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墙体预留洞控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现浇混凝土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现浇墙体预留洞控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在后浇构件上预留孔洞,从而方便后期各种管线、管道穿越。传统的预留孔洞方式一般是在现浇墙体施工时预埋PVC管,并对PVC管进行固定,之后进行墙体混凝土的浇筑,最后在墙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PVC管拆下。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PVC管的固定措施不到位会造成预埋管位移,预留洞位置不准确,使用时需要后开洞,增加了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现浇墙体预留洞控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有避免预留管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移位的效果,保证了预留洞位置准确,避免后期在墙体上重新开洞。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现浇墙体预留洞控制结构,包括位于现浇墙体两侧相对的铝合金模板以及位于两相对的铝合金模板之间并垂直于铝合金模板的预留管,所述预留管轴向的两端分别与铝合金模板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墙体预留洞控制结构,包括位于现浇墙体两侧相对的铝合金模板(1)以及位于两相对的铝合金模板(1)之间并垂直于铝合金模板(1)的预留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管(2)轴向的两端分别与铝合金模板(1)抵接;所述预留管(2)轴向两端设置有限制预留管(2)移位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铝合金模板(1)可拆卸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墙体预留洞控制结构,包括位于现浇墙体两侧相对的铝合金模板(1)以及位于两相对的铝合金模板(1)之间并垂直于铝合金模板(1)的预留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管(2)轴向的两端分别与铝合金模板(1)抵接;所述预留管(2)轴向两端设置有限制预留管(2)移位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铝合金模板(1)可拆卸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墙体预留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位于预留管(2)内部轴向两端并与预留管(2)滑动连接的定位板(3),所述定位板(3)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31);所述通孔(31)处设置有穿过定位板(3)和铝合金模板(1)的连接螺栓(4),所述定位板(3)利用与连接螺栓(4)匹配的固定螺母(41)固定在铝合金模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墙体预留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3)朝向预留管(2)内部的一端设置为圆角(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墙体预留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组件包括位于预留管(2)内部轴向的两端且与预留管(2)内部形状匹配的定位板(3),所述定位板(3)与预留管(2)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3)上固定连接有螺杆朝向预留管(2)外部的连接螺栓(4);所述连接螺栓(4)穿过铝合金模板(1)并螺纹连接有匹配的固定螺母(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墙体预留洞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管(2)轴向两端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与预留管(2)同轴的圆槽从而在预留管(2)轴向的两端分别形成限位台(21);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位于预留管(2)的限位台(21)处且分别与预留管(2)的内径匹配并被限位台(21)限制向预留管(2)内部滑动的定位板(3),所述定位板(3)固定连接有朝向预留管(2)外部的连接螺栓(4),所述连接螺栓(4)穿过铝合金模板(1)并螺纹连接有匹配的固定螺母(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墙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龙,杨寿山,宋双强,贾东升,刘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