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340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及其制备方法,该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衬底层、热敏显色层、第一间隔层、防伪信息层、第二间隔层和保护层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以此形成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热敏纸,该热敏纸通过将防伪信息层一体化地整合到热敏纸中,该防伪信息层作为该热敏纸的一个子层在起到防伪作用的同时,还能够稳固地结合到热敏纸中,从而使该热敏纸在使用和存储过程中能够持续地保留其中的防伪信息,以此提高该热敏纸的防伪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敏纸及其制备的
,特别涉及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热敏纸又称为热面记录纸或者热敏复印纸,其实质上是一种加工纸,其通过在原纸上涂覆一层热敏涂料再在热敏打印的作用下,使得该热敏涂料进行显色反应,从而形成相应的文字或者图案。现有技术的热敏纸都是在原纸上简单地涂覆一层热敏涂料,上述类型的热敏纸只能用于普通的热敏打印场合中,上述类型的热敏纸不具备防伪特性,其并不能用于门票或者单据等制品中,为了满足防伪需求,通常会在热敏纸中另外粘贴相应的防伪标签,但是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热敏纸的生产成本,同时该防伪标签也会发生脱落而使热敏纸失去防伪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及其制备方法,该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衬底层、热敏显色层、第一间隔层、防伪信息层、第二间隔层和保护层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以此形成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热敏纸,该热敏纸通过将防伪信息层一体化地整合到热敏纸中,该防伪信息层作为该热敏纸的一个子层在起到防伪作用的同时,还能够稳固地结合到热敏纸中,从而使该热敏纸在使用和存储过程中能够持续地保留其中的防伪信息,以此提高该热敏纸的防伪性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层、热敏显色层、第一间隔层、防伪信息层、第二间隔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衬底层为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纤维原纸层;<br>所述热敏显色层包括第一柔性基材纤维层和涂覆在所述第一柔性基材纤维层上的热敏变色材料层;所述第一间隔层为由聚酯材料形成的致密间隔层;所述防伪信息层包括载体层和设置在所述载体层上的防伪油墨图文或者防伪微结构;所述第二间隔层为有聚酯材料形成的致密间隔层;所述保护层通过压敏胶粘合在所述第二间隔层的上表面,以对所述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整体进行封装保护;进一步,在所述衬底层中,所述多层复合结构的纤维原纸层是由若干纤维原纸层叠单元相互叠置形成的;其中,每一个所述纤维原纸层叠单元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纤维原纸膜和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纤维原纸膜;所述第二纤维原纸膜设置在所述第一纤维原纸膜上,并且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进一步,在所述热敏显色层中,所述第一柔性基材纤维层是质量为15g-50g的硅油纸纤维层;所述热敏变色材料层对应的热敏变色材料是将有机溶剂、稳定剂和热敏变色粒子按照10-30:0.5-1:3-8的重量比混合形成,并且所述热敏变色粒子的粒径为100μm-650μm;进一步,在所述防伪信息层中,当设置在所述载体层上的为所述防伪油墨图文时,所述载体层由亲油墨性树脂形成,并且,所述防伪油墨图文为全息防伪彩色油墨图文或者全息防伪黑白油墨图文;当设置在所述载体层上的为所述防伪微结构时,所述载体层由光刻胶树脂形成,并且,所述防伪微结构为防伪光栅微结构或者防伪透镜阵列微结构,其中,所述防伪光栅微结构为一维防伪光栅微结构或者二维防伪光栅微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间隔层和所述第二间隔层对应的聚酯材料为玻璃化温度不低于150℃的聚酯材料;或者,所述第一间隔层和所述第二间隔层的厚度均为20μm-60μm;或者,所述保护层包括透明树脂膜和设置在所述透明树脂基膜上的抗刮涂层膜;其中,所述透明树脂基膜的厚度小于所述抗刮涂层膜的厚度;或者,所述压敏胶为聚丙烯酸压敏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衬底层制作工序,所述衬底层制作工序用于将若干纤维原纸膜层叠压合,以形成