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及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73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及加工工艺。所述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包括:塑料层;印刷层,所述印刷层设置于所述塑料层的底部,所述印刷层包括隔离油层、离型油层、油墨层、异丙醇层和正丙酯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具有产品功能性得到很到的提升和优化,使透明塑料片膜转移贴可实现在人体或者物体上附带黏性即可顺利转移塑料片膜上印刷的图案或者文字,无需借助任何外力的加持或者特定的条件,并且印刷图案和文字能在外部力量的破坏下,如运输,使用中,保持图案或者文字的完整性,提高使用者使用的便利性,以保障获得印刷面图案或者文字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及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
,尤其涉及一种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
技术介绍
现有的透明塑料印刷贴膜,需要在人体或者物体上附带粘性,使用时必须借助外力,如加热或者加湿等,才能使透明塑料片膜上的印刷效果转移至人体或者物体上。现有的透明塑料印刷膜必须在特定的条件或者外力的加持下才能顺利的完成印刷面图案或者文字的转印,并且现有的的贴膜在使用或者运输过程中,印刷面上的图案或者文字直接印刷在表面很容易在外力的刮碰作用下从塑料片膜上脱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解决了印刷面上的图案或者文字直接印刷在表面很容易在外力的刮碰作用下从塑料片膜上脱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包括:塑料层;印刷层,所述印刷层设置于所述塑料层的底部,所述印刷层包括隔离油层、离型油层、油墨层、异丙醇层和正丙酯层;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粘附于所述印刷层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塑料层采用塑料片膜,并且塑料层通体透明。优选的,所述隔离油层采用纤维素树脂,所述离型油层采用纤维素树脂,所述隔离油层的厚度与所述离型油层的厚度相同。优选的,所述油墨层采用聚氨酯树脂为原材料制备,并且油墨层设置于所述离型油层和所述异丙醇层之间。优选的,所述异丙醇层采用10%-25%的异丙醇,所述正丙酯层采用10%-25%的正丙酯。优选的,所述正丙酯层设置于所述异丙醇层均匀混合于油墨层内。优选的,所述防护层采用透明塑料薄膜,所述防护层厚度为15~20um。一种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第一道工序把为卷装的基材整体拉伸入凹版印刷机或者湿式涂布机上使用版辊把隔离油均匀覆盖在卷装基材一面,另一面使用版辊均匀覆盖离型油,把卷装基材进行双面纤维素树脂涂布加工处理;S2静置24小时后,静置后完成,把完成第一道工序后的卷装基材整体再次拉伸入凹版印刷机中,进行第二道工序,在已完成覆盖离型油的卷装基材上用聚氨酯树脂+异丙醇+正丙酯混合成的油墨对进行图案或者文字版辊印刷,静置36小时,即可得出成品。优选的,所述塑料层在加工前需要使用到剪切设备,所述剪切设备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动孔,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滑动孔;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架的底部;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限位板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螺纹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表面,所述第一滑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孔且延伸至所述安装架的内部,所述第一联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切片,所述第一切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滑动孔且延伸至所述安装架的外部,并且第一连接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尺板;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螺纹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表面,所述第二滑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滑动孔且延伸至所述安装架的内部,所述第二联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切片,所述第二切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滑动孔且延伸至所述安装架的外部,所述第二连接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优选的,所述驱动杆的表面为反向双螺纹面,所述限位环的内表面与所述尺板的表面滑动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产品功能性得到很到的提升和优化,使透明塑料片膜转移贴可实现在人体或者物体上附带黏性即可顺利转移塑料片膜上印刷的图案或者文字,无需借助任何外力的加持或者特定的条件,并且印刷图案和文字能在外部力量的破坏下,如运输,使用中,保持图案或者文字的完整性,提高使用者使用的便利性,以保障获得印刷面图案或者文字的完整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塑料层,2、印刷层,21、隔离油层,22、离型油层,23、油墨层,24、异丙醇层,25、正丙酯层,3、防护层,5、安装架,51、第一滑动孔,52、第二滑动孔,6、限位板,7、驱动电机,71、驱动杆,8、第一滑动块,81、第一联动杆,82、第一切片,83、第一连接轴,84、尺板,9、第二滑动块,91、第二联动杆,92、第二切片,93、第二连接轴,94、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包括:塑料层1;印刷层2,所述印刷层2设置于所述塑料层1的底部,所述印刷层2包括隔离油层21、离型油层22、油墨层23、异丙醇层24和正丙酯层25;防护层4,所述防护层4粘附于所述印刷层3的底部。通过将塑料层1设置于印刷层2的上方,对印刷层2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在运输或使用的过程中表面出现磕碰或挂伤而造成印刷文字和图案的损坏,保障印刷文字和图案的完整性,通体透明的塑料层1不会影响印刷层2的正常显示,保障图案和文字显示的和准确性,同时提高印刷层2的腐蚀性,延长印刷层2的使用寿命。所述塑料层1采用塑料片膜,并且塑料层1通体透明。所述隔离油层21采用纤维素树脂,所述离型油层22采用纤维素树脂,所述隔离油层21的厚度与所述离型油层22的厚度相同。所述油墨层23采用聚氨酯树脂为原材料制备,并且油墨层23设置于所述离型油层22和所述异丙醇层24之间。所述异丙醇层24采用10%-25%的异丙醇,所述正丙酯层25采用10%-25%的正丙酯。所述正丙酯层25设置于所述异丙醇层24均匀混合于油墨层23内。所述防护层4采用透明塑料薄膜,所述防护层4厚度为15~20um。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为一种新型多功能用途型透明塑料印刷转移贴,透明塑料片膜上附带有印刷有图案或者文字,使用时只需使人体或者物体上某一面附带有黏性,或者使用黏性产品附着,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膜贴附在有黏性的一面,印刷面上的图案或者文字即可转移到人体或者物体上。无需借助任何外力即可实现转印图案,文字效果。使产品功能性得到很到的提升和优化,使透明塑料片膜转移贴可实现在人体或者物体上附带黏性即可顺利转移塑料片膜上印刷的图案或者文字,无需借助任何外力的加持或者特定的条件,并且印刷图案和文字能在外部力量的破坏下,如运输,使用中,保持图案或者文字的完整性,提高使用者使用的便利性,以保障获得印刷面图案或者文字的完整性。一种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第一道工序把为卷装的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其特征在于,包括:/n塑料层;/n印刷层,所述印刷层设置于所述塑料层的底部,所述印刷层包括隔离油层、离型油层、油墨层、异丙醇层和正丙酯层;/n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粘附于所述印刷层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其特征在于,包括:
塑料层;
印刷层,所述印刷层设置于所述塑料层的底部,所述印刷层包括隔离油层、离型油层、油墨层、异丙醇层和正丙酯层;
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粘附于所述印刷层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层采用塑料片膜,并且塑料层通体透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油层采用纤维素树脂,所述离型油层采用纤维素树脂,所述隔离油层的厚度与所述离型油层的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采用聚氨酯树脂为原材料制备,并且油墨层设置于所述离型油层和所述异丙醇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异丙醇层采用10%-25%的异丙醇,所述正丙酯层采用10%-25%的正丙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丙酯层设置于所述异丙醇层均匀混合于油墨层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采用透明塑料薄膜,所述防护层厚度为15~20um。


8.一种透明塑料片膜印刷转移贴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道工序把为卷装的基材整体拉伸入凹版印刷机或者湿式涂布机上使用版辊把隔离油均匀覆盖在卷装基材一面,另一面使用版辊均匀覆盖离型油,把卷装基材进行双面纤维素树脂涂布加工处理;
S2静置24小时后,静置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宝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嘉源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