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因扩增管及检测卡盒,该基因扩增管包括管体和盖子,管体顶部开有管口且底部密封,盖子密封管体的顶部管口,管体包括侧管壁和底管壁,侧管壁包括圆柱形侧管壁和位于圆柱形侧管壁下方的锥形侧管壁,底管壁上设有向管体内部凹陷的凹陷区域,凹陷区域内的底管壁的厚度小于侧管壁的厚度。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基因扩增管,通过在基因扩增管的底部设置有凹陷,并将底部的壁厚设置得较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凸出与管体外的刻痕,可以有效的避免基因扩增管在使用过程中意外破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因扩增管及检测卡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因扩增管及检测卡盒。
技术介绍
核酸诊断是未来IVD(体外诊断)行业中最具活力的细分领域之一。我国传染病防治力度的加大、血筛核酸检测的推广以及个体化医疗的发展是国内核酸诊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国内核酸诊断未来增速将在25-30%之间,明显超越国内IVD行业平均增速。核酸诊断一方面造福于大型医疗中心,实现病原体、基因病等早期、快速、特异、高通量的检测。POCT(point-of-caretesting),中文为“即时检验”,是体外诊断(IVD)的一个新兴细分行业,是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省去标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快速得到检验结果的一类新方法。POCT的主要标准是不需要固定的检测场所,试剂和仪器是便携式的,并且可及时操作。POCT承担了实验室的职能但又无需传统的医院实验室设备,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24小时全方位为病人服务。但是,这些核酸扩增方法存在扩增产物易交叉污染的问题,由产物污染产生的假阳性信号会造成检测结果的错误判读。在靶核酸扩增操作过程中常可见样本间的交叉污染,污染可能来自阴性样本处理过程中引入的已知或未知的阳性物质,其通过空气污染或气溶胶造成假阳性反应。现有技术中已发展了一系列方法来防止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如参考文献1(CN105199940A)中公开了一种防污染便携式基因检测方法及装置,通过该装置可以将含有扩增产物的PCR管放入装置内进行密封后,刺破PCR管实现检测。防止核酸扩增产物污染,避免假阳性。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中的全封闭式检测卡盒为了便于刺破基因扩增管底部,相较于传统的基因扩增管普遍在底部增设有刻痕,凸出于基因扩增管外部。但是在基因扩增管插入检测卡盒之前,在移动或者进行扩增反应的时候就可能会沿切痕断裂,使待测样品溶液泄露,造成极大的危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待测样品溶液管易于破损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基因扩增管及检测卡盒,通过该基因扩增管及检测卡盒,待测样品泄露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证了即使检测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基因扩增管,包括管体和盖子,管体顶部开有管口且底部密封,盖子密封管体的顶部管口,管体包括侧管壁和底管壁,侧管壁包括圆柱形侧管壁和位于圆柱形侧管壁下方的锥形侧管壁,底管壁上设有向管体内部凹陷的凹陷区域,凹陷区域内的底管壁的厚度小于侧管壁的厚度。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基因扩增管的底部设置有凹陷,并将底部的壁厚设置得较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凸出与管体外的刻痕,可以有效的避免基因扩增管在使用过程中意外破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锥形侧管壁的厚度小于圆柱形侧管壁的厚度,凹陷区域内的底管壁的厚度小于锥形侧管壁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锥形侧管壁的厚度小于0.3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凹陷区域内的底管壁的厚度小于0.3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凹陷区域内的底管壁的厚度为0.1~0.2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检测卡盒,包括外壳和前述任一种的基因扩增管,外壳内设有容置腔,外壳上表面开设有插管口,插管口下方的容置腔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检测卡纸和破管部,基因扩增管插入插管口后,容置腔密封,破管部刺破基因扩增管,核酸溶液流入容置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容置腔内还设有核酸去除部,核酸去除部可打开,使破坏液流入容置腔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因扩增管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因扩增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因扩增管和检测卡盒一种配合状态下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因扩增管和检测卡盒另一种配合状态下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因扩增管和检测卡盒一种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因扩增管和检测卡盒爆炸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破管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破管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基因扩增管100侧管壁110第一凸部111底管壁120凹陷区域121盖子130核酸溶液存放腔140密封环150温度指示部160外壳200容置腔210核酸去除部220液体密封件230检测卡纸240破管部250定位部251第四限位部2511第三凸部2512刺穿部252流体通道253插管口260第一凹槽261第三限位部262检测结果观察区域270弹性下压结构28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专利技术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专利技术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专利技术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专利技术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基因扩增管100,包括管体和盖子130,管体顶部开有管口且底部密封,盖子130密封管体的顶部管口,管体包括侧管壁110和底管壁120,侧管壁110包括圆柱形侧管壁和位于圆柱形侧管壁下方的锥形侧管壁,底管壁120上设有向管体内部凹陷的凹陷区域121,凹陷区域121内的底管壁120的厚度小于侧管壁110的厚度。采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因扩增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和盖子,所述管体顶部开有管口且底部密封,所述盖子密封所述管体的顶部管口,所述管体包括侧管壁和底管壁,所述侧管壁包括圆柱形侧管壁和位于所述圆柱形侧管壁下方的锥形侧管壁,所述底管壁上设有向所述管体内部凹陷的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内的底管壁的厚度小于所述侧管壁的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因扩增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和盖子,所述管体顶部开有管口且底部密封,所述盖子密封所述管体的顶部管口,所述管体包括侧管壁和底管壁,所述侧管壁包括圆柱形侧管壁和位于所述圆柱形侧管壁下方的锥形侧管壁,所述底管壁上设有向所述管体内部凹陷的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内的底管壁的厚度小于所述侧管壁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扩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侧管壁的厚度小于所述圆柱形侧管壁的厚度,所述凹陷区域内的底管壁的厚度小于所述锥形侧管壁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扩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侧管壁的厚度小于0.3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扩增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炜华,方文捷,张克明,邓宇晨,刘伊诺,张蕾,姜伟伟,朱信霖,李航,薛潇春,扈东营,杜明威,陈显振,王会伟,黄越,崔之宁,刘祎,张齐龙,陈娟,郦小平,居红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征医院,江西省胸科医院,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宝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