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污水水泵堵塞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597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污水水泵堵塞的装置,包括储水腔和通过过滤装置与储水腔连通的滤水腔,所述滤水腔的出液口通过回水管与储水腔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回水泵,所述回水泵和储水腔进水口之间设置有污水入口,所述污水入口上连接有污水管。回水管上设置有污水入口,回水管中的水在流动时会在污水入口处产生一个负压,将污水入口处的污水抽到回水管内,从而将污水输送到储水腔内。由于污水入口设置在回水泵和储水腔之间,未经过回水泵,因此污水中所含的大量的固体颗粒不会影响水泵的正常工作。

Device to prevent blockage of sewage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污水水泵堵塞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防止污水水泵堵塞的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或悬浮物,有些污水中的固含量较高,这样在污水输送过程中由于颗粒杂质等的存在,会对水泵造成很大的损伤,大大降低水泵的使用寿命,另一当面,固体颗粒杂质的存在还可能会导致水泵堵塞,影响污水的处理,所以一种能够降低水泵堵塞的装置对实际生产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污水水泵堵塞的装置,解决在输送含有固体颗粒杂质的时候,水泵发生堵塞的概率较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污水水泵堵塞的装置,包括储水腔和通过过滤装置与储水腔连通的滤水腔,所述滤水腔的出液口通过回水管与储水腔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回水泵,所述回水泵和储水腔进水口之间设置有污水入口,所述污水入口上连接有污水管。作为优选的,所述回水管包括缩径段,所述缩径段的回水管内设置有缩径筒,所述缩径筒最大直径处位于污水入口来液的一侧。作为优选的,所述缩径筒的内径沿液体前进的方向逐渐减小。作为优选的,所述污水入口位于缩径段所在处的管壁上。作为优选的,所述缩径段靠近储水腔的一侧设置有扩径段,所述扩径段的外径与回水管的内径相适配、内径沿液体流动的方向逐渐增加,所述污水入口位于扩径段来液的一侧。作为优选的,所述缩径段和扩径段之间还设置有稳流段,所述稳流段的外径与回水管的内径相适配、内径与扩径段的最小内径相适配,所述污水入口位于稳流段来液的一侧。作为优选的,所述储水腔和滤水腔均设置在储水池内,所述储水池内还设置有缓冲腔,所述储水腔和缓冲腔之间设置有过滤板,所述缓冲腔与滤水池之间设置有过滤板。作为优选的,所述储水腔包括不连通的上储水腔和下储水腔,所述上储水腔和下储水腔均通过过滤板和所述缓冲腔连通,所述储水腔进水口设置在上储水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回水管上设置有污水入口,回水管中的水在流动时会在污水入口处产生一个负压,将污水入口处的污水抽到回水管内,从而将污水输送到储水腔内。由于污水入口设置在回水泵和储水腔之间,未经过回水泵,因此污水中所含的大量的固体颗粒不会影响水泵的正常工作。缩径段的存在使得液体能够通过的回水管的内径减小,对应缩径段的水流速度会增加,在缩径筒出口处与回水管的内壁之间的压力差会更大,使得污水管中的污水受到的抽力更大,方便污水的输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止污水水泵堵塞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污水水泵堵塞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储水腔1和通过过滤装置与储水腔1连通的滤水腔2,所述滤水腔2的出液口通过回水管3与储水腔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回水管3上设置有回水泵4,所述回水泵4和储水腔1进水口之间设置有污水入口,所述污水入口上连接有污水管5。本实施例中的防止污水水泵堵塞的装置包括储水腔1,和用于储存经过过滤去除了部分或全部固体颗粒的滤水腔2,回水管3设置在滤水腔2和储水腔1之间,通过设置回水泵4将滤水腔2中的水抽回到储水腔1内。其中的回水管3上还设置有污水入口,回水管3中的水在流动时会在污水入口处产生一个负压,将污水入口处的污水抽到回水管3内,从而将污水输送到储水腔1内。由于污水入口设置在回水泵4和储水腔1之间,未经过回水泵4,因此污水中所含的大量的固体颗粒不会影响水泵的正常工作。本申请中的回水管3、污水管5等管道上均根据需要设置有阀门,阀门的位置、数量和具体型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需要选择。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含有较多固体颗粒的污水进入回水管3后,会与经过过滤的污水混合,降低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的含量,使得固体对管路产生堵塞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回水管3包括缩径段31,所述缩径段31的回水管3内设置有缩径筒311,所述缩径筒311最大直径处位于污水入口来液的一侧,如图2所示。