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式双刃粗镗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520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08
联动式双刃粗镗刀,包括刀柄、刀体及两个带刀片的刀片座,刀体中上部设有开口,开口底部中间设有齿轮槽及中心轴孔,刀体侧边设有丝杆孔,开口两侧刀体开设有螺栓孔,齿轮槽内设有齿轮,中心轴孔内设有中心轴,丝杆孔内设有调节丝杆或蜗杆,齿轮上设有两个推动杆,两个刀片座夹在开口内,底部分别开设有推动杆槽,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腰型孔,两螺栓孔及腰型孔内设有螺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粗镗刀调节尺寸操作简单,且两个刀片座之间存在联动关系,一次操作可同步调整两个刀片座,方便快捷,并且保证两个刀片座的位移量始终一致,加上刀片座采用从两侧径向夹紧的固定方式,刀片座与刀体配合紧密,使刀具在切削过程中更稳定,加工效率高,确保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动式双刃粗镗刀
本专利技术涉及孔加工刀具
,特别涉及联动式双刃粗镗刀。
技术介绍
镗刀是孔加工刀具的一种,可以分为精镗刀和粗镗刀两类,精镗刀是刻度调节精度高,而粗镗刀的调节精度不是很高。现有的粗镗刀,尤其是双刃粗镗刀,其刀头部分包括刀体及两个带刀片的刀片座,在两个刀片座上分别设置轴向的腰型孔,螺栓穿过腰型孔将刀片座固定在刀体端面,需要调节尺寸时,拧松两个螺栓后,用手或通过调整螺丝分别将两个刀片座向内或向外推,再拧紧螺栓固定。这种调节方式操作复杂,时间长,尤其是目前每个刀片座一般都用2个甚至更多的螺栓固定,这样每次调节至少拧松拧紧4个螺栓,并且两个刀片座之间不关联,需要分别调整,位移量通过肉眼对准,很难保证两个刀片座调整后在对称位置,影响加工稳定性。此外,刀片座通过轴向的螺栓固定在刀体端面,刀片座与刀体配合不够紧密,连接强度及刚性不足,使刀具在切削过程中不够稳定,加工效率低下,加工质量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结构的不足,提供联动式双刃粗镗刀,调节尺寸操作简单,一次操作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联动式双刃粗镗刀,包括刀柄(100)、刀体(1)及两个带刀片(3)的刀片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1)中上部设有前后向的开口(1.1),开口(1.1)底部中间设有齿轮槽(1.2),齿轮槽(1.2)中间设有中心轴孔(1.3),刀体(1)侧边设有横向的且与齿轮槽(1.2)连通的丝杆孔(1.4),开口(1.1)中间位置的左右两侧刀体(1)对称位置开设有螺栓孔(1.5);/n所述齿轮槽(1.2)内设有齿轮(4),中心轴孔(1.3)内设有上端插入齿轮(4)的中心轴(6),丝杆孔(1.4)内设有与齿轮(4)啮合的调节丝杆或蜗杆(5),齿轮(4)上设有两个对称且凸出上表面的推动杆(7);/n两个所...

【技术特征摘要】
1.联动式双刃粗镗刀,包括刀柄(100)、刀体(1)及两个带刀片(3)的刀片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1)中上部设有前后向的开口(1.1),开口(1.1)底部中间设有齿轮槽(1.2),齿轮槽(1.2)中间设有中心轴孔(1.3),刀体(1)侧边设有横向的且与齿轮槽(1.2)连通的丝杆孔(1.4),开口(1.1)中间位置的左右两侧刀体(1)对称位置开设有螺栓孔(1.5);
所述齿轮槽(1.2)内设有齿轮(4),中心轴孔(1.3)内设有上端插入齿轮(4)的中心轴(6),丝杆孔(1.4)内设有与齿轮(4)啮合的调节丝杆或蜗杆(5),齿轮(4)上设有两个对称且凸出上表面的推动杆(7);
两个所述刀片座(2)夹在开口(1.1)内,底部分别开设有左右向的推动杆槽(2.1),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腰型孔(2.2),两螺栓孔(1.5)及腰型孔(2.2)内设有螺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式双刃粗镗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1)的开口(1.1)下部设有向两侧凹进的限位导向槽(1.9),两个所述刀片座(2)向外一侧的下部分别设有凸出的限位导向台阶(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动式双刃粗镗刀,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刀片座(2)内侧底部开设有前后向连通推动杆槽(2.1)的装配槽(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道俊范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甬岭数控刀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