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在造波系统的水池墙壁消波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365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波浪模拟的技术领域,公开了运用在造波系统的水池墙壁消波结构,包括支撑架、碎石层、第一海绵层、多个消波管道,波浪朝向支撑架推进时,首先与碎石层接触,碎石层对波浪起到破碎作用,波浪拍打在碎石层上,从整体被破碎为小股的波浪,并消耗波浪的能量,破碎后的波浪再经过第一海绵层,进一步消耗波浪的能量;消波管道具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入水口抵接第一海绵层,出水口竖直朝下,从第一海绵层流出的水流大部分直接从入水口进入消波管道,从消波管道的出水口朝下流出,波浪经过消波结构的多次能量消耗,最终回到水池中,避免波浪与水池墙壁直接碰撞产生反射波,可以有效提高波浪模拟实验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用在造波系统的水池墙壁消波结构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波浪模拟的
,具体而言,涉及运用在造波系统的水池墙壁消波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波浪和水流是海洋工程、海岸工程和港口工程中的主要荷载,因此在海洋、海岸和港口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中都需要了解波浪的作用。目前了解波浪荷载的常用方法有现场观测、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3种。到目前为止,有些实际问题不能单纯用数学分析方法去解决,现场观测也很难实现,因此在实验水槽或港池中模拟波浪和海流,可以为海洋工程、港口海岸工程和水工结构的设计、科研、使用条件提供可靠依据。在实验水槽或港池中模拟波浪和海流,水池内的直立墙会使波浪产生反射,反射波在造波板和边界之间往复运动,形成二次和多次反射波,这些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互干扰、相互叠加,形成非常复杂的波系,反射波会对波浪模拟实验的精度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运用在造波系统的水池墙壁消波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波浪模拟实验中由于水池的直立墙产生反射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运用在造波系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运用在造波系统的水池墙壁消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碎石层、第一海绵层、多个消波管道,所述支撑架的底端朝下延伸形成多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水池的底面呈固定布置,所述支撑架的背部抵接水池墙壁,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与水池的上边沿高度相等,所述支撑架的两侧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支撑架具有朝向水池中央的斜面,所述斜面朝上倾斜,所述碎石层设置在所述斜面上,所述第一海绵层设置在所述碎石层之下,且贴合所述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第一海绵层均与所述斜面呈平行布置,所述消波管道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消波管道处于所述第一海绵层的下方,多个所述消波管道呈并列布置,所述消波管道具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入水口抵接所...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710 CN 20201066745921.运用在造波系统的水池墙壁消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碎石层、第一海绵层、多个消波管道,所述支撑架的底端朝下延伸形成多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水池的底面呈固定布置,所述支撑架的背部抵接水池墙壁,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与水池的上边沿高度相等,所述支撑架的两侧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支撑架具有朝向水池中央的斜面,所述斜面朝上倾斜,所述碎石层设置在所述斜面上,所述第一海绵层设置在所述碎石层之下,且贴合所述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第一海绵层均与所述斜面呈平行布置,所述消波管道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消波管道处于所述第一海绵层的下方,多个所述消波管道呈并列布置,所述消波管道具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入水口抵接所述第一海绵层,所述出水口竖直朝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在造波系统的水池墙壁消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波管道包括出水段和多个入水段,所述入水段的上端具有所述入水口,所述出水段的下端具有所述出水口,多个所述入水段的下端均与所述出水段的上端相连通,多个所述入水段呈上下间隔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用在造波系统的水池墙壁消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段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用在造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邢方亮王磊徐奕蒙丘瑾炜郭泽斌王天奕
申请(专利权)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