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污水进水量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599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污水进水量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其中,自适应污水进水量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外池和倒L形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外池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开口向上固定安装有污水处理内池,污水处理外池左右两侧下部中间位置分别固定连通有污水进管和外池排污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污水处理外池和污水处理内池集成在一起,占地面积小,方便电气设备的统一安装和管理;当随动管进行旋转,一方面可以保证空气注入管旋转对污水处理内池内腔的各个方向都可以进行充分注入氧气,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带动随动管底部的搅拌杆进行旋转搅拌污水处理内池的污水和污水处理剂,保证充分的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污水进水量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自适应污水进水量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在目前的污水处理工程实践中,通常会遇到污水水量相比设计水量出现较大波动(小于设计水量的时候较多),由于水量波动造成处理池进水不均匀,有时较长时间无水进生化池,有时水量又太大。这种不均匀的进水对菌种生存和后序工艺造成不良影响,使出水水质不合格,菌种坏死等问题出现。目前常规的应对方法是根据人工观察测算,调节提升模块阀门开度和设置提升模块回流管来控制进水量,此方法需要经常进行人工复核和调整,耗时耗能且调整精确度和及时性难以保证。鼓风模块通常采用定时间隙运转,而未与提升水量联动,溶氧量控制不准确。现有技术中的污水暂储池和污水处理池都是设置呈两个水池,一方面占用面积大,另一方面电气设备安装成本高,不便于统一管理;并且在实际操作时,污水池脏污需要人工进入刮除,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污水进水量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工艺,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污水进水量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外池和倒L形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外池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开口向上固定安装有污水处理内池,污水处理外池左右两侧下部中间位置分别固定连通有污水进管和外池排污管,污水进管中部固定接通有进水电磁阀;所述污水处理外池上部固定安装有四块相互拼接的搭接板;所述污水处理内池上部四周均水平开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溢水孔,位于所述污水处理内池内壁均固定安装有水位传感器;所述倒L形支撑板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污水处理外池上部右侧的搭接板上部,倒L形支撑板上部左侧中间位置竖直向下活动贯穿有随动管,位于所述倒L形支撑板上部底面竖直向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传动轴杆活动贯穿与倒L形支撑板并固定连接有主动链轮,位于所述倒L形支撑板上方的随动管上上部水平固定连接有随动链轮,主动链轮和随动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位于所述倒L形支撑板左侧下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位于所述倒L形支撑板右侧中部竖直向上固定安装有鼓风机,鼓风机的输风管端部通过活动密封接头与随动管上端部固定接头;位于所述倒L形支撑板左侧的搭接板上水平纵向固定安装有抽水泵,抽水泵的抽水口与抽水管的首端固定接头,抽水管的尾端与污水处理外池侧壁下部固定连通,所述抽水泵的排水口与输水管首端固定连通;所述随动管下端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位于所述随动管下部左右两侧壁均水平固定接通有空气注入管;位于所述随动管侧壁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臂,支臂远离所述随动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刮污架,刮污架外壁设置有橡胶刮板,刮污架竖直向下活动插接在位于所述污水处理外池和污水处理内池之间的空腔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所述污水处理内池底部前侧固定连通有两根对称分布的内池排污管和净水排水管,所述外池排污管、内池排污管和净水排水管中部均固定接通有电磁阀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搭接板内端面距离污水处理内池的间距为10cm;溢水孔的孔径为5c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随动管与轴承的中轴固定贯穿连接,轴承的外轴固定嵌入在倒L形支撑板上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所述空气注入管中部固定接通有空气单向阀;抽水管尾端固定连通有止逆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臂位于所述输水管尾端部下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鼓风机,抽水泵、进水电磁阀和伺服电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刮污架与橡胶刮板之间通过多个等距分布的固定螺丝可拆卸连接;橡胶刮板外壁与污水处理外池和污水处理内池之间的空腔密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输水管尾端竖直对齐在污水处理内池上方;支臂呈倒L形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一种自适应污水进水量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外部的排污管道与污水处理外池的污水进管进行接通,然后当污水处理外池内腔的水位达到溢水孔时,从溢水孔排入到污水处理内池内,从而达到稳定的注入效率和效果,在此之前外池排污管、内池排污管和净水排水管上的电磁阀都是关闭的;S2:当污水处理内池的水位传感器感应到水位达到阈值后,PLC控制器控制污水进管上进水电磁阀进行关闭,从而保证污水进水量的自动控制,无需人工管理;于此同时PLC控制器控制鼓风机工作通过输风管对随动管进行注入空气,也就是注入氧气,后期实际操作时,空气从随动管下部左右两侧壁的空气注入管进行注入空气从而达到充分注氧的效果;S3:在步骤三运行的同时,PLC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工作带动主动链轮转动,主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随动管上的随动链轮啮合传动,保证随动管进行旋转,一方面可以保证空气注入管旋转对污水处理内池内腔的各个方向都可以进行充分注入氧气,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带动随动管底部的搅拌杆进行旋转搅拌污水处理内池的污水和污水处理剂,并且随动管上的支臂可以旋转,从而可以带动刮污架外部的橡胶刮板可以对污水处理外池和污水处理内池内腔的污水污泥进行搅拌可以排出和清理,避免污水发生沉淀导致污水后期注入到污水处理内池的处理和分析效果;S4:当污水处理内池内的水位降低时,PLC控制器控制抽水泵工作将污水处理外池内的污水抽取并注入到污水处理内池内直至水位恢复正常值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污水处理外池和污水处理内池集成在一起,占地面积小,方便电气设备的统一安装和管理;当污水处理内池的水位传感器感应到水位达到阈值后,PLC控制器控制污水进管上进水电磁阀进行关闭,从而保证污水进水量的自动控制,无需人工管理;于此同时PLC控制器控制鼓风机工作通过输风管对随动管进行注入空气,也就是注入氧气,后期实际操作时,空气从随动管下部左右两侧壁的空气注入管进行注入空气从而达到充分注氧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由于在PLC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工作带动主动链轮转动,主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随动管上的随动链轮啮合传动,保证随动管进行旋转,一方面可以保证空气注入管旋转对污水处理内池内腔的各个方向都可以进行充分注入氧气,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带动随动管底部的搅拌杆进行旋转搅拌污水处理内池的污水和污水处理剂,并且随动管上的支臂可以旋转,从而可以带动刮污架外部的橡胶刮板可以对污水处理外池和污水处理内池内腔的污水污泥进行搅拌可以排出和清理,避免污水发生沉淀导致污水后期注入到污水处理内池的处理和分析效果。