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砂质河床水土流失防治与水质净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流生态环境改善
,更具体涉及一种砂质河床水土流失防治与水质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山区河道内植被覆盖率低,砂质河床保水性能差,受流水影响,河道内水土流失严重,淤积下游河道(水库),有较大的防洪安全隐患和生态保护弊端。近年来,山区河道兴修拦水坝(滚水坝),拦水坝修建仅可局部淤积泥沙,减小部分土壤流失,但是无法解决水流下渗问题,坝址上游植被覆盖率仍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并且修建的拦水坝无法起到对河道内水流进行净化的目的。因砂质河床直接裸露在外,砂质河床受到雨水的冲刷后,会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并且河道内水流会对下层沙土进行冲刷。因此,如何实现砂质河床水土流失的防治以及水质的净化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砂质河床水土流失防治与水质净化系统,以解决砂质河床受到雨水的冲刷后会产生水土流失,水流在河道内会出现下渗的问题,以及无法对河道内水流进行净化的问题,以有效防止砂质河床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减小水流对下层沙土的 ...
【技术保护点】
1.砂质河床水土流失防治与水质净化系统,包括河床(1)、倾斜设置在河床(1)内侧的河道(2)以及设置在河道(2)底部的河底(3);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床(1)的中部设置有浆砌石拦水坝(4),河床(1)的中部内侧设置有浆砌石拦水坝防水土流失结构,位于浆砌石拦水坝(4)上下游两端的河床(1)内侧依次对称设置有第一防水土流失结构(5)、石笼防水土流失结构(6)和第二防水土流失结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砂质河床水土流失防治与水质净化系统,包括河床(1)、倾斜设置在河床(1)内侧的河道(2)以及设置在河道(2)底部的河底(3);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床(1)的中部设置有浆砌石拦水坝(4),河床(1)的中部内侧设置有浆砌石拦水坝防水土流失结构,位于浆砌石拦水坝(4)上下游两端的河床(1)内侧依次对称设置有第一防水土流失结构(5)、石笼防水土流失结构(6)和第二防水土流失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质河床水土流失防治与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砌石拦水坝(4)包括开设在河底(3)及部分河道(2)上并呈矩形凹槽状的浆砌石基坑(41)以及设置在浆砌石基坑(41)内的浆砌石坝体(43),浆砌石坝体(43)的顶部凸出河床(1),浆砌石坝体(43)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连通位于浆砌石拦水坝(4)上下游两端的河床(1)的排管(42),排管(42)上设置有手动闸阀(4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质河床水土流失防治与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砌石拦水坝防水土流失结构包括铺设在浆砌石基坑(41)内的第一河底防渗复合层(44)以及铺设在河道两侧壁上的第一河道防渗复合层(47);所述第一河底防渗复合层(44)包括由内向外依次铺设在浆砌石基坑(41)内侧壁上的膨润土防水毯、100mm厚砂质土和浆砌石坝基;所述第一河道防渗复合层(47)包括由内向外依次铺设在河道侧壁上的膨润土防水毯、100mm厚砂质土、格宾护垫和水生植物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质河床水土流失防治与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浆砌石基坑(41)两侧的河道(2)下方设置有第一开挖料回填层(45),第一开挖料回填层(45)的回填厚度为500~80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质河床水土流失防治与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砌石坝体(43)包括若干依次堆砌在浆砌石基坑(41)内的块石;所述块石的饱和抗压强度大于60MPa,软化系数大于0.80,容重大于24kN/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质河床水土流失防治与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土流失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菁,侯小伟,于江,乔娜,任卫军,王皓,赵光昱,赵心广,张晓辉,刘涛,梁崇谦,曹滨彬,汪金龙,张广扬,于清霖,司晓青,贾立元,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冀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