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682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铸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包括底座、下模板、上模板、浇铸口、顶板、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通过第一液压缸带动第一液压杆移动,使第一液压杆带动第一滑板移动,驱动齿轮通过与第一轮齿啮合,从而使第一滑板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通过驱动齿轮转动,带动转轴在底座上转动,从而使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通过与第二轮齿啮合,使从动齿轮带动第二滑板移动,从而使第二滑板带动第三模芯移动,实现第三模芯的抽离,通过齿轮之间相互配合来带动第三模芯脱离,使第三模芯能够匀速平稳的与铸件脱离,减少脱模过程中对铸件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铸造
,具体说是一种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塑料成型是使用刚性框架或模具成型塑料的过程,该技术可以创建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对象,并具有巨大的设计灵活性,可用于简单和高度复杂的设计,塑料成型技术是一种流行的制造选择,可用于许多汽车零件,容器,标牌和其他大批量物品,塑料成型的基本概念是将液态聚合物放入中空塑料成型模具中,以便聚合物能够按通常的压力和热量范围进行成型。然而,现有的塑料成型模具在使用时存在着很多问题,现有的塑料成型模具在灌入液态聚合物时容易洒出,造成了原料的浪费,也增加了使用的危险,同时现有的塑料成型模具在灌入液态聚合物时,由于流速太快,造成模具内气体无法及时排除,进而会进入到液态聚合物中,使成型的产品出现气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现有的塑料成型模具内模无法拆卸,增加了塑料成型模具的开模难度,同时,无法拆分也为后期的清理维护带来了麻烦,增加了清理模面残留塑料渣的难度,缩短了塑料成型模具的使用寿命,现有的塑料成型模具通过各种螺栓进行固定,在开模的时候,取下模芯十分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包括底座、下模板、上模板、浇铸口、顶板、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所述底座内部设有第一腔体,且底座底端设有底板,所述底座一侧贯穿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底座内部设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一侧设有第二轮齿,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顶端设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的顶端设有顶板,所述底座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液压缸,下模板与上模板之间设有第二液压缸;所述下模板的内部设有第二腔体,所述下模板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配合有第二内模,所述下模板的底端四角开设有第一槽孔,所述下模板的顶端设有四个定位杆,所述下模板的内部设有第三模面,所述第三模面上滑动配合有第三模芯;所述上模板的顶端设有四个第二槽孔,所述上模板的底端四角设有第一安装杆,所述上模板的底部嵌设有第一内模,所述第一内模的一侧设有第一模面,所述第一模面上设有进液口,所述第一内模的两侧均设有耳板,所述耳板贯穿有销轴,通过销轴将第二内模与第一内模拼装连接,使第一内模上的第一模面与第二内模上的第二模面拼接成内腔,从而使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能够浇铸出成型的产品,通过使用销轴进行固定安装,使第一内模与第二内模实现可拆分功能,使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的开模更加简单,极大程度的保证了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开模的成功率,可拆分功能,同时,可拆分功能为后期的清理维护提供了便利,方便使用过后清理第一模面及第二模面上的残留塑料渣,也方便长期不适用时对第一模面及第二模面的保养,避免遭到腐蚀影响以后的使用,延长了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的使用寿命;所述顶板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端内壁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凹槽内安装有浇铸口,所述浇铸口的底端设有浇铸通道,所述顶板的底端设有第二安装杆,将浇铸口安装在第一凹槽内,并将浇铸通道贯穿通孔,通过向第二凹槽倾倒铸造液体,使铸造液体流向第一凹槽,从而起到降低铸造液体流速的作用,通过第一凹槽,使铸造液体流入浇铸口,起到放大浇铸口的作用,并通过浇铸口流向浇铸通道,通过降低铸造液体的流速,从而减少浇铸液体中的气体,从而提高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制造产品的质量,同时,通过放大浇铸口,从而避免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在浇铸时发生铸造液体洒出,减少原料的浪费,降低使用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的危险;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固定块,两个第一固定块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支撑条,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块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设