3.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当污水处理内池内的水位降低时,PLC控制器控制抽水泵工作将污水处理外池内的污水抽取并注入到污水处理内池内直至水位恢复正常值即可。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污水进水量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外池(1)和倒L形支撑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外池(1)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开口向上固定安装有污水处理内池(2),污水处理外池(1)左右两侧下部中间位置分别固定连通有污水进管(24)和外池排污管(7),污水进管(24)中部固定接通有进水电磁阀(23);/n所述污水处理外池(1)上部固定安装有四块相互拼接的搭接板(22);所述污水处理内池(2)上部四周均水平开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溢水孔(4),位于所述污水处理内池(2)内壁均固定安装有水位传感器(29);/n所述倒L形支撑板(14)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污水处理外池(1)上部右侧的搭接板(22)上部,倒L形支撑板(14)上部左侧中间位置竖直向下活动贯穿有随动管(20),位于所述倒L形支撑板(14)上部底面竖直向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3),伺服电机(13)的传动轴杆活动贯穿与倒L形支撑板(14)并固定连接有主动链轮(15),位于所述倒L形支撑板(14)上方的随动管(20)上上部水平固定连接有随动链轮(19),主动链轮(15)和随动链轮(19)之间通过链条(17)传动连接;/n所述倒L形支撑板(14)左侧下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10),位于所述倒L形支撑板(14)右侧中部竖直向上固定安装有鼓风机(11),鼓风机(11)的输风管16端部通过活动密封接头(18)与随动管(20)上端部固定接头;位于所述倒L形支撑板(14)左侧的搭接板(22)上水平纵向固定安装有抽水泵(9),抽水泵(9)的抽水口与抽水管8的首端固定接头,抽水管(8)的尾端与污水处理外池(1)侧壁下部固定连通,所述抽水泵(9)的排水口与输水管(12)首端固定连通;/n所述随动管(20)下端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6),位于所述随动管(20)下部左右两侧壁均水平固定接通有空气注入管(28);位于所述随动管(20)侧壁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臂(21),支臂(21)远离所述随动管(2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刮污架(25),刮污架(25)外壁设置有橡胶刮板(31),刮污架(25)竖直向下活动插接在位于所述污水处理外池(1)和污水处理内池(2)之间的空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污水进水量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外池(1)和倒L形支撑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外池(1)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开口向上固定安装有污水处理内池(2),污水处理外池(1)左右两侧下部中间位置分别固定连通有污水进管(24)和外池排污管(7),污水进管(24)中部固定接通有进水电磁阀(23);
所述污水处理外池(1)上部固定安装有四块相互拼接的搭接板(22);所述污水处理内池(2)上部四周均水平开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溢水孔(4),位于所述污水处理内池(2)内壁均固定安装有水位传感器(29);
所述倒L形支撑板(14)底部垂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污水处理外池(1)上部右侧的搭接板(22)上部,倒L形支撑板(14)上部左侧中间位置竖直向下活动贯穿有随动管(20),位于所述倒L形支撑板(14)上部底面竖直向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3),伺服电机(13)的传动轴杆活动贯穿与倒L形支撑板(14)并固定连接有主动链轮(15),位于所述倒L形支撑板(14)上方的随动管(20)上上部水平固定连接有随动链轮(19),主动链轮(15)和随动链轮(19)之间通过链条(17)传动连接;
所述倒L形支撑板(14)左侧下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10),位于所述倒L形支撑板(14)右侧中部竖直向上固定安装有鼓风机(11),鼓风机(11)的输风管16端部通过活动密封接头(18)与随动管(20)上端部固定接头;位于所述倒L形支撑板(14)左侧的搭接板(22)上水平纵向固定安装有抽水泵(9),抽水泵(9)的抽水口与抽水管8的首端固定接头,抽水管(8)的尾端与污水处理外池(1)侧壁下部固定连通,所述抽水泵(9)的排水口与输水管(12)首端固定连通;
所述随动管(20)下端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6),位于所述随动管(20)下部左右两侧壁均水平固定接通有空气注入管(28);位于所述随动管(20)侧壁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臂(21),支臂(21)远离所述随动管(2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刮污架(25),刮污架(25)外壁设置有橡胶刮板(31),刮污架(25)竖直向下活动插接在位于所述污水处理外池(1)和污水处理内池(2)之间的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污水进水量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污水处理内池(2)底部前侧固定连通有两根对称分布的内池排污管(3)和净水排水管(5),所述外池排污管(7)、内池排污管(3)和净水排水管(5)中部均固定接通有电磁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污水进水量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板(22)内端面距离污水处理内池(2)的间距为10cm;溢水孔(4)的孔径为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污水进水量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管(20)与轴承的中轴固定贯穿连接,轴承的外轴固定嵌入在倒L形支撑板(14)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污水进水量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空气注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世成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科杭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