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的组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399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临时性建筑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的组合方法,其先进行结构件的加工,包括套筒及底座加工、侧窗结构的加工、天窗结构的加工、门结构加工,然后进行现成组合,将底座固定在地面,然后将第四套筒插接在底座上,使底座上的侧窗孔与第四套筒的下排侧窗孔相叠合,然后以侧窗结构将底座与第四套筒相连接;依此,将第三套筒、第二套筒、第一套筒逐层向上插套连接,使得相邻套筒的部分侧窗孔或全部侧窗孔叠合,再采用侧窗结构逐一固定,配合安装天窗结构及安装门结构,完成微型建筑的组合。套筒结构的升降以调整屋顶高度,其通风良好,具有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域气候环境良好的适用性。

A combination method of nested lifting temporary micro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的组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建筑结构
,具体是一种可升降的临时性微型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临时性微型建筑可用于旅游景点、灾后安置、施工工地等场合,可解决住房紧缺人口的安置问题,也可满足某些人群对居住空间的个性化需求,具有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等优点。一方面,由于季节环境条件的不同、使用目的的差异以及节约占地的需要,如果将建筑的空间高度进行临时性的调整,则可提升室内空间的舒适性,例如冬季室内空间高度较低有利于保暖,夏季室内空间高度较高有利于通风。另一方面,现有临时性建筑的层高往往不便于调整,也不便于增加层数以增加室内的可使用空间,如需改造,则会大大提高建筑成本。若能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随时调整建筑层高和层数,并结合通风、隔热等措施来增强使用者的居住舒适性,则可大大提高该类建筑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建筑的组合方法,组合的建筑结构通过套筒结构的升降以调整屋顶高度,其通风良好,可以适应不同天气条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套筒及底座加工:/n切割轻质板材,加工出四个水平断面呈矩形中空的套筒和底座,所述套筒的四周由矩形侧板组成,所述侧板上设有上下两排相互对应的侧窗孔;每一套筒的一块侧板上对应开设有矩形门孔,在所述矩形门孔一侧开设隐形门空腔,另一侧开设有门卡槽;套筒顶部设有盖板,盖板中心开设有圆孔;侧板为复合结构,其内部为保温板材,保温板材两侧为轻质硬质板材;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其中,第一套筒的内轮廓尺寸大于第二套筒的外轮廓尺寸,第二套筒的内轮廓尺寸大于第三套筒的外轮廓尺寸,第三套筒的内轮廓尺寸大于第四套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套筒及底座加工:
切割轻质板材,加工出四个水平断面呈矩形中空的套筒和底座,所述套筒的四周由矩形侧板组成,所述侧板上设有上下两排相互对应的侧窗孔;每一套筒的一块侧板上对应开设有矩形门孔,在所述矩形门孔一侧开设隐形门空腔,另一侧开设有门卡槽;套筒顶部设有盖板,盖板中心开设有圆孔;侧板为复合结构,其内部为保温板材,保温板材两侧为轻质硬质板材;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其中,第一套筒的内轮廓尺寸大于第二套筒的外轮廓尺寸,第二套筒的内轮廓尺寸大于第三套筒的外轮廓尺寸,第三套筒的内轮廓尺寸大于第四套筒的外轮廓尺寸,底座的外轮廓尺寸小于第四套筒的内轮廓尺寸,以使得套筒之间、第四套筒与底座之间可以相互插套;底座侧面设有与第四套筒的下排侧窗孔对应的一排侧窗孔;
2)侧窗结构的加工:根据侧窗孔的尺寸加工出侧窗结构;所述侧窗结构包括侧窗主构件、侧窗窗扇和侧窗端部构件,所述侧窗主构件为圆筒形状,两端设有外螺纹;侧窗主构件与侧窗孔相匹配,侧窗主构件安装时,用于插入侧窗孔之中,并在侧窗主构件两端分别与侧窗端部构件螺纹连接;侧窗窗扇安装于侧窗主构件的室内的一侧;所述侧窗端部构件为圆筒形状,内侧设有内螺纹,外侧设有环形突起;
3)天窗结构的加工:根据第一盖板顶部的圆孔尺寸加工出天窗结构;所述天窗结构包括天窗窗框、固定窗罩、第一透明板、第二透明板、天窗轴套、天窗轴和旋转窗罩;天窗窗框用于将天窗结构固定在第一套筒盖板的圆孔内侧,天窗窗框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窗罩;固定窗罩由四个90º的扇形组成,四个扇形彼此之间以四根支杆分隔,其中相对两扇为外侧涂有对太阳辐射具有高反射率涂层的扇形板,另外两扇为空心;第一透明板位于固定窗罩的下部,第二透明板位于第一透明板的下部;第一透明板与第二透明板之间留有空气间层;天窗轴套贯穿第一透明板和第二透明板中心的圆孔,天窗轴套内插套有可旋转可升降的天窗轴,天窗轴的顶部固连有旋转窗罩,旋转窗罩由四个各90º的扇形组成,四个扇形彼此之间以四根支杆分隔,其中相对两扇为外侧涂有对太阳辐射具有高反射率涂层的扇形板,另外两扇为格栅结构,格栅之间安装有条状透明挡板;
4)门结构加工:根据矩形门孔尺寸加工出门结构;所述门结构主体为矩形板,矩形板上设有内凹式门把手;门结构的尺寸及外形满足:在门关闭时,矩形板位于隐形门空腔和门卡槽之间,门开启时,矩形板可以插入隐形门空腔之中;
5)现场组合:将底座固定在地面,然后将第四套筒插接在底座上,使底座上的侧窗孔与第四套筒的下排侧窗孔相叠合,然后以侧窗结构将底座与第四套筒相连接;依此,将第三套筒、第二套筒、第一套筒逐层向上插套连接,使得相邻套筒的部分侧窗孔或全部侧窗孔叠合,再采用侧窗结构逐一固定,配合将天窗结构安装在第一套筒的盖板的圆孔内侧、将门结构安装在矩形门孔中,完成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套式可升降临时性微型建筑的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在夏季工况时,按工作状态一进行组合,将第三套筒的侧板朝下,第三套筒盖板朝上,扣在第四套筒上,将第三套筒部的下排侧窗孔与第四套筒侧板的上排侧窗孔一一对应,将侧窗结构的侧窗主构件插入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对应起来的侧窗孔,将侧窗端部构件从侧窗主构件的两端拧紧,令其卡在第三套筒与第四套筒的侧壁上;将第二套筒的侧板朝下,第二套筒盖板朝上,扣在第三套筒上,将第二套筒下排的侧窗孔与第三套筒侧板的上排侧窗孔一一对应,将侧窗结构的侧窗主构件插入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对应起来的侧窗孔,将侧窗端部构件从侧窗主构件的两端拧紧,令其卡在第二套筒与第三套筒的侧壁上;将第一套筒的侧板朝下,第一套筒盖板朝上,扣在第二套筒上,将第一套筒下排的侧窗孔与第二套筒侧板的上排侧窗孔一一对应,将侧窗结构的侧窗主构件插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汪德熙刘义杨昕岚朱彦男韦晓青李滢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