震机构4,两个消能减震机构4的内部各包括有一个环形套41,两个环形套41分别活动套接在第二连接油管3一端的表面和第一连接油管2一端的表面,环形套41顶面和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42,第一缓冲弹簧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43,活动块43的内部卡接有防脱滑轨44,活动块43一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45,防脱滑轨44和第二缓冲弹簧4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油管接箍本体1的内壁上,过两个消能减震机构4内部的环形套41分别活动套接在第二连接油管3和第一连接油管2一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径式油管接箍,包括油管接箍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接箍本体(1)两端的内侧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油管(2)和第二连接油管(3),所述油管接箍本体(1)两端的内壁与第一连接油管(2)一端的表面和第二连接油管(3)一端的表面均设置有一个消能减震机构(4),所述油管接箍本体(1)两端的端面活动连接有非金属锥套(5),所述非金属锥套(5)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固定螺丝(9),所述固定螺丝(9)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油管接箍本体(1)的内部,所述油管接箍本体(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隔热衬套(6),所述隔热衬套(6)顶部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真空套板(7),所述隔热衬套(6)底部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真空套板(8),所述第二真空套板(8)的顶部与第一真空套板(7)的底部固定安装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径式油管接箍,包括油管接箍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接箍本体(1)两端的内侧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油管(2)和第二连接油管(3),所述油管接箍本体(1)两端的内壁与第一连接油管(2)一端的表面和第二连接油管(3)一端的表面均设置有一个消能减震机构(4),所述油管接箍本体(1)两端的端面活动连接有非金属锥套(5),所述非金属锥套(5)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固定螺丝(9),所述固定螺丝(9)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油管接箍本体(1)的内部,所述油管接箍本体(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隔热衬套(6),所述隔热衬套(6)顶部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真空套板(7),所述隔热衬套(6)底部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真空套板(8),所述第二真空套板(8)的顶部与第一真空套板(7)的底部固定安装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式油管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套板(7)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真空隔热型腔,且第一真空套板(7)内部的真空隔热型腔活动套接有第一吸气剂(12),所述第一吸气剂(12)为粉末颗粒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式油管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真空套板(8)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真空隔热型腔,且第二真空套板(8)内部的第二真空隔热型腔活动套接有第二吸气剂(13),所述第二吸气剂(13)与第一吸气剂(12)相同也为粉末颗粒状,所述第二真空套板(8)的顶部固定套接有缓冲垫(10)并一同卡接在第一真空套板(7)底部的内侧,所述第一真空套板(7)底部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定螺丝(11),所述第一紧定螺丝(11)的中部活动套接在第二真空套板(8)顶部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云东
申请(专利权)人:肖云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