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立体外神经网络的方法、体外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本申请涉及体外神经网络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立体外神经网络的方法、体外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大脑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而神经元之间的链接是决定大脑功能的重要结构。有研究显示,神经连接的特异性决定了脑功能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Crochetetal.,2018)。而神经环路是神经连接的主要表现,其失调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精神类疾病中扮演着关键作用。神经连接在人格形成、行为学调控、学习记忆甚至深度学习模式建立中均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从治疗学角度出发,多种难治性神经精神类疾病,包括精神分裂、自闭症、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均存在神经连接或者神经核团网络功能障碍(RajandPowell,2018)。而目前这些严重的神经精神类疾病大部分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高通量的药物筛查是目前有效的研发药物开发手段。同时,多能诱导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iPSC)技术为人类疾病的体外模型建立提供了基础,病人来源的iPSC建立并诱导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立体外神经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透明导电材料作为培养皿,并采用微阵列电极作为底座,将所述培养皿嵌套安装于底座上;将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细胞通过分区培养,在不同位置培养形成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同时,在细胞开始成熟并生长神经纤维阶段,诱导神经纤维定向生长,连接形成所需的体外神经网络或神经回路;其中,具有微阵列电极的底座用于进行电生理记录,透明的培养皿方便后续观察和检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立体外神经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透明导电材料作为培养皿,并采用微阵列电极作为底座,将所述培养皿嵌套安装于底座上;将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细胞通过分区培养,在不同位置培养形成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同时,在细胞开始成熟并生长神经纤维阶段,诱导神经纤维定向生长,连接形成所需的体外神经网络或神经回路;其中,具有微阵列电极的底座用于进行电生理记录,透明的培养皿方便后续观察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材料为ITO导电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神经纤维定向生长,具体包括,采用梯度神经营养因子或微流控技术,在输入侧诱导神经轴突生长,在输出侧诱导树突生长,最终形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营养因子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或胶质神经营养因子GDNF。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梯度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神经纤维定向生长,具体包括,在输出侧的培养孔中加入浓度为10ng/m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以及浓度为2ng/mL的胶质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输入侧的培养孔中加入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充,刘航,邓瑞霞,蔡宾,向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博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