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组合墙梁自平衡结构体系及包含该体系的建筑结构
本公开属于土木工程结构领域,具体是涉及预应力组合墙梁自平衡结构体系及包含该体系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底部框架-上部砖砌体房屋,底层为商业,上层为住宅的多层房屋,底层商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平面布置上满足了灵活的要求,可以实现大跨度(8~15m)结构使用空间布局,上层一般为砖砌体结构。专利技术人发现底部框架梁可按墙梁的托梁考虑,按偏拉构件设计的墙梁的托梁,因其上部楼层为砖砌体结构,恒载所占比例较大,截面全部或者大部分处于受拉状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裂缝宽度不易满足规范要求。裂缝宽度过大可造成框架托梁顶部与上部砖砌体的滑移和脱离,拱脚处砖砌体材料性能退化,拱的传力机制失效,框架托梁承担的荷载显著增加,严重时可导致底部框架及上部砖砌体的毁损和倒(坍)塌。砖砌体墙梁底部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托梁,钢筋混凝土托梁的两端设置在砖墙上,与底部框架柱对托梁轴向约束相比,砖墙对托梁的轴向约束相对较弱 ...
【技术保护点】
1.预应力组合墙梁自平衡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预应力拉杆,预应力拉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部连接框架柱,所述预应力拉杆的顶部堆砌砖墙,预应力拉杆与框架柱或砖墙的交汇处形成框架节点或支座节点;所述预应力拉杆包括钢筋混凝梁,所述钢筋混凝梁内部预先埋置可以后张法施工的若干根直线型预应力钢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应力组合墙梁自平衡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预应力拉杆,预应力拉杆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部连接框架柱,所述预应力拉杆的顶部堆砌砖墙,预应力拉杆与框架柱或砖墙的交汇处形成框架节点或支座节点;所述预应力拉杆包括钢筋混凝梁,所述钢筋混凝梁内部预先埋置可以后张法施工的若干根直线型预应力钢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组合墙梁自平衡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钢筋混凝梁内沿着轴线方向设有一层或多层直线型预应力筋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组合墙梁自平衡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当钢筋混凝梁内含有三层直线型预应力筋的时候,上层直线型预应力钢筋通长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梁中和轴以上,下层直线型预应力钢筋通长设置于钢筋混凝土中和轴以下,中间层直线型预应力钢筋设置于钢筋混凝土梁的中和轴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组合墙梁自平衡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型预应力钢筋的数量由上部堆砌的砖墙形成拱的推力和本层荷载组合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凯,胡岩松,秦昊,刘巧玲,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