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水净化通道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38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水净化通道,包括提水泵站、左堤防、右堤防、后围堤、后闸墙、左隔堤和右隔堤。左、右堤防的前端各自连接在提水泵站的两侧;后围堤连接在左、右堤防的后端之间;后闸墙设在左、右堤防的后部之间,使后闸墙与左、右堤防的后部及后围堤围成取水泵站区;左、右隔堤设在左、右堤防之间并且后端均与后闸墙连接,使提水泵站、左、右堤防和后闸墙之间分成左、中、右子系统;左、中、右子系统内各自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第二、第三处理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原水净化通道的施工方法,包括第一处理区的施工流程、第二处理区的施工流程、第三处理区的施工流程和取水泵站区的施工流程。本发明专利技术布局合理,能有效降低原水的污染物。

A raw water purification channel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水净化通道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原水净化通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饮用水源被周边村落和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水质性缺水,严重威胁人类水安全。目前虽然各水厂都采用了较先进的制水工艺,但原水水质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仍然给供水安全带来的压力与隐患,水厂原水水质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性好转,原水受到突发污染的威胁也时刻存在,因此建设原水净化通道来加强原水的治理与保护,提高城市饮用水的安全系数迫在眉睫。原水净化通道的施工又是该净化通道能否成功使用的关键,直接影响后期原水的净化效果。原水净化通道的建筑物组分复杂、种类繁多,涉及提水泵站、取水泵站、溢流堰、调水闸、节制闸、堤防、隔堤、导流堤、植物床区、水塘、浅水区、深水区等众多结构,每种建筑物又有一座或多座,种类和数量较多,每座建筑物又涉及众多施工步骤,总体或分部施工组织都很复杂,工序繁琐。尤其是植物床区的施工,不同区域的水沟、植物床的土方、植物床的秸秆区高程各不相同,秸秆区又需要分层施工,施工步骤、铺设流程繁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原水净化通道及其施工方法,它能有效降低原水的污染物,保障原水的治理与保护,提高城市饮用水的安全系数,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原水净化通道,包括提水泵站、左堤防、右堤防、后围堤、后闸墙、左隔堤和右隔堤;其中,所述左堤防的前端和右堤防的前端各自连接在提水泵站的两侧并沿水流方向筑造;所述后围堤连接在左堤防的后端和右堤防的后端之间;所述后闸墙设在左堤防的后部和右堤防的后部之间,使后闸墙与左堤防的后部、右堤防的后部及后围堤围成取水泵站区;所述左隔堤和右隔堤沿水流方向筑造在左堤防和右堤防之间,并且左隔堤的前端和右隔堤的前端均与提水泵站连接,左隔堤的后端和右隔堤的后端均与后闸墙连接,使提水泵站、左堤防、右堤防和后闸墙之间分成并联的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所述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各自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处理区、第二处理区和第三处理区;所述第二处理区的宽度大于第一处理区的宽度并与第三处理区的宽度相同;所述左堤防、右堤防、左隔堤和右隔堤也各自分为第一段左堤防、第二段左堤防、第三段左堤防、第一段右堤防、第二段右堤防、第三段右堤防、第一段左隔堤、第二段左隔堤、第三段左隔堤、第一段右隔堤、第二段右隔堤和第三段右隔堤;所述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的第一处理区内各自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水塘、第一导流堤至第四导流堤;所述左子系统内的第一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隔堤连接,第二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堤防连接,第三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隔堤连接;第四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堤防连接;所述中子系统内的第一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隔堤连接,第二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隔堤连接,第三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隔堤连接;第四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隔堤连接;所述右子系统内的第一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隔堤连接,第二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堤防连接,第三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隔堤连接;第四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堤防连接;所述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的第二处理区内各自