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乘用车轮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轮胎,其包括胎冠、两个胎侧、两个胎圈、胎体增强件,胎冠包括胎面橡胶层、钢丝层和尼龙纤维层,钢丝层和尼龙纤维层依次贴附于胎面橡胶层内侧形成胎冠增强件,端部向轮胎中心延伸的两个胎侧分别连接胎冠两侧,两个胎圈分别设置于两个胎侧端部内侧,且包括环状钢丝结构和三角胶,在轮胎周向均匀分布的胎体增强件贴附于尼龙纤维层,且两端沿胎侧内壁延伸并分别绕设于两个胎圈,三角胶位于环状钢丝结构径向外侧,本申请通过各部件交合位置的合理错位,使胎侧部位的应力有效分散,并通过对三角胶及胎侧胶胶料的优化,减小各部位的应力集中,可以提高轮胎的滚阻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乘用车轮胎
,特别是涉及一种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车用能源的消耗占整个石油消耗量的比重也日益加大。据统计,目前轮胎摩擦生热过程中释放的CO2已占全球矿物燃料释放的温室气体的3%。汽车油耗也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克服轮胎摩擦阻力。因此,通过改进轮胎实现汽车的节能减排,打赢“蓝天保卫战”,已经成为轮胎公司的重要工作。目前,降低轮胎滚动阻力通过使用低滞后特性材料、降低轮胎重量等方法来实现,现有的技术中在兼顾轮胎其他性能需求的同时,降低轮胎滚动阻力时,出现了瓶颈。现有降低轮胎滚动阻力的方法,存在如下缺点:1、通过改善胎面配方从而降低滚动阻力,将会导致轮胎的耐磨性、轮胎的抓地力受到严重影响;2、通过降低轮胎重量来降低滚动阻力,将会导致轮胎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降低轮胎滚动阻力而影响轮胎安全性和抓地力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其包括:胎冠、两个胎侧、两个胎圈、胎体增强件;所述胎冠包括胎面橡胶层、钢丝层和尼龙纤维层,所述钢丝层和尼龙纤维层依次贴附于所述胎面橡胶层内侧以形成胎冠增强件;两个所述胎侧分别连接到所述胎冠两侧,而且每个所述胎侧的端部向轮胎中心延伸;两个所述胎圈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胎侧的端部内侧,而且每个所述胎圈包括环状钢丝结构和三角胶;多个胎体增强件,每个所述胎体增强件贴附到所述尼龙纤维层,而且每个所述胎体增强件两端沿所述胎侧内壁延伸并分别绕设于两个所述胎圈,而且多个所述胎体增强件在所述轮胎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三角胶位于所述环状钢丝结构径向外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轮胎整体径向的高度为L,所述三角胶的径向高度KA的范围为:0.07L≤KA≤0.15L。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胎侧包括子口护胶,所述子口护胶与所述胎圈对应设置,而且所述子口护胶上部端点的径向高度KC≤0.03L。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三角胶的径向高度KA与子口护胶上部端点的径向高度KC满足:0.286≤KA/KC≤0.42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三角胶采用的橡胶胶料在硫化状态下的邵氏硬度在80HA以上,而且所述三角胶采用的橡胶混合物在60℃下tanδ≤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胎侧还包括胎侧胶,所述胎侧胶连接于所述子口护胶,而且所述胎侧胶所采用的橡胶胶料在硫化状态下邵氏硬度在52HA以下。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轮胎,其包括胎冠、两个胎侧、两个胎圈、胎体增强件,胎冠包括胎面橡胶层、钢丝层和尼龙纤维层,钢丝层和尼龙纤维层依次贴附于胎面橡胶层内侧形成胎冠增强件,其中两个胎侧分别连接于胎冠两侧,而且每个胎侧端部向轮胎的中心延伸,两个胎圈分别设置于两个胎侧端部的内侧,而且每个胎圈还包括环状钢丝结构和三角胶,每个胎体增强件贴附于尼龙纤维层上,而且每个胎体增强件的两端沿胎侧的内壁延伸,并分别绕设于两个胎圈,而且多个胎体增强件在轮胎周向均匀分布,其中三角胶位于环状钢丝结构的径向外侧,本申请通过各部件的交合位置的合理错位,使胎侧部位的应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分散,并通过对三角胶及胎侧胶的胶料的优化,还能够减小各部位的应力集中,进一步的可以提高轮胎的滚阻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轮胎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轮胎结构示意图之一。