缩径段31的存在使得液体能够通过的回水管3的内径减小,对应缩径段31的水流速度会增加,在缩径筒311出口处与回水管3的内壁之间的压力差会更大,使得污水管5中的污水受到的抽力更大,方便污水的输送。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缩径筒311的内径沿液体前进的方向逐渐减小。本实施例中的缩径筒311的内径逐渐减小,相比于筒内径的突然减小,可以使得回水管3内的水流相对稳定,减小水流不稳定导致的水流对管壁的局部冲击的增加,使得回水管3局部损伤的情况降低。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污水入口位于缩径段31所在处的管壁上。污水入口可以设置在缩径段31和储水腔1入口之间,但是污水入口距离缩径段31距离较远,则缩径段31对污水管5中的污水受到的抽力增加作用就会不明显,所以优选地将污水入口设置在缩径段3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缩径段31靠近储水腔1的一侧设置有扩径段32,所述扩径段32的外径与回水管3的内径相适配、内径沿液体流动的方向逐渐增加,所述污水入口位于扩径段32来液的一侧。扩径段32的设置使得回水管3管壁、缩径筒311和扩径段32之间形成了一个负压区域,扩径段32用于阻挡回水管3内的水大量的进入该负压区域,从而有利于污水管5内的污水不断的被抽到该负压区域内,然后进入回水管3,最终进入储水腔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缩径段31和扩径段32之间还设置有稳流段33,所述稳流段33的外径与回水管3的内径相适配、内径与扩径段32的最小内径相适配,所述污水入口位于稳流段33来液的一侧。稳流段33设置的作用是保持回水管3内缩径段31、扩径段32的液体的稳定,而且该处的回水管3受到的冲击较大,稳流段33的存在还可以起到对回水管3的加固作用。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储水腔1和滤水腔2均设置在储水池内,所述储水池内还设置有缓冲腔6,所述储水腔1和缓冲腔6之间设置有过滤板,所述缓冲腔6与滤水池之间设置有过滤板。本实施例中的过滤装置可以根据实际工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过滤装置,当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较多,可以采用简单的带有过滤孔的过滤板;当污水中的细小颗粒较多,可以在过滤板上增设活性炭或其他过滤层,具体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申请中优选地,储水腔1内的水先经过初次过滤进屋缓冲腔6,缓冲腔6的水再经过相对精细的处理,进入滤水腔2,使得滤水腔2内的水中杂质进一步减少。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储水腔1包括不连通的上储水腔11和下储水腔12,所述上储水腔11和下储水腔12均通过过滤板和所述缓冲腔6连通,所述储水腔1进水口设置在上储水腔11内。本实施例中的储水腔1包括上下两个储水腔1,其中上储水腔11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污水水泵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腔(1)和通过过滤装置与储水腔(1)连通的滤水腔(2),所述滤水腔(2)的出液口通过回水管(3)与储水腔(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回水管(3)上设置有回水泵(4),所述回水泵(4)和储水腔(1)进水口之间设置有污水入口,所述污水入口上连接有污水管(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污水水泵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腔(1)和通过过滤装置与储水腔(1)连通的滤水腔(2),所述滤水腔(2)的出液口通过回水管(3)与储水腔(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回水管(3)上设置有回水泵(4),所述回水泵(4)和储水腔(1)进水口之间设置有污水入口,所述污水入口上连接有污水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污水水泵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3)包括缩径段(31),所述缩径段(31)的回水管(3)内设置有缩径筒(311),所述缩径筒(311)最大直径处位于污水入口来液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污水水泵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径筒(311)的内径沿液体前进的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污水水泵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入口位于缩径段(31)所在处的管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污水水泵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径段(31)靠近储水腔(1)的一侧设置有扩径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波廖泽均钟平杜勇汪平杨帅
申请(专利权)人:怡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