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透湿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16116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透湿型聚氨酯,由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聚多元醇110~150份,二异氰酸酯45~60份,含氟二元醇10~15份,含氟一元醇3~8份,有机金属催化剂0.1~0.3份,亲水扩链剂7~10份,中和剂5~8份,后扩链剂3~5份和水500~70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聚多元醇和二异氰酸酯为主体,利用含氟二元醇,能够改变材料的界面状态,提高防水透湿性,利用含氟一元醇在链段中起到防水作用,并在有机金属催化剂、亲水扩链剂等助剂的共同作用,进一步提高防水透湿性能。实施例显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氨酯具有78~88KPa的耐水压,6.8~8.2kg/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透湿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
,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透湿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聚氯乙烯、氯丁橡胶制成的工作服,具有防水、防液体渗漏等优点,十分受欢迎。但人体自身新陈代谢产生的汗液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使人有闷热、潮湿等不适感。因此,研究人员研发了防水透湿型薄膜材料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防水透湿型薄膜材料主要有:聚丙烯酸酯类树脂和聚氨酯类树脂等。其中聚氨酯类树脂凭借其优异的耐热、耐寒、成型性以及遮盖性,被广泛应用于皮革涂饰剂、涂料和纺织助剂等服饰行业。聚氨酯类树脂通常有聚氨酯和添加剂组成,例如专利CN104448788A中记载了一种防水透湿型热塑性聚氨酯薄膜,包括按质量百分比组成的下列成分:80%~85%的热塑性聚氨酯、8%~10%的爽滑剂和7%~10%的雾面剂。此专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体闷热和潮湿的不适感,但是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防水透湿型薄膜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薄膜材料的防水和透湿性能难以满足要求。因此,亟需对聚氨酯类树脂进行改性来提高其防水和透湿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透湿型聚氨酯,由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聚多元醇110~150份,二异氰酸酯45~60份,含氟二元醇10~15份,含氟一元醇3~8份,有机金属催化剂0.1~0.3份,亲水扩链剂7~10份,中和剂5~8份,后扩链剂3~5份和水500~70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透湿型聚氨酯,由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聚多元醇110~150份,二异氰酸酯45~60份,含氟二元醇10~15份,含氟一元醇3~8份,有机金属催化剂0.1~0.3份,亲水扩链剂7~10份,中和剂5~8份,后扩链剂3~5份和水500~7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透湿型聚氨酯,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聚多元醇120~140份,二异氰酸酯50~55份,含氟二元醇12~14份,含氟一元醇4~6份,有机金属催化剂0.2~0.3份,亲水扩链剂8~9份,中和剂6~7份,后扩链剂4~5份和水550~6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透湿型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多元醇包括聚醚二元醇或聚酯二元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透湿型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包括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透湿型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二元醇为HO(CH2CHO)17(CF2CF2O)m(CF2O)9HO(CH2CHO)17OH,所述m为8、9或10;所述含氟一元醇为CF3(CF2)nCH2OCH2CH2OH,所述n为1、2或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透湿型聚氨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金属催化剂包括有机银催化剂、有机铋催化剂和有机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顺平冯练享白瑞卿
申请(专利权)人:齐河力厚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