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建筑板下叠合T梁翼板张拉端节点构造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408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建筑板下叠合T梁翼板张拉端节点构造,包括:PC结构柱、PC叠合T梁、预应力钢筋孔道、叠合T梁上部外伸钢筋、叠合板、叠合板桁架筋和整体后浇混凝土面层;PC结构柱上方设有PC叠合T梁;PC叠合T梁内设有预应力钢筋孔道,PC叠合T梁的上部设有外伸钢筋,PC叠合T梁上方设有叠合板;叠合板上方设有叠合板桁架筋,外伸钢筋与叠合板桁架筋固定连接;叠合板桁架筋上方设有整体后浇混凝土面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处采用板下一体化叠合T梁翼板端预应力张拉技术,有效改善了梁柱节点受力特性,节点抗负弯矩效果好,预应力梁柱增强节点抗震能力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建筑板下叠合T梁翼板张拉端节点构造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建筑板下叠合T梁翼板张拉端节点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预制装配式建筑随着新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预制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许多建筑工业化发达的国家,预制装配式建筑经历了长期的实验和应用,现代化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品已经可以高度集成建筑的各种功能,而且建筑的形式和构件非常精致。我国建设需求量大、建设速度快,很有必要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那么对预制装配式结构节点构造要求及吊装工艺也越来越高。传统预制装配式结构吊装成本较高,吊装速度与精度低,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预制装配式建筑吊装要想实现产业现代化,对吊装方法及连接节点等细部构造设计还需进一步创新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改善梁柱节点受力特性,节点抗负弯矩效果好,预应力梁柱增强节点抗震能力强的装配建筑板下叠合T梁翼板张拉端节点构造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装配建筑板下叠合T梁翼板张拉端节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建筑板下叠合T梁翼板张拉端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PC结构柱(1)、PC叠合T梁(2)、预应力钢筋孔道(4)、叠合T梁上部外伸钢筋(5)、叠合板(6)、叠合板桁架筋(7)和整体后浇混凝土面层(8);/n所述PC结构柱(1)上方设有PC叠合T梁(2);/n所述PC叠合T梁(2)内设有预应力钢筋孔道(4),所述PC叠合T梁(2)的上部设有外伸钢筋(5),所述PC叠合T梁(2)上方设有叠合板(6);/n所述叠合板(6)上方设有叠合板桁架筋(7),所述外伸钢筋(5)与叠合板桁架筋(7)固定连接;/n所述叠合板桁架筋(7)上方设有整体后浇混凝土面层(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建筑板下叠合T梁翼板张拉端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PC结构柱(1)、PC叠合T梁(2)、预应力钢筋孔道(4)、叠合T梁上部外伸钢筋(5)、叠合板(6)、叠合板桁架筋(7)和整体后浇混凝土面层(8);
所述PC结构柱(1)上方设有PC叠合T梁(2);
所述PC叠合T梁(2)内设有预应力钢筋孔道(4),所述PC叠合T梁(2)的上部设有外伸钢筋(5),所述PC叠合T梁(2)上方设有叠合板(6);
所述叠合板(6)上方设有叠合板桁架筋(7),所述外伸钢筋(5)与叠合板桁架筋(7)固定连接;
所述叠合板桁架筋(7)上方设有整体后浇混凝土面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建筑板下叠合T梁翼板张拉端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PC叠合T梁(2)上部两端设有PC叠合T梁翼板(3),所述PC叠合T梁(2)、PC叠合T梁翼板(3)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所述预应力钢筋孔道(4)设置于PC叠合T梁翼板(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建筑板下叠合T梁翼板张拉端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所述叠合板(6)的叠合板桁架筋(7)在中部叠合T梁(2)处采用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建筑板下叠合T梁翼板张拉端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PC结构柱(1)和PC叠合T梁(2)形成装配式框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建筑板下叠合T梁翼板张拉端节点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a.PC结构柱(1)现场吊装施工;
b.PC叠合T梁(2)现场吊装施工;
c.梁柱节点后浇段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及模板支架搭设;
d.PC叠合T梁(2)板端头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与锚固;
e.预制叠合板(6)的现场吊装,预制叠合板(6)的叠合T梁上部外伸钢筋(5)与相邻叠合板桁架筋(7)跨梁处固定连接;
f.叠合板(6)上部纵向钢筋绑扎、后浇混凝土面层整体施工;
g.后浇段处模板及整体支架拆除,进行上一层吊装施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建筑板下叠合T梁翼板张拉端节点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对PC结构柱(1)柱顶标高进行有效控制,误差控制在-3mm~+1mm之间,并在PC结构柱(1)吊装就位前,对P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民陈征李建德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坤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