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美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无纺布生产废料破碎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5405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无纺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无纺布生产废料破碎回收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壳体的下端通过支撑弹簧与框体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壳体内并同轴固定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外并同轴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侧壁上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上端与框体的内顶面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螺旋刀片转动的同时并在壳体内往复平移,对不同位置处的无纺布进行切割破碎,破碎效果更好,敲击块对壳体内无纺布进行反复敲击,进一步提升其破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无纺布生产废料破碎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纺布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无纺布生产废料破碎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纺布具有质轻、柔软和韧性强等优点,无纺布制品和包装袋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适用范围广,价格低廉。无纺布在生产过程中,需通过切边工序,将多余的边角料切除,以制成规格一致的成品,而切除的边角料需进行破碎回收,避免浪费,传统的无纺布破碎机通过两个破碎辊对边角料进行挤压破碎,使用过程中,需向破碎机中持续、定量的添加无纺布,较为麻烦,费时费力,容易发生堵塞等问题,破碎效率较低,且无法根据无纺布边角料的厚度和大小进行调节,导致破碎后的无纺布碎片规格差距较大,不便于回收再利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无纺布生产废料破碎回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费时费力、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且破碎效果好的新型无纺布生产废料破碎回收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无纺布生产废料破碎回收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壳体的下端通过支撑弹簧与框体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壳体内并同轴固定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外并同轴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侧壁上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上端与框体的内顶面铰接,所述壳体内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下端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外绕设有螺旋刀片,所述搅拌轴通过传动机构与蜗杆传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进料口将无纺布边角料投入壳体内,启动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和螺旋刀片转动,对壳体内无纺布进行搅拌破碎,无需持续、定量添加无纺布,操作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由传动机构带动搅拌电机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继而带动搅拌轴和螺旋刀片在壳体内往复平移,对不同位置处的无纺布进行切割破碎,破碎效果更好。蜗杆带动凸轮转动,则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通过传动杆反复推拉框体的内顶面,继而带动壳体在框体内左右倾斜摇晃,使壳体内的无纺布来回颠覆,便于螺旋刀片对无纺布进行充分切割,进一步提升其破碎效果。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内侧壁上的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蜗轮的侧壁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半齿轮,所述壳体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两端分别通过气囊与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框的内顶面和内底面均设有齿槽,且所述活动框套设在半齿轮外并与半齿轮啮合,所述搅拌电机的上端与活动框固定连接,驱动电机带动壳体摇晃的同时,驱动活动框往复移动,运行稳定,提高动能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优选的,所述气囊的侧壁上固定连通有单向进气管和单向排气管,所述单向进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外设置,所述单向进气管内安装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活动框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对气囊进行周期性的压缩和拉伸,则气囊通过单向进气管将外界空气抽吸,并由单向排气管排出至壳体内,空气通过电热丝被加热,吹拂至无纺布中,使无纺布保持蓬松状态,避免堆叠挤压,以保证良好的破碎效果。