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一端设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的顶部设有第一轮齿,通过第一液压缸带动第一液压杆移动,使第一液压杆带动第一滑板移动,驱动齿轮通过与第一轮齿啮合,从而使第一滑板带动驱动齿轮转动;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固定块,两个第二固定块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支撑条,其中一个第二固定块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一端设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设有第一模芯,所述第一模芯的一端设有第二模芯,通过第二液压缸带动,使第二液压杆移动,第二液压杆带动第二连接块,使第二连接块带动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移动,通过控制第二液压缸,实现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的脱离,通过这种方式,使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的脱离变得轻松,使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能够更加容易的进行开模。具体的,底板与底座焊接固定,底板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底座横截面的面积,使底板对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的支撑更加稳定。具体的,转轴转动配合在底座的一侧,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与转轴固定连接,驱动齿轮位于底座第一腔体的外侧,从动齿轮位于底座第一腔体内部,通过驱动齿轮转动,带动转轴在底座上转动,从而使从动齿轮转动,且从动齿轮截面的直径小于驱动齿轮截面的直径,将从动齿轮设置的小于驱动齿轮,能够大大提高从动齿轮的转速,使第二滑板能够快速移动,从而使第二滑板能够带动第三模芯快速移动,从而提高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开模的效率。具体的,第二滑板倾斜设置在底座的第一腔体内,第二轮齿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通过与第二轮齿啮合,使从动齿轮带动第二滑板移动,从而使第二滑板带动第三模芯移动,实现第三模芯的抽离,通过齿轮之间相互配合来带动第三模芯脱离,使第三模芯能够匀速平稳的与铸件脱离,减少脱模过程中对铸件造成损坏。具体的,底座横截面的面积等于下模板横基面的面积,第三模芯倾斜设置在下模板内,第二滑板的一端与第三模芯的底端固定连接,使第三模芯与第二滑板方向保持一致,从而使第二滑板能够带动第三模芯移动。具体的,第一安装杆滑动配合在第一槽孔内,定位杆滑动配合在第二槽孔内,实现上模板与下模板的安装。具体的,浇铸通道与浇铸口贯通,浇铸通道贯穿通孔,浇铸通道贯穿上模板,第一内模通过耳板与第二内模连接,通过使用销轴进行固定安装,使第一内模与第二内模实现可拆分功能,使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的开模更加简单,极大程度的保证了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开模的成功率,可拆分功能,同时,可拆分功能为后期的清理维护提供了便利,方便使用过后清理第一模面及第二模面上的残留塑料渣,也方便长期不适用时对第一模面及第二模面的保养,避免遭到腐蚀影响以后的使用,延长了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的使用寿命。具体的,第二内模一侧设有第二模面,第二内模顶端开设有第三槽孔,第三槽孔内贯穿有销轴,第二内模底端设有滑动块,第二内模另一侧设有弧面。具体的,第一液压缸通过第一安装块与底座连接,第二液压缸通过第二安装块与下模板连接。具体的,该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浇铸口安装在第一凹槽内,通过向第二凹槽倾倒铸造液体,使铸造液体流向第一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包括底座(2)、下模板(3)、上模板(4)、浇铸口(5)、顶板(6)、第一液压缸(7)、第二液压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内部设有第一腔体,且底座(2)底端设有底板(1),所述底座(2)一侧贯穿有转轴(901),所述转轴(901)的两端分别设有驱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902),所述底座(2)内部设有第二滑板(28),所述第二滑板(28)一侧设有第二轮齿(29),所述底座(2)的底端设置有下模板(3),所述下模板(3)的顶端设有上模板(4),所述上模板(4)的顶端设有顶板(6),所述底座(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液压缸(7),下模板(3)与上模板(4)之间设有第二液压缸(10);/n所述下模板(3)的内部设有第二腔体,所述下模板(3)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01),所述滑槽(301)内滑动配合有第二内模(21),所述下模板(3)的底端四角开设有第一槽孔(303),所述下模板(3)的顶端设有四个定位杆(302),所述下模板(3)的内部设有第三模面(31),所述第三模面(31)上滑动配合有第三模芯(30);/n所述上模板(4)的顶端设有四个第二槽孔(401),所述上模板(4)的底端四角设有第一安装杆(402),所述上模板(4)的底部嵌设有第一内模(18),所述第一内模(18)的一侧设有第一模面(19),所述第一模面(19)上设有进液口(20),所述第一内模(18)的两侧均设有耳板(26),所述耳板(26)贯穿有销轴(27);/n所述顶板(6)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601)和第二凹槽(603),所述第一凹槽(601)的底端内壁开设有通孔(602),所述第一凹槽(601)内安装有浇铸口(5),所述浇铸口(5)的底端设有浇铸通道(501),所述顶