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6380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涉及排水设备领域;包括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和弯管,所述第一横管一端开设有进水口,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弯管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第一横管顶部与所述弯管的竖直段固定连通,所述弯管的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横管通过阀体固定连通;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球,所述阀球顶端连接有阀杆,所述阀杆穿过所述阀体顶端后固定连接有旋杆;所述第一横管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固定插设有插板,所述插板位于所述弯管的竖直段与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插板上开设有过滤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可以有效的减压排水,装置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国外学者认为地下水的定义有三种:一是指与地表水有显著区别的所有埋藏在地下水的水,特指含水层中饱水带的那部分水;二是向下流动或渗透,使土壤和岩石饱和,并补给泉和井的水;三是在地下的岩石空洞里、在组成地壳物质的空隙中储存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专利号CN201721248441.9公布的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及地下水减压排水系统,提供的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能够将地下水到处储存,并在储存的地下水过多时将其排放出去,能够有效的保护基础设施。上述专利方案虽解决了传统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的不足,但该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1、现有的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结构过于复杂且使用不便,且大多排水装置不具有过滤装置或过滤装置拆卸与安装不便,导致严重影响了成品水流的品质;2、现有的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在安装过滤装置时由于过滤装置的过滤物沉积过多时会阻塞水流,导致严重影响了排水装置的排水速度以及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的减压排水,装置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包括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和弯管,所述第一横管一端开设有进水口,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弯管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第一横管顶部与所述弯管的竖直段固定连通,所述弯管的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横管通过阀体固定连通;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球,所述阀球顶端连接有阀杆,所述阀杆穿过所述阀体顶端后固定连接有旋杆;所述第一横管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固定插设有插板,所述插板位于所述弯管的竖直段与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插板上开设有过滤孔。可选的,所述弯管的水平段顶部固定连通有竖管,所述竖管顶部开口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竖管上方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把手。可选的,所述第一横管内底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板相匹配的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插孔正下方;且所述插板一端滑动穿过所述插孔后卡接于所述插槽内。可选的,所述插板一端与所述插槽卡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插孔的开口端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阀球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流通孔,所述流通孔水平设置,且贯通所述阀球。可选的,所述插板顶部与所述横板底部焊接。可选的,所述竖管开口端的端面上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盖板后与所述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竖管位于所述阀体与所述弯管的竖直段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一横管两端的凸缘上开设有水平设置的连接孔,所述第二横管远离所述阀体一端的凸缘上开设有所述连接孔。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沿着插孔插入插板至插槽内部,再通过旋转第二螺栓从而可以将横板与第一横管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接着通过在插板外侧壁开设有的过滤孔可以有效的对第一横管内部的水流进行过滤,同时插板的拆卸与安装便捷也实现了过滤孔的清堵便捷,解决了现有的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由于结构过于复杂且使用不便,且大多排水装置不具有过滤装置或过滤装置拆卸与安装不便,从而导致严重影响了成品水流的品质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排水水流的品质。当过滤物沉积过多时,通过旋转第一螺栓并紧接着握紧把手沿着螺纹槽旋转盖板,从而可以将盖板与竖管之间脱离,与此同时通过旋转旋杆并在阀杆的作用下可以转动阀球,从而在流通孔的作用下弯管和第二横管可以辅助第一横管排水,实现了可以有效的减压排水,避免了由于过滤物堵塞而影响排水的速度以及效率,解决了现有的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在安装过滤装置时由于过滤装置的过滤物沉积过多时会阻塞水流从而导致严重影响了排水装置的排水速度以及效率的问题,装置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的插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的盖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横管;2、连接孔;3、弯管;4、竖管;5、第一螺栓;6、盖板;7、阀体;8、旋杆;9、阀杆;10、阀球;11、第二横管;12、流通孔;13、横板;14、插板;15、插槽;16、插孔;17、第二螺栓;18、过滤孔;19、把手;20、螺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的减压排水,装置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第一横管1,第一横管1顶面内壁插接有弯管3的一端,且弯管3的另一端与第二横管11左侧外壁固定连接,第一横管1上表面开设有插孔16,插孔16内侧壁与插板14的一端滑动连接,且插板14的另一端延伸至插槽15内部,第二横管11顶面内壁插接有竖管4的一端,且竖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横管11上表面通过第一螺栓5与盖板6底面外壁可拆卸连接,第二横管11中间位置安装有阀体7,阀体7内部安装有阀球10,阀球10上表面与阀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且阀杆9的另一端与旋杆8底面外壁固定连接,通过旋转旋杆8并在阀杆9的作用下可以转动阀球10,使得流通孔12与第二横管11的管壁垂直设置时,此处不流通,转动阀球10,使得流通孔与第二横管11管壁平行状态时,此处流通,从而在流通孔12的作用下弯管3和第二横管11可以辅助第一横管1排水,实现了可以有效的减压排水,避免了由于过滤物堵塞而影响排水的速度以及效率。参照图1和图2所示,插板14上表面与横板13底面外壁焊接,且横板13与插孔16开口端通过第二螺栓17可拆卸连接,通过沿着插孔16插入插板14至插槽15内部,再通过旋转第二螺栓17从而可以将横板13与第一横管1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参照图1和图2所示,插板14外侧壁开设有过滤孔18,且过滤孔18的数目为多个,通过在插板14外侧壁开设有的过滤孔18可以有效的对第一横管1内部的水流进行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和弯管,所述第一横管一端开设有进水口,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弯管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第一横管顶部与所述弯管的竖直段固定连通,所述弯管的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横管通过阀体固定连通;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球,所述阀球顶端连接有阀杆,所述阀杆穿过所述阀体顶端后固定连接有旋杆;所述第一横管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固定插设有插板,所述插板位于所述弯管的竖直段与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插板上开设有过滤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和弯管,所述第一横管一端开设有进水口,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弯管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第一横管顶部与所述弯管的竖直段固定连通,所述弯管的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横管通过阀体固定连通;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球,所述阀球顶端连接有阀杆,所述阀杆穿过所述阀体顶端后固定连接有旋杆;所述第一横管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固定插设有插板,所述插板位于所述弯管的竖直段与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插板上开设有过滤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的水平段顶部固定连通有竖管,所述竖管顶部开口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竖管上方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管内底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板相匹配的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插孔正下方;且所述插板一端滑动穿过所述插孔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存良王金喜边凯孙玉壮肖林石志祥李彦恒杨印朝张忠温张党育孟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