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沉式深基坑挡墙结构和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37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沉式深基坑挡墙结构,包括:筒型挡墙本体,其中,所述筒型挡墙本体的底部成型有破土结构,所述破土结构与所述筒型挡墙本体的重力配合实现向下破土;还包括设置上所述筒型挡墙本体的外侧壁上的增阻装置,用于与地基配合,调节所述地基对所述筒型挡墙本体向上的阻力。通过在所述筒型挡墙本体的底部成型所述破土结构可以无需进行锤击操作,即可实现自沉,使得施工工序较少,产生施工噪声较小,工期较短,对周边环境带来的污染较小;设置增阻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地基对所述筒型挡墙本体向上的阻力,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土体条件来控制自沉式深基坑挡墙结构下沉的速度和/或垂直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沉式深基坑挡墙结构和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沉式深基坑挡墙结构和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下建筑施工难度过大、造价过高,尤其涉及软土地基时的“基坑支护”工程量比重过大,常常出现“支护造价”比主体建筑造价高的情况。另外,地下工程施工复杂,导致工序环节多、衔接难度大,所需工期过长,对周边环境影响过大,比如会产生噪声、震动、废气、泥浆等,尤其是人口密集区域影响更大。现有技术中在对深基坑进行支护时,主要是采用打桩的形式形成挡墙,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8708382A公开了一种深基坑连续挡墙,其中,连续咬合部,由至少一层桩体相互连续咬合构成,且环形布置于基坑周围;还包括阻水部件,纵向插设于至少两根相邻布置的桩体的咬合处,用于阻止地下水由所述连续咬合部的基坑外侧向基坑内侧渗透;所述阻水部件为槽钢或钢板。以上结构,可以通过所述阻水部件有效地阻止地下水从两根相邻的桩体的咬合处渗透入基坑内部,从而提高了深基坑连续挡墙的止水能力。中国专利文献CN209308039U公开了一种深基坑地下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所述基坑为圆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沉式深基坑挡墙结构,包括:/n筒型挡墙本体,/n其特征在于,/n所述筒型挡墙本体的底部成型有破土结构,所述筒型挡墙本体适于通过所述破土结构与所述筒型挡墙本体的自身的重力配合实现向下破土和下沉;/n还包括设置上所述筒型挡墙本体的外侧壁上的增阻装置,所述增阻装置用于与地基配合,调节所述地基对所述筒型挡墙本体向上的阻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沉式深基坑挡墙结构,包括:
筒型挡墙本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型挡墙本体的底部成型有破土结构,所述筒型挡墙本体适于通过所述破土结构与所述筒型挡墙本体的自身的重力配合实现向下破土和下沉;
还包括设置上所述筒型挡墙本体的外侧壁上的增阻装置,所述增阻装置用于与地基配合,调节所述地基对所述筒型挡墙本体向上的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沉式深基坑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阻装置包括:
安装结构,设于在所述筒型挡墙本体的外侧壁上;
增阻部件;以及
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安装结构和所述增阻部件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增阻部件与所述安装结构的相对位置,以调节所述地基通过所述增阻部件施加对所述筒型挡墙本体向上的所述阻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沉式深基坑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机构为油缸机构或螺纹旋进机构,所述油缸机构或所述螺纹旋进机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结构上,另一端与所述增阻部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沉式深基坑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阻部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低于所述安装结构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沉式深基坑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阻部件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安装结构的位置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自沉式深基坑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阻装置为周向对称分布的若干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沉式深基坑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型挡墙本体的外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献刚付豫楹胡子文刘若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基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