板(6)的底端设有第二安装杆(604);/n所述第一液压杆(7)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固定块(702),两个第一固定块(702)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支撑条(705),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块(702)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块(703),所述第一液压缸(7)的一端设有第一液压缸(701),所述第一液压杆(70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704),所述第一连接块(704)一端设有第一滑板(8),所述第一滑板(8)的顶部设有第一轮齿(801);/n所述第二液压缸(10)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固定块(12),两个第二固定块(12)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支撑条(13),其中一个第二固定块(1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安装块(14),所述第二液压缸(10)的一端设有第二液压杆(11),所述第二液压杆(11)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块(15),所述第二连接块(15)的一端设有第一模芯(16),所述第一模芯(16)的一端设有第二模芯(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包括底座(2)、下模板(3)、上模板(4)、浇铸口(5)、顶板(6)、第一液压缸(7)、第二液压缸(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内部设有第一腔体,且底座(2)底端设有底板(1),所述底座(2)一侧贯穿有转轴(901),所述转轴(901)的两端分别设有驱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902),所述底座(2)内部设有第二滑板(28),所述第二滑板(28)一侧设有第二轮齿(29),所述底座(2)的底端设置有下模板(3),所述下模板(3)的顶端设有上模板(4),所述上模板(4)的顶端设有顶板(6),所述底座(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液压缸(7),下模板(3)与上模板(4)之间设有第二液压缸(10);
所述下模板(3)的内部设有第二腔体,所述下模板(3)的顶端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01),所述滑槽(301)内滑动配合有第二内模(21),所述下模板(3)的底端四角开设有第一槽孔(303),所述下模板(3)的顶端设有四个定位杆(302),所述下模板(3)的内部设有第三模面(31),所述第三模面(31)上滑动配合有第三模芯(30);
所述上模板(4)的顶端设有四个第二槽孔(401),所述上模板(4)的底端四角设有第一安装杆(402),所述上模板(4)的底部嵌设有第一内模(18),所述第一内模(18)的一侧设有第一模面(19),所述第一模面(19)上设有进液口(20),所述第一内模(18)的两侧均设有耳板(26),所述耳板(26)贯穿有销轴(27);
所述顶板(6)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601)和第二凹槽(603),所述第一凹槽(601)的底端内壁开设有通孔(602),所述第一凹槽(601)内安装有浇铸口(5),所述浇铸口(5)的底端设有浇铸通道(501),所述顶板(6)的底端设有第二安装杆(604);
所述第一液压杆(7)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固定块(702),两个第一固定块(702)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支撑条(705),其中一个第一固定块(702)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块(703),所述第一液压缸(7)的一端设有第一液压缸(701),所述第一液压杆(70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块(704),所述第一连接块(704)一端设有第一滑板(8),所述第一滑板(8)的顶部设有第一轮齿(801);
所述第二液压缸(10)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固定块(12),两个第二固定块(12)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支撑条(13),其中一个第二固定块(1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安装块(14),所述第二液压缸(10)的一端设有第二液压杆(11),所述第二液压杆(11)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块(15),所述第二连接块(15)的一端设有第一模芯(16),所述第一模芯(16)的一端设有第二模芯(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底板(1)与底座(2)焊接固定,底板(1)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底座(2)横截面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开模的塑料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转轴(901)转动配合在底座(2)的一侧,驱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902)均与转轴(901)固定连接,驱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难曹厚胜夏磊磊龚丙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力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