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纤维原纸层,从而制成衬底层;步骤S2,热敏显色层制作工序,所述热敏显示层制作工序用于在第一柔性基材纤维层涂覆形成热敏变色材料层,从而制成热敏显色层;步骤S3,第一间隔层制作工序,所述第一间隔层制作工序用于将聚酯材料固化形成相应的致密间隔层,从而制成第一间隔层;步骤S4,防伪信息层制作工序,所述防伪信息层制作工序用于在载体层上设置防伪油墨图文或者防伪微结构,从而制成防伪信息层;步骤S5,第二间隔层制作工序,所述第二间隔层制作工序用于将聚酯树脂固化形成相应的致密间隔层,从而制成第二间隔层;步骤S6,保护层制作工序,所述保护层制作工序用于制成保护层;步骤S7,层叠组合工序,所述层叠组合工序用于将所述衬底层、所述热敏显色层、所述第一间隔层、所述防伪信息层、所述第二间隔层和所述保护层由下至上层叠,以此组合形成所述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衬底层制作工序具体包括,步骤S101,将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纤维原纸膜设置在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纤维原纸膜上,以此形成纤维原纸层叠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步骤S102,将若干所述纤维原纸层叠单元相互叠置,以此形成所述衬底层;或者,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热敏显色层制作工序具体包括,步骤S201,采用质量为15g-50g的硅油纸纤维层,作为所述第一柔性基材纤维层;步骤S202,将有机溶剂、稳定剂和热敏变色粒子按照10-30:0.5-1:3-8的重量比混合形成热敏变色材料,其中,所述热敏变色粒子的粒径为100μm-650μm;步骤S203,将所述热敏变色材料涂覆在所述第一柔性基材纤维层,以此形成所述热敏显色层;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防伪信息层制作工序具体包括,步骤S401A,采用亲油墨性树脂制成所述载体层;步骤S402A,采用全息防伪彩色油墨图文或者全息防伪黑白油墨图文作为所述防伪油墨图文,并将所述防伪油墨图文设置在所述载体层上,从而制成所述防伪信息层;或者,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防伪信息层制作工序具体包括,步骤S401B,采用光刻胶树脂制成所述载体层;步骤S402B,采用防伪光栅微结构或者防伪透镜阵列微结构作为所述防伪微结构,并且将所述防伪微结构设置在所述载体层上,从而制成所述防伪信息层;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4中,在载体层上设置防伪微结构,从而制成防伪信息层具体为对防伪光栅微结构或者防伪透镜微结构进行一维线性展开,以此生成二维阵列微结构,从而作为所述防伪微结构,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步骤S401C,通过下面公式(1),对所述防伪光栅微结构或者所述防伪透镜微结构进行衍射模拟展开,以此获得关于所述防伪光栅微结构或者所述防伪透镜微结构的基本信息在上述公式(1)中,π为圆周率,e为自然常数,exp为以自然常数e为底的指数函数,λ为衍射模拟对应的光波长,k为光波的波失,i为光栅微结构或者透镜微结构的数量,I(x,y)为衍射模拟展开对应的投影光信息输入值,为对所述投影光信息输入值的傅里叶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其特征在于:/n所述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层、热敏显色层、第一间隔层、防伪信息层、第二间隔层和保护层;其中,/n所述衬底层为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纤维原纸层;/n所述热敏显色层包括第一柔性基材纤维层和涂覆在所述第一柔性基材纤维层上的热敏变色材料层;/n所述第一间隔层为由聚酯材料形成的致密间隔层;/n所述防伪信息层包括载体层和设置在所述载体层上的防伪油墨图文或者防伪微结构;/n所述第二间隔层为有聚酯材料形成的致密间隔层;/n所述保护层通过压敏胶粘合在所述第二间隔层的上表面,以对所述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整体进行封装保护。/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层、热敏显色层、第一间隔层、防伪信息层、第二间隔层和保护层;其中,
所述衬底层为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纤维原纸层;
所述热敏显色层包括第一柔性基材纤维层和涂覆在所述第一柔性基材纤维层上的热敏变色材料层;
所述第一间隔层为由聚酯材料形成的致密间隔层;
所述防伪信息层包括载体层和设置在所述载体层上的防伪油墨图文或者防伪微结构;
所述第二间隔层为有聚酯材料形成的致密间隔层;
所述保护层通过压敏胶粘合在所述第二间隔层的上表面,以对所述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整体进行封装保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衬底层中,所述多层复合结构的纤维原纸层是由若干纤维原纸层叠单元相互叠置形成的;其中,
