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黄壤中Cd的高效钝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617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黄壤Cd钝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针对黄壤中Cd的高效钝化方法。测定受污染的黄壤中Cd的污染水平,根据黄壤中Cd的污染物指标,将Cd钝化剂均匀撒施于受污染的黄壤表面;然后旋耕,并对旋耕后的黄壤灌水;在灌水2‑5天后施用基肥平衡老化1个月,移栽水稻;收获水稻后,对稻米及种植水稻的黄壤中Cd的污染物指标进行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选材料中的碱性物质可以通过提高土壤pH值,促使土壤中有效态Cd发生形态转化;粘土矿物通过离子交换吸附和专性吸附作用降低土壤中的有效态Cd;有机物料对重金属有较强的络合和吸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作物的生物量;生物炭能螫合重金属离子,从而减少土壤中的活泼的重金属有效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黄壤中Cd的高效钝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黄壤Cd钝化
,尤其涉及一种针对黄壤中Cd的高效钝化方法。
技术介绍
矿业开采、污水灌溉、含重金属肥料或农药的使用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等现象造成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大幅度增加。大量累积的重金属致使受污染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产量下降。其也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其中,重金属Cd对人体存在较强毒性,且容易于植物中积累,能随着食品进入人体,损害人体器官,造成难以恢复的恶劣影响。鉴于我国大面积的农用地土壤正遭受着Cd污染问题,因而修复土壤中超标的Cd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摸索出了不少关于土壤中重金属的修复方法,但其中仍存在实际推广和大面积应用是否可行的问题。虽然植物修复技术是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有公认的好几种镉修复植物,例如三叶鬼针草、黑麦和印度芥菜,对土壤中Cd的修复暂时只能考虑其它手段。钝化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通过投放一种或多种物质,影响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减少重金属进入植物体的量。而且钝化技术拥有价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黄壤中Cd的高效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黄壤中Cd的高效钝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测定受污染的黄壤中Cd的污染水平;所述黄壤中Cd的污染水平通过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态量和全量作为黄壤中Cd的污染物评判指标;/n步骤二,根据黄壤中Cd的污染物指标,将Cd钝化剂均匀撒施于受污染的黄壤表面,然后将黄壤旋耕10-25cm;/n步骤三,对旋耕后的黄壤灌水3-5cm,使土壤含水量保持60%~70%;在灌水2-5天后施用基肥平衡老化1个月,移栽水稻,对污染黄壤进行原位固定修复;/n步骤四,水稻收获后,对稻米及种植水稻的黄壤中Cd的污染物指标进行检测,若检测合格则完成对土壤的修复,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黄壤中Cd的高效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黄壤中Cd的高效钝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测定受污染的黄壤中Cd的污染水平;所述黄壤中Cd的污染水平通过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态量和全量作为黄壤中Cd的污染物评判指标;
步骤二,根据黄壤中Cd的污染物指标,将Cd钝化剂均匀撒施于受污染的黄壤表面,然后将黄壤旋耕10-25cm;
步骤三,对旋耕后的黄壤灌水3-5cm,使土壤含水量保持60%~70%;在灌水2-5天后施用基肥平衡老化1个月,移栽水稻,对污染黄壤进行原位固定修复;
步骤四,水稻收获后,对稻米及种植水稻的黄壤中Cd的污染物指标进行检测,若检测合格则完成对土壤的修复,若检测不合格则返回步骤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黄壤中Cd的高效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根据黄壤中Cd的污染物指标确定Cd钝化剂撒施量的方法如下:
Cd钝化剂的撒施量为土壤干重的0.5%-1.5%;具体地,
重度污染的土壤,每亩需要撒施250-350kg的Cd钝化剂;中度污染的土壤,每亩需要撒施200-250kg的Cd钝化剂;轻度污染的土壤,每亩需要撒施100-200kg的Cd钝化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黄壤中Cd的高效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Cd钝化剂按质量份数由生石灰20-30份、海泡石18-25份、茶树废枝生物炭15-18份、氯化铁10-15份、磷肥10-15份、膨润土8-15份、腐殖土6-10份、活性硅粉5-8份和助熔剂3-5份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黄壤中Cd的高效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d钝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破碎:通过锤式破碎机把大块的石灰石、海泡石破碎成平均粒径在0.5-1厘米的石子;
(2)高温煅烧:把石灰石、海泡石和助熔剂分别投入进料仓,经搅拌机搅拌后,通过输送带传送到回转窑窑筒内进行高温煅烧;
(3)经过1200-1300度左右高温煅烧1.5-2.5小时后,将原料转入回转窑的冷却系统冷却25-35分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成五罗沐欣键刘桂华柴冠群秦松胡岗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贵州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