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二处理区溢流堰、第一调水闸至第四调水闸,并在第一调水闸至第四调水闸之间穿插设置第一区植物床至第六区植物床;所述左子系统内的第一区植物床设在所述第二处理区溢流堰的下游;第一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左堤防和第二区植物床相连,第二调水闸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第二段左隔堤和第三区植物床相连;第三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左堤防和第四区植物床相连,第四调水闸与第六区植物床相连;第五区植物床与第六区植物床并联设置;所述中子系统内的第一区植物床设在所述第二处理区溢流堰的下游;第一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左隔堤和第二区植物床相连,第二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右隔堤和第三区植物床相连;第三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左隔堤和第四区植物床相连,第四调水闸与第六区植物床相连;第五区植物床与第六区植物床并联设置;所述右子系统内的第一区植物床设在所述第二处理区溢流堰的下游;第一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右隔堤和第二区植物床相连,第二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右堤防和第三区植物床相连;第三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右隔堤和第四区植物床相连,第四调水闸与第六区植物床相连;第五区植物床与第六区植物床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区植物床至第六区植物床各自包括水沟和植物床,植物床由下部的植物床土方和上部的秸秆区组成;植物床呈条状布置,相邻的植物床之间以水沟相隔;所述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的第三处理区内各自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浅水区、第三处理区溢流堰、深水区和节制闸;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的节制闸均设在所述后闸墙上;所述取水泵站区包括取水泵站与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分成两路支道,一路支道通往水厂,另一路支道通往第一处理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原水净化通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的第一处理区的施工流程、第二处理区的施工流程、第三处理区的施工流程和取水泵站区的施工流程;所述第一处理区的施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提水泵站的施工;水塘的施工;第一段左堤防、第一段左隔堤、第一段右隔堤和第一段右堤防的施工;第一导流堤至第四导流堤的施工;所述提水泵站的施工步骤包括以下工序:根据测量放样结果将基坑开挖至底部高程;进行桩基础施工;进行钢筋砼底板浇筑;进行墩墙的钢筋砼浇筑;进行设备安装;进行辅助性工程的施工;进行水塘的施工步骤时,先测量放样出水塘的范围线,再将水塘开挖至底部高程-2m;进行第一段左堤防、第一段左隔堤、第一段右隔堤和第一段右堤防的施工步骤时,先进行第一段左堤防施工并包括以下工序:测量放样并进行堤身土方的填筑,每层填土的厚度为30cm,逐层碾压夯实,直到第一段左堤防的顶高程为4.6m;在第一段左堤防的堤顶和堤脚插设临时木桩,木桩之间用线相连表示出1:3坡度;操作挖机并参照坡线对堤身进行修坡处理;进行第一段左护岸施工;进行第一段左隔堤的施工步骤时包括以下工序:进行第一段左隔堤两侧挡墙的基坑开挖;浇筑两侧挡墙的钢筋砼,使挡墙的顶部高程为4.6m;进行第一段左隔堤的堤身土方回填;进行第一段左隔堤的顶部道路施工;第一段右隔堤的施工方法与第一段左隔堤的施工方法相同;第一段右堤防的施工方法与第一段左堤防的施工方法相同;进行第一导流堤至第四导流堤的施工步骤时,首先进行第一导流堤的H型桩基础的插打,再浇筑冠梁的钢筋砼,使冠梁的顶高程为4m;所述第二导流堤、第三导流堤和第四导流堤的施工方法与第一导流堤的施工方法相同;所述第二处理区的施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第二处理区溢流堰和第一调水闸至第四调水闸的施工;第一区植物床至第六区植物床的施工;第二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水净化通道,包括提水泵站、左堤防、右堤防、后围堤、后闸墙、左隔堤和右隔堤;其特征在于,/n所述左堤防的前端和右堤防的前端各自连接在提水泵站的两侧并沿水流方向筑造;/n所述后围堤连接在左堤防的后端和右堤防的后端之间;/n所述后闸墙设在左堤防的后部和右堤防的后部之间,使后闸墙与左堤防的后部、右堤防的后部及后围堤围成取水泵站区;/n所述左隔堤和右隔堤沿水流方向筑造在左堤防和右堤防之间,并且左隔堤的前端和右隔堤的前端均与提水泵站连接,左隔堤的后端和右隔堤的后端均与后闸墙连接,使提水泵站、左堤防、右堤防和后闸墙之间分成并联的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所述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各自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处理区、第二处理区和第三处理区;所述第二处理区的宽度大于第一处理区的宽度并与第三处理区的宽度相同;/n所述左堤防、右堤防、左隔堤和右隔堤也各自分为第一段左堤防、第二段左堤防、第三段左堤防、第一段右堤防、第二段右堤防、第三段右堤防、第一段左隔堤、第二段左隔堤、第三段左隔堤、第一段右隔堤、第二段右隔堤和第三段右隔堤;/n所述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的第一处理区内各自