图中,1、胎冠;11、胎面橡胶层;12、胎冠增强件;2、胎侧;21、胎侧胶;22、子口护胶;3、胎体增强件;4、胎圈;41、三角胶;42、环装钢丝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中“一个”、“两个”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直接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当使用术语“径向”时,表述涉及到轮胎的半径方向,如果更接近轮胎的旋转轴线时,则表述为“径向内侧”;当使用术语“周向”时,表述为轮胎滚动方向;当使用术语“胎里”时,表述为轮胎靠近轮辋一侧;本申请中,使用到的术语“tanδ”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动态性能;下文是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说明。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轮胎,其包括胎冠1、两个胎侧2、两个胎圈4、胎体增强件3,胎冠1包括胎面橡胶层11、钢丝层和尼龙纤维层,钢丝层和尼龙纤维层依次贴附于胎面橡胶层11内侧以形成胎冠增强件12;两个胎侧2分别连接到胎冠1两侧,且每个胎侧2的端部向轮胎中心延伸;两个胎圈4分别设置于两个胎侧2的端部内侧,且每个胎圈4包括环状钢丝结构和三角胶41;该轮胎可以包括有多个胎体增强件3,每个胎体增强件3贴附到尼龙纤维层,且每个胎体增强件3两端沿胎侧2内壁延伸并分别绕设于两个胎圈4,且多个胎体增强件3在轮胎周向均匀分布;其中,三角胶41位于环状钢丝结构径向外侧,本申请通过各部件交合位置的合理错位,使胎侧2部位的应力有效分散,并通过对三角胶41及胎侧胶21胶料的优化,还能够减小各部位的应力集中,进一步的可以提高轮胎的滚阻性能,同时不会影响轮胎安全性和抓地力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一种轮胎中的胎面橡胶层11、胎冠增强件12、胎侧胶21、子口护胶22、三角胶41、环装钢丝结构42、胎体增强件3的交合位置是错位分布排列的,依次为沿轮胎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胎体增强件3贴附在胎冠增强件12的尼龙纤维层上,而且每个胎体增强件3的两端沿胎侧2内壁延伸并分别绕设在两个胎圈4上,端部向轮胎的中心延伸的两个胎侧2分别连接在胎冠1的两侧,环装钢丝结构42和三角胶41形成的胎圈4贴附在每个胎侧2的内侧,因此通过上述部件的交合位置的合理错位,能够减小各部件的部位的应力集中。具体的,如图2,轮胎的整体径向的高度为L,三角胶41的径向高度KA的范围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n胎冠,所述胎冠包括胎面橡胶层、钢丝层和尼龙纤维层,所述钢丝层和尼龙纤维层依次贴附于所述胎面橡胶层内侧以形成胎冠增强件;/n两个胎侧,两个所述胎侧分别连接到所述胎冠两侧,而且每个所述胎侧的端部向轮胎中心延伸;/n两个胎圈,两个所述胎圈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胎侧的端部内侧,而且每个所述胎圈包括环状钢丝结构和三角胶;/n多个胎体增强件,每个所述胎体增强件贴附到所述尼龙纤维层,而且每个所述胎体增强件两端沿所述胎侧内壁延伸并分别绕设于两个所述胎圈,而且多个所述胎体增强件在所述轮胎的周向均匀分布;/n其中,所述三角胶位于所述环状钢丝结构径向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
胎冠,所述胎冠包括胎面橡胶层、钢丝层和尼龙纤维层,所述钢丝层和尼龙纤维层依次贴附于所述胎面橡胶层内侧以形成胎冠增强件;
两个胎侧,两个所述胎侧分别连接到所述胎冠两侧,而且每个所述胎侧的端部向轮胎中心延伸;
两个胎圈,两个所述胎圈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胎侧的端部内侧,而且每个所述胎圈包括环状钢丝结构和三角胶;
多个胎体增强件,每个所述胎体增强件贴附到所述尼龙纤维层,而且每个所述胎体增强件两端沿所述胎侧内壁延伸并分别绕设于两个所述胎圈,而且多个所述胎体增强件在所述轮胎的周向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三角胶位于所述环状钢丝结构径向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胎圈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整体径向的高度为L,所述三角胶的径向高度KA的范围为:0.07L≤KA≤0.15L。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滕雷,刘晓棠,陈东,朱丽艳,陈雪梅,鲁言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