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真空管道交通的接驳廊桥系统,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固定廊体,固定廊体与装有定位贴紧机构的伸缩对接体构成水平移动副;伸缩对接体的后端通过补偿密封环节连接固定廊体的内端;伸缩对接体的一端具有吻合端面,吻合端面具有周圈嵌槽,周圈嵌槽内嵌固密封圈,密封圈的截面两侧具有高出吻合端面的凸边,与车体表面构成密封副。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后,当伸缩对接体的吻合端面贴靠车体表面时,定位贴紧机构可以使两者之间贴紧,从而使密封圈产生弹性变形,形成可靠的多道密封,同时借助补偿密封环节保证伸缩对接体与固定廊体之间的密封,达到将真空通道与接驳通道及列车内有效隔离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真空管道交通的接驳廊桥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驳廊桥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真空管道交通的接驳廊桥系统,属于轨道交通
技术介绍
高速飞行列车是“近地高速飞行”的第五代交通工具,其利用超导磁悬浮技术与地面脱离接触消除车轨摩擦、减弱车轨振动,利用内部接近真空的管道线路减小空气阻力、降低噪声。高速飞行列车运行过程中,真空运行环境下的接驳是除列车行驶外最耗时的部分,因此接驳的效率直接影响列车效率。据申请人了解,现有接驳方案主要有两种:一是管段复压,即通过封闭一段管道,将其复压至大气压后,乘客再上/下车,该方案需要大量充放气设备实现气压的进站通气、出站抽真空,不仅体积大、而且基建及运营成本高、耗时长,难以实施;二是接驳廊桥,即通过廊桥与列车对接,形成密封通道,列车通过廊桥与外界大气联通,乘客通过廊桥上/下车,现有接驳廊桥方案虽比管段复压接驳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但普遍存在列车定位停靠后,车体与接驳廊桥对接后难以可靠密封隔离外部真空环境的问题。检索可知,申请号为201711087916.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车站与真空管道中高速列车车厢的接驳装置,由通道、通道门、系统隔离薄膜套、定位柱、机械动力设备及各附属结构共同构建的复合装置;该装置能把车站常压系统与真空管道内真空系统的列车车厢常压系统接驳联通,让乘客安全地从车厢走出、进入车站或从车站走入车厢,却不会破坏真空管道中的真空度。此技术方案的列车车体上需要设置凹槽完成对接,难以保证可靠密封,且导致车体的流线型被破坏,不利于列车运行时气动阻力和风噪的减小;此外其密封门设置于通道内侧,内侧门占用内部空间不利行走,且不易维护,对密封要求也会提高。此外,申请号201810224890.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真空接驳系统,包括过渡舱体、金属波纹管和对接框,过渡舱体的前端设有密封舱门,过渡舱体的后端与金属波纹管的一端连接,金属波纹管的另一端与对接框连接,对接框用于与磁悬浮列车对接,金属波纹管内设有伸缩过道,伸缩过道的一端与对接框连接,过渡舱体的底部设有伸缩过道滑槽,伸缩过道的另一端设置于伸缩过道滑槽内,过渡舱体与对接框之间连接有电动缸,电动缸带动对接框进行位移,使金属波纹管随伸缩过道沿伸缩过道滑槽移动,金属波纹管用于磁悬浮列车和车站的柔性对接。理论分析和实验可知,其O型橡胶圈密封的曲面密封效果欠佳,曲面对接的精度无法保证,因此不能保证可靠的密封;此外对接口采用磁吸提供密封力,需要在飞行列车车体上添加磁性物质作为对接副,增大了飞行列车的载荷,降低了运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以确保可靠密封的适用于真空管道交通的接驳廊桥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真空管道交通的接驳廊桥系统,包括设有位于真空管道外的密封门的固定廊体,所述固定廊体与装有定位贴紧机构的伸缩对接体构成水平移动副;所述伸缩对接体的后端与补偿密封环节的一端连接,所述补偿密封环节的另一端与固定廊体的内端连接;所述伸缩对接体邻近列车门的一端具有与列车车体表面形状适配的吻合端面,所述吻合端面具有周圈嵌槽,所述周圈嵌槽内嵌固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截面两侧具有高出吻合端面的凸边,与车体表面构成密封副。采用本专利技术后,当伸缩对接体的吻合端面贴靠车体表面时,定位贴紧机构可以使两者之间贴紧,从而使密封圈产生弹性变形,形成可靠的多道密封,同时借助补偿密封环节保证伸缩对接体与固定廊体之间的密封,达到将真空通道与接驳通道及列车内有效隔离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车体表面对应密封圈两侧凸边之间的位置具有始终通过迂回管与真空通道负压连通的吸口。所述迂回管位于车体表面的吸口可以装有可启闭的弹性阀片;或者所述迂回管中装有电控阀。这样,当定位贴紧机构使伸缩对接体的吻合端面与车体表面贴紧时,不仅可以通过机械作用力使密封圈弹性变形而起到隔离密封作用,而且合理利用真空通道与接驳通道及列车内的气压差,在密封圈的周圈两侧凸边之间形成负压环,使密封圈牢牢地吸附在车体表面,保证切实可靠的隔离密封。