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水塘、第一导流堤至第四导流堤;/n所述左子系统内的第一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隔堤连接,第二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堤防连接,第三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隔堤连接;第四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堤防连接;/n所述中子系统内的第一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隔堤连接,第二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隔堤连接,第三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隔堤连接;第四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隔堤连接;/n所述右子系统内的第一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隔堤连接,第二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堤防连接,第三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隔堤连接;第四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堤防连接;/n所述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的第二处理区内各自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二处理区溢流堰、第一调水闸至第四调水闸,并在第一调水闸至第四调水闸之间穿插设置第一区植物床至第六区植物床;/n所述左子系统内的第一区植物床设在所述第二处理区溢流堰的下游;第一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左堤防和第二区植物床相连,第二调水闸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第二段左隔堤和第三区植物床相连;第三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左堤防和第四区植物床相连,第四调水闸与第六区植物床相连;第五区植物床与第六区植物床并联设置;/n所述中子系统内的第一区植物床设在所述第二处理区溢流堰的下游;第一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左隔堤和第二区植物床相连,第二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右隔堤和第三区植物床相连;第三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左隔堤和第四区植物床相连,第四调水闸与第六区植物床相连;第五区植物床与第六区植物床并联设置;/n所述右子系统内的第一区植物床设在所述第二处理区溢流堰的下游;第一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右隔堤和第二区植物床相连,第二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右堤防和第三区植物床相连;第三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右隔堤和第四区植物床相连,第四调水闸与第六区植物床相连;第五区植物床与第六区植物床并联设置;/n所述第一区植物床至第六区植物床各自包括水沟和植物床,植物床由下部的植物床土方和上部的秸秆区组成;植物床呈条状布置,相邻的植物床之间以水沟相隔;/n所述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的第三处理区内各自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浅水区、第三处理区溢流堰、深水区和节制闸;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的节制闸均设在所述后闸墙上;/n所述取水泵站区包括取水泵站与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分成两路支道,一路支道通往水厂,另一路支道通往第一处理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水净化通道,包括提水泵站、左堤防、右堤防、后围堤、后闸墙、左隔堤和右隔堤;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堤防的前端和右堤防的前端各自连接在提水泵站的两侧并沿水流方向筑造;
所述后围堤连接在左堤防的后端和右堤防的后端之间;
所述后闸墙设在左堤防的后部和右堤防的后部之间,使后闸墙与左堤防的后部、右堤防的后部及后围堤围成取水泵站区;
所述左隔堤和右隔堤沿水流方向筑造在左堤防和右堤防之间,并且左隔堤的前端和右隔堤的前端均与提水泵站连接,左隔堤的后端和右隔堤的后端均与后闸墙连接,使提水泵站、左堤防、右堤防和后闸墙之间分成并联的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所述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各自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处理区、第二处理区和第三处理区;所述第二处理区的宽度大于第一处理区的宽度并与第三处理区的宽度相同;
所述左堤防、右堤防、左隔堤和右隔堤也各自分为第一段左堤防、第二段左堤防、第三段左堤防、第一段右堤防、第二段右堤防、第三段右堤防、第一段左隔堤、第二段左隔堤、第三段左隔堤、第一段右隔堤、第二段右隔堤和第三段右隔堤;
所述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的第一处理区内各自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水塘、第一导流堤至第四导流堤;