优选的,所述框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条形磁铁,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通过伸缩弹簧固定连接有敲击块,所述敲击块由磁性材料制成并与条形磁铁同极相斥,壳体在左右摇晃的过程中,敲击块反复靠近和远离条形磁铁,当敲击块靠近条形磁铁时,在斥力作用下,伸缩弹簧被拉伸,当敲击块远离条形磁铁时,斥力作用减小,伸缩弹簧缩短,继而带动敲击块对壳体内无纺布进行反复敲击,将无纺布向螺旋刀片处推挤,避免无纺布堆积在壳体内壁的死角处,造成破碎不均匀的问题发生,同时可起到开棉敲击的作用,有利于无纺布碎片的回收再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无纺布生产废料破碎回收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无纺布生产废料破碎回收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体;2壳体;3进料口;4出料口;5支撑弹簧;6驱动电机;7蜗杆;8凸轮;9连接杆;10传动杆;11搅拌电机;12搅拌轴;13螺旋刀片;14蜗轮;15半齿轮;16活动框;17气囊;18单向进气管;19单向排气管;20条形磁铁;21伸缩弹簧;22敲击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无纺布生产废料破碎回收装置,包括框体1,框体1内设有壳体2,壳体2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3和出料口4,壳体2的下端通过支撑弹簧5与框体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壳体2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延伸至壳体2内并同轴固定安装有蜗杆7,蜗杆7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2外并同轴固定连接有凸轮8,凸轮8的侧壁上安装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0,传动杆10的上端与框体1的内顶面铰接。壳体2内设有搅拌电机11,搅拌电机11的下端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12,搅拌轴12外绕设有螺旋刀片13,搅拌轴12通过传动机构与蜗杆7传动连接,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2内侧壁上的蜗轮14,蜗轮14与蜗杆7啮合,蜗轮14的侧壁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半齿轮15,壳体2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活动框16,活动框16的两端分别通过气囊17与壳体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活动框16的内顶面和内底面均设有齿槽,且活动框16套设在半齿轮15外并与半齿轮15啮合,搅拌电机11的上端与活动框16固定连接,驱动电机6带动壳体2摇晃的同时,驱动活动框16往复移动,运行稳定,提高动能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气囊17的侧壁上固定连通有单向进气管18和单向排气管19,单向进气管18仅允许外界空气进入气囊17内,单向排气管19仅允许气囊17内的空气排出至壳体2内,单向进气管18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2外设置,单向进气管18内安装电热丝,电热丝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进料口将无纺布边角料投入壳体2内,启动搅拌电机11带动搅拌轴12和螺旋刀片13转动,对壳体2内无纺布进行搅拌破碎,无需持续、定量添加无纺布,操作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启动驱动电机6,带动蜗杆7转动,蜗杆7带动与之啮合的蜗轮14转动,则半齿轮15跟随蜗轮14同步转动,半齿轮15交替与活动框16的内顶面和内底面的齿槽啮合,继而带动活动框16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则带动搅拌电机11、搅拌轴12和螺旋刀片13在壳体2内往复平移,对不同位置处的无纺布进行切割破碎,破碎效果更好。蜗杆7带动凸轮8转动,则带动连接杆9转动,连接杆9通过传动杆10反复推拉框体1的内顶面,继而带动壳体2在框体1内左右倾斜摇晃,使壳体2内的无纺布来回颠覆,便于螺旋刀片13对无纺布进行充分切割,进一步提升其破碎效果。活动框16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对气囊17进行周期性的压缩和拉伸,则气囊17通过单向进气管18将外界空气抽吸,并由单向排气管19排出至壳体2内,空气通过电热丝被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无纺布生产废料破碎回收装置,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内设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3)和出料口(4),所述壳体(2)的下端通过支撑弹簧(5)与框体(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2)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延伸至壳体(2)内并同轴固定安装有蜗杆(7),所述蜗杆(7)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2)外并同轴固定连接有凸轮(8),所述凸轮(8)的侧壁上安装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0),所述传动杆(10)的上端与框体(1)的内顶面铰接,所述壳体(2)内设有搅拌电机(11),所述搅拌电机(11)的下端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12),所述搅拌轴(12)外绕设有螺旋刀片(13),所述搅拌轴(12)通过传动机构与蜗杆(7)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无纺布生产废料破碎回收装置,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内设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3)和出料口(4),所述壳体(2)的下端通过支撑弹簧(5)与框体(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2)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延伸至壳体(2)内并同轴固定安装有蜗杆(7),所述蜗杆(7)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2)外并同轴固定连接有凸轮(8),所述凸轮(8)的侧壁上安装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0),所述传动杆(10)的上端与框体(1)的内顶面铰接,所述壳体(2)内设有搅拌电机(11),所述搅拌电机(11)的下端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12),所述搅拌轴(12)外绕设有螺旋刀片(13),所述搅拌轴(12)通过传动机构与蜗杆(7)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纺布生产废料破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2)内侧壁上的蜗轮(14),所述蜗轮(14)与蜗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美
申请(专利权)人:陈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