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吻合端面延伸出涵盖停靠误差的法兰缘,所述周圈嵌槽位于法兰缘中部,所述嵌槽的底部固定T形截面的卡扣,所述密封圈截面具有与所述卡扣紧配的卡凹。因此既便于密封圈的安装、更换,又可借助刚性卡扣的作用,使密封圈紧贴车体表面时的弹性变形发生在凸边一端,更有利于保证密封。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完善还有:所述补偿密封环节采用双层金属波纹膨胀节,所述双层金属波纹膨胀节装有层间压力传感器。所述定位贴紧机构包括一端与固定廊体相对固定、伸缩端与伸缩对接体连接的机械自锁电缸。所述伸缩对接体的底部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下端通过承重轨道轮支撑于位于升降平台上的轨道上,所述升降平台的两端具有在高度调节电缸作用下的升降导向柱。所述固定廊体通过铰链连接踏板组件的外端,所述踏板组件的内端支撑在伸缩对接体底部的滚柱上。所述真空管道相对伸缩对接体的另一侧设有伸缩就位机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1实施例的密封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廊体,2-补偿密封环节,3-定位贴紧机构,4-伸缩对接体,5-密封副,6-列车,7-支撑组件,8-承重轨道轮,9-轨道,10-高度调节电缸,11-升降导向柱,12升降平台,13-真空管道,14-外接矩形管,15-复压接口,16-复压管道,17-抽气接口,18-电动阀,19-抽气管道,20-条码,21-扫码定位装置,22-机械自锁电缸,23-支架,24-伸缩就位机构,25-法兰,26-O型密封圈,27-位移传感器,28-力传感器,29-噪声传感器,30-滚柱,31-接近开关,32-踏板组件,33-铰链,34-密封门,35-站台,36-温湿度传感器,37-红外传感器,38-压力传感器,39-车体表面,40-法兰缘,41-沉头螺栓,42-固定卡扣,43-密封圈,44-迂回管,45-弹性阀片,46-电控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真空管道交通的接驳廊桥系统基本结构如图1~图4所示,包括伸缩对接体4、补偿密封环节2、固定廊体1和定位贴紧机构3。固定廊体1设有密封门34,并装有与之构成水平移动副的伸缩对接体4和定位贴紧机构3。定位贴紧机构3的具体结构参见图3,包括一端与固定廊体1相对固定、伸缩端与伸缩对接体4连接的机械自锁电缸22,从而既为伸缩对接体4的水平位移提供动力,同时也提供对接密封的压紧力。此外还含有条码20和扫码定位装置21,条码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真空管道交通的接驳廊桥系统,包括设有位于真空管道(13)外的密封门(34)的固定廊体(1),所述固定廊体与装有定位贴紧机构(3)的伸缩对接体(4)构成水平移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对接体的后端与补偿密封环节(2)的一端连接,所述补偿密封环节的另一端与固定廊体的内端连接;所述伸缩对接体邻近列车门的一端具有与列车(6)车体表面(39)形状适配的吻合端面,所述吻合端面具有周圈嵌槽,所述周圈嵌槽内嵌固密封圈(43),所述密封圈的截面两侧具有高出吻合端面的凸边,与车体表面构成密封副(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真空管道交通的接驳廊桥系统,包括设有位于真空管道(13)外的密封门(34)的固定廊体(1),所述固定廊体与装有定位贴紧机构(3)的伸缩对接体(4)构成水平移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对接体的后端与补偿密封环节(2)的一端连接,所述补偿密封环节的另一端与固定廊体的内端连接;所述伸缩对接体邻近列车门的一端具有与列车(6)车体表面(39)形状适配的吻合端面,所述吻合端面具有周圈嵌槽,所述周圈嵌槽内嵌固密封圈(43),所述密封圈的截面两侧具有高出吻合端面的凸边,与车体表面构成密封副(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真空管道交通的接驳廊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表面对应密封圈两侧凸边之间的位置具有始终通过迂回管与真空通道负压连通的吸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真空管道交通的接驳廊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迂回管位于车体表面的吸口装有可启闭的弹性阀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真空管道交通的接驳廊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迂回管中装有电控阀。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适用于真空管道交通的接驳廊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端面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嗣阳,唐飞,李星洲,沈倍刚,常金彪,李文喜,胡晓,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