所述左子系统内的第一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隔堤连接,第二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堤防连接,第三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隔堤连接;第四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堤防连接;
所述中子系统内的第一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隔堤连接,第二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隔堤连接,第三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左隔堤连接;第四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隔堤连接;
所述右子系统内的第一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隔堤连接,第二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堤防连接,第三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隔堤连接;第四导流堤的一端与第一段右堤防连接;
所述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的第二处理区内各自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第二处理区溢流堰、第一调水闸至第四调水闸,并在第一调水闸至第四调水闸之间穿插设置第一区植物床至第六区植物床;
所述左子系统内的第一区植物床设在所述第二处理区溢流堰的下游;第一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左堤防和第二区植物床相连,第二调水闸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第二段左隔堤和第三区植物床相连;第三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左堤防和第四区植物床相连,第四调水闸与第六区植物床相连;第五区植物床与第六区植物床并联设置;
所述中子系统内的第一区植物床设在所述第二处理区溢流堰的下游;第一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左隔堤和第二区植物床相连,第二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右隔堤和第三区植物床相连;第三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左隔堤和第四区植物床相连,第四调水闸与第六区植物床相连;第五区植物床与第六区植物床并联设置;
所述右子系统内的第一区植物床设在所述第二处理区溢流堰的下游;第一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右隔堤和第二区植物床相连,第二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右堤防和第三区植物床相连;第三调水闸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第二段右隔堤和第四区植物床相连,第四调水闸与第六区植物床相连;第五区植物床与第六区植物床并联设置;
所述第一区植物床至第六区植物床各自包括水沟和植物床,植物床由下部的植物床土方和上部的秸秆区组成;植物床呈条状布置,相邻的植物床之间以水沟相隔;
所述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的第三处理区内各自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浅水区、第三处理区溢流堰、深水区和节制闸;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的节制闸均设在所述后闸墙上;
所述取水泵站区包括取水泵站与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分成两路支道,一路支道通往水厂,另一路支道通往第一处理区。


2.一种原水净化通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左子系统、中子系统和右子系统内的第一处理区的施工流程、第二处理区的施工流程、第三处理区的施工流程和取水泵站区的施工流程;
所述第一处理区的施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提水泵站的施工;水塘的施工;第一段左堤防、第一段左隔堤、第一段右隔堤和第一段右堤防的施工;第一导流堤至第四导流堤的施工;
所述提水泵站的施工步骤包括以下工序:根据测量放样结果将基坑开挖至底部高程;进行桩基础施工;进行钢筋砼底板浇筑;进行墩墙的钢筋砼浇筑;进行设备安装;进行辅助性工程的施工;
进行水塘的施工步骤时,先测量放样出水塘的范围线,再将水塘开挖至底部高程-2m;
进行第一段左堤防、第一段左隔堤、第一段右隔堤和第一段右堤防的施工步骤时,先进行第一段左堤防施工并包括以下工序:测量放样并进行堤身土方的填筑,每层填土的厚度为30cm,逐层碾压夯实,直到第一段左堤防的顶高程为4.6m;在第一段左堤防的堤顶和堤脚插设临时木桩,木桩之间用线相连表示出1:3坡度;操作挖机并参照坡线对堤身进行修坡处理;进行第一段左护岸施工;
进行第一段左隔堤的施工步骤时包括以下工序:进行第一段左隔堤两侧挡墙的基坑开挖;浇筑两侧挡墙的钢筋砼,使挡墙的顶部高程为4.6m;进行第一段左隔堤的堤身土方回填;进行第一段左隔堤的顶部道路施工;
第一段右隔堤的施工方法与第一段左隔堤的施工方法相同;
第一段右堤防的施工方法与第一段左堤防的施工方法相同;
进行第一导流堤至第四导流堤的施工步骤时,首先进行第一导流堤的H型桩基础的插打,再浇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松华刘宇飞张现德郭磊朱国成陈杰赵辉李善伟倪志坚谢亚飞张红涛魏自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