每一个所述纤维原纸层叠单元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纤维原纸膜和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纤维原纸膜;
所述第二纤维原纸膜设置在所述第一纤维原纸膜上,并且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敏显色层中,所述第一柔性基材纤维层是质量为15g-50g的硅油纸纤维层;
所述热敏变色材料层对应的热敏变色材料是将有机溶剂、稳定剂和热敏变色粒子按照10-30:0.5-1:3-8的重量比混合形成,并且所述热敏变色粒子的粒径为100μm-65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伪信息层中,
当设置在所述载体层上的为所述防伪油墨图文时,所述载体层由亲油墨性树脂形成,并且,所述防伪油墨图文为全息防伪彩色油墨图文或者全息防伪黑白油墨图文;
当设置在所述载体层上的为所述防伪微结构时,所述载体层由光刻胶树脂形成,并且,所述防伪微结构为防伪光栅微结构或者防伪透镜阵列微结构,其中,所述防伪光栅微结构为一维防伪光栅微结构或者二维防伪光栅微结构;
或者,
所述第一间隔层和所述第二间隔层对应的聚酯材料为玻璃化温度不低于150℃的聚酯材料;
或者,
所述第一间隔层和所述第二间隔层的厚度均为20μm-60μm;
或者,
所述保护层包括透明树脂膜和设置在所述透明树脂基膜上的抗刮涂层膜;其中,
所述透明树脂基膜的厚度小于所述抗刮涂层膜的厚度;
或者,
所述压敏胶为聚丙烯酸压敏胶。


5.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衬底层制作工序,所述衬底层制作工序用于将若干纤维原纸膜层叠压合,以形成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纤维原纸层,从而制成衬底层;
步骤S2,热敏显色层制作工序,所述热敏显示层制作工序用于在第一柔性基材纤维层涂覆形成热敏变色材料层,从而制成热敏显色层;
步骤S3,第一间隔层制作工序,所述第一间隔层制作工序用于将聚酯材料固化形成相应的致密间隔层,从而制成第一间隔层;
步骤S4,防伪信息层制作工序,所述防伪信息层制作工序用于在载体层上设置防伪油墨图文或者防伪微结构,从而制成防伪信息层;
步骤S5,第二间隔层制作工序,所述第二间隔层制作工序用于将聚酯树脂固化形成相应的致密间隔层,从而制成第二间隔层;
步骤S6,保护层制作工序,所述保护层制作工序用于制成保护层;
步骤S7,层叠组合工序,所述层叠组合工序用于将所述衬底层、所述热敏显色层、所述第一间隔层、所述防伪信息层、所述第二间隔层和所述保护层由下至上层叠,以此组合形成所述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


6.如权利要求5述的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衬底层制作工序具体包括,
步骤S101,将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纤维原纸膜设置在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纤维原纸膜上,以此形成纤维原纸层叠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步骤S102,将若干所述纤维原纸层叠单元相互叠置,以此形成所述衬底层;
或者,
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热敏显色层制作工序具体包括,
步骤S201,采用质量为15g-50g的硅油纸纤维层,作为所述第一柔性基材纤维层;
步骤S202,将有机溶剂、稳定剂和热敏变色粒子按照10-30:0.5-1:3-8的重量比混合形成热敏变色材料,其中,所述热敏变色粒子的粒径为100μm-650μm;
步骤S203,将所述热敏变色材料涂覆在所述第一柔性基材纤维层,以此形成所述热敏显色层。


7.如权利要求5述的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防伪信息层制作工序具体包括,
步骤S401A,采用亲油墨性树脂制成所述载体层;
步骤S402A,采用全息防伪彩色油墨图文或者全息防伪黑白油墨图文作为所述防伪油墨图文,并将所述防伪油墨图文设置在所述载体层上,从而制成所述防伪信息层;
或者,
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防伪信息层制作工序具体包括,
步骤S401B,采用光刻胶树脂制成所述载体层;
步骤S402B,采用防伪光栅微结构或者防伪透镜阵列微结构作为所述防伪微结构,并且将所述防伪微结构设置在所述载体层上,从而制成所述防伪信息层。


8.如权利要求5述的具有高防伪性的热敏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4中,在载体层上设置防伪微结构,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耀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天琪智慧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