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亦明专利>正文

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04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包括:发酵筒,所述发酵筒倾斜设置且包括前锥头、中节、后锥头和料口,所述发酵筒内设有发酵空间,所述发酵筒的内壁上设有搅拌叶片;恒温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设置在发酵筒的筒体壁内的恒温组件、设置在发酵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供热热源;底座及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用于支撑并带动发酵筒滚动的驱动轮组和用于驱动驱动轮组的动力装置,所述驱动轮组和动力装置设置在底座上;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驱动系统及恒温系统工作;通过滚动发酵筒进行搅拌运作,摒弃了搅拌轴,每个设备的湿垃圾生物发酵处置量极大的提升,提升湿垃圾处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垃圾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
技术介绍
伴随着垃圾分类的实施,对于湿垃圾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湿垃圾都是通过湿垃圾收运车运输到固定的地方进行处置,而在运输过程中并不存在对湿垃圾的处置。同时在固定的地方处置时,现有的采用生物发酵系统进行堆肥处置,生物发酵系统要么占地庞大,靠活动设备搅拌;要么通过搅拌轴搅拌,每个设备的处置量太少,需要设备更多,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目前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通过旋转发酵筒进行搅拌,处置量极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所述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包括:发酵筒,所述发酵筒倾斜设置且包括前锥头、中节、后锥头和料口,所述发酵筒内设有发酵空间,所述发酵筒的内壁上设有搅拌叶片;恒温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设置在发酵筒的筒体壁内的恒温组件、设置在发酵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供热热源;底座及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用于支撑并带动发酵筒滚动的驱动轮组和用于驱动驱动轮组的动力装置,所述驱动轮组和动力装置设置在底座上;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驱动系统及恒温系统工作。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供热热源为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发酵筒筒体壁内的夹层中。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供热热源包括裹覆设置在发酵筒前锥头外的输热箱和为输热箱提供热量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和输热箱间通过旋转连通器和输热管道连接。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恒温组件包括均布设置在发酵筒筒体壁内的夹层中的多根真空导热管,所述多根真空导热管的一端与输热箱连接。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真空导热管与输热箱之间通过导热锡块连接,所述真空导热管与发酵筒筒体内壁间通过导热锡块连接。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恒温组件为发酵筒筒体,所述发酵筒的筒体壁为夹层设计,夹层抽真空以使发酵筒的筒体壁整体成为真空导热体。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旋转连通器包括中心轴和活动套设在中心轴上的轴套,所述中心轴内轴向设有2条通道,并在不同圆周的径向上设有通孔,两条通道一端分别连接不同圆周上的通孔,两条通道的另一端连接输热箱,每个通孔所在圆周处的轴套内壁环设有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与圆周处的通孔连通,所述环形通道外侧通过管道与加热组件连通。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搅拌叶片包括:两个第一螺旋叶片,所述两个第一螺旋叶片分别设在所述筒体内壁上且彼此相错180度,所述两个第一螺旋叶片随所述筒体的转动而转动以从所述后锥头向所述前锥头或从所述前锥头向所述后锥头推送所述筒体内的湿垃圾;和两个第二螺旋叶片,每个所述第二螺旋叶片连接到一个对应的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上,所述两个第二螺旋叶片彼此相错180度设置且位于所述两个第一螺旋叶片之间,所述第二螺旋叶片随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转动而转动以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推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推送所述筒体内的湿垃圾并在所述筒体内形成湿垃圾的推送循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发酵筒筒体外裹覆设有保温层。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长度,第一螺旋叶片焊接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焊接在所述第一螺旋叶片上。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料口设置在后锥头上,所述料口处设有料门。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还包括气体系统,所述气体系统包括轴向穿过所述旋转连通器中心轴中心并与中心轴活动连接的中心杆或包括轴向穿过所述旋转连通器中心轴中心并与中心轴固定连接的中心杆,所述中心杆位于旋转连通器远离所述发酵筒一侧的端部连接气体设备,所述中心杆内设有送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送气通道与设置在中心杆体上不同位置处的送气口连通,每个送气口处均可设有气阀,所述气阀为电子气阀且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与中心轴活动连接的中心杆端部直接与气体设备连接,与中心轴固定连接的中心杆端部通过另一旋转连通器与气体设备连接,所述中心杆大部位于所述发酵筒内并为发酵筒内提供气体,位于发酵筒内的中心杆端部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所述排气口处设有过滤装置。所述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判断发酵筒内发酵物的分量,从而可以控制开启中心杆不同位置上的送气口,从而为内部发酵物提供发酵所需的气体。本专利技术实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包括:发酵筒,所述发酵筒倾斜设置且包括前锥头、中节、后锥头和料口,所述发酵筒内设有发酵空间,所述发酵筒的内壁上设有搅拌叶片;恒温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设置在发酵筒的筒体壁内的恒温组件、设置在发酵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供热热源;底座及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用于支撑并带动发酵筒滚动的驱动轮组和用于驱动驱动轮组的动力装置,所述驱动轮组和动力装置设置在底座上;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驱动系统及恒温系统工作;通过滚动发酵筒进行搅拌运作,摒弃了搅拌轴,每个设备的湿垃圾生物发酵处置量极大的提升;进一步的,通过真空热管导热结合供热热源的处理,可以通过保证发酵筒筒体的温度均匀,同时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控制可以保证恒温;更进一步的,通过底座可以置于运输车体上,在湿垃圾收运阶段即可进行生物发酵,使得湿垃圾不会在收运过程中散发异味等,提升湿垃圾处置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设有第一螺旋叶片的筒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螺旋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设有第一、第二螺旋叶片的筒体结构示意图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螺旋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筒体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所述的旋转连通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筒体截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所述的筒体截面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应用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所述的一种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所述的中心杆与旋转连通器活动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所述智能窑式湿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包括:/n发酵筒,所述发酵筒倾斜设置且包括前锥头、中节、后锥头和料口,所述发酵筒内设有发酵空间,所述发酵筒的内壁上设有搅拌叶片;/n恒温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设置在发酵筒的筒体壁内的恒温组件、设置在发酵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供热热源;/n底座及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用于支撑并带动发酵筒滚动的驱动轮组和用于驱动驱动轮组的动力装置,所述驱动轮组和动力装置设置在底座上;/n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驱动系统及恒温系统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包括:
发酵筒,所述发酵筒倾斜设置且包括前锥头、中节、后锥头和料口,所述发酵筒内设有发酵空间,所述发酵筒的内壁上设有搅拌叶片;
恒温系统,所述恒温系统包括设置在发酵筒的筒体壁内的恒温组件、设置在发酵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供热热源;
底座及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用于支撑并带动发酵筒滚动的驱动轮组和用于驱动驱动轮组的动力装置,所述驱动轮组和动力装置设置在底座上;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驱动系统及恒温系统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热源为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发酵筒筒体壁内的夹层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热源包括裹覆设置在发酵筒前锥头外的输热箱和为输热箱提供热量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和输热箱间通过旋转连通器和输热管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组件包括均布设置在发酵筒筒体壁内的夹层中的多根真空导热管,所述多根真空导热管的一端与输热箱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导热管与输热箱之间通过导热锡块连接,所述真空导热管与发酵筒筒体内壁间通过导热锡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窑式湿垃圾生物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亦明承中良黄梦哲何其伦王骞马国荣杨永浩曹嘉云陈斐
申请(专利权)人:黄亦明承中良黄梦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