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现模块化可渗透反应墙的方法及吨袋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治理的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模块化可渗透反应墙的方法及其吨袋。
技术介绍
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是一种实现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的原位处理系统,具体来说土壤中地下水经过可渗透反应墙后,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或有机物与反应墙内修复介质产生降解、沉淀和吸附等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或生物作用,实现对地下水的修复,以达到一定排放指标,是一种利用自然或人工制造的地下水水力梯度来实现的原位修复方法。目前公开可见的关于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做法都是集中在地表浅层地下水的处理,无法实现复杂地质条件、受污染地下水或土壤较深的修复情况;而且,通用的地下水渗透反应墙,都会出现地下水反应墙的修复功能钝化,修复效率变差的实际问题,这种情况下,必然存在污染治理不彻底的问题;此外,渗透反应墙更换反应介质基本上需要重新安装反应墙系统,常用大开挖方式,很难对修复介质进行规范处理,这就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且这一缺点很大程度制约了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的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模块化可渗透反应墙的方法,包括:/n挖掘深度达到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槽孔;/n在地下槽孔中安置由混凝土预制而成的外框装置,所述外框装置包括带有供水流出的预设渗流孔的多个框体单元;/n利用专用吊具将呈袋状且外部带有横向加固带的多个吨袋分别安置在外框装置的多个框体单元中,所述吨袋内装有用于去除地下水中污染物组分的反应介质;/n其中,利用吨袋的自变形作用,使吨袋的横向加固带与框体单元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以便阻断框体单元与吨袋之间的过水通道,形成地下水通过预设渗流孔流动的模块化可渗透反应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模块化可渗透反应墙的方法,包括:
挖掘深度达到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槽孔;
在地下槽孔中安置由混凝土预制而成的外框装置,所述外框装置包括带有供水流出的预设渗流孔的多个框体单元;
利用专用吊具将呈袋状且外部带有横向加固带的多个吨袋分别安置在外框装置的多个框体单元中,所述吨袋内装有用于去除地下水中污染物组分的反应介质;
其中,利用吨袋的自变形作用,使吨袋的横向加固带与框体单元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以便阻断框体单元与吨袋之间的过水通道,形成地下水通过预设渗流孔流动的模块化可渗透反应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利用专用吊具将吨袋安置在框体单元中时,包括使专用吊具快速定位与连接吨袋的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使专用吊具快速定位与连接吨袋包括:
将专用吊具吊至吨袋上方并逐渐下放,以便专用吊具底部接近吨袋上部;
在专用吊具底部接近吨袋上部的过程中,利用安装在专用吊具下部的位置检测元件检测专用吊具相对吨袋的位置信息,并将检测到的位置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接收所述位置信息后对其进行处理,若处理结果表明专用吊具相对吨袋的位置符合预设位置要求时,将专用吊具与吨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将专用吊具与吨袋连接包括:
将专用吊具底部的底靴插入在吨袋上部的中心吊孔中;
旋转专用吊具,以便底靴上的导引锁口旋入到吨袋中心吊孔周边的卡柱上,将专用吊具与吨袋连接在一起;
移动专用吊具,以利用专用吊具将吨袋安置在框体单元中。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专用吊具与吨袋连接后,还包括使吨袋快速定位框体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方才,孙亮,杨晓蓉,江志安,李云松,赵明华,苗志斌,胡微,刘健,赵克欣,叶玉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