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血液内科的血液采集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539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血液内科的血液采集辅助装置,包括盒体、采血管和支撑架,所述盒体的底部与支撑架的顶部压接,采血管的外表面与盒体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盒体内腔的底部从外至内依次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和第二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血液采集技术领域。该用于血液内科的血液采集辅助装置,采血管放入盒体之后,可以通过调节杆带动第一转动柱转动,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协同,可以带动相邻调节杆移动,从而带动已经放入盒体内其他采血管移动,实现每次可以放置在同一位置,放置过程简单,解决了常见的采血管放置盒不便于采血管的放置的问题。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blood collection in Hematology Depar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血液内科的血液采集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液采集
,具体为一种用于血液内科的血液采集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都有40ml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细胞新生。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遗传物质,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即生命系统中的组织层次,血液储存着人体健康信息,很多疾病需要验血,包括遗传病。血液内科对血液进行采集时,一般使用采血管对血液进行收集,采血完成之后采血管放置在放置盒内,多个采血管分别放置在多个放置盒的放置孔内,每次放置时,需要根据剩余放置孔的位置进行放置,每次放置位置不一样,操作费力,需要取出单个采血管,由于相邻多个采血管位置较近且高度相等,不便于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血液内科的血液采集辅助装置,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血液内科的血液采集辅助装置,包括盒体(1)、采血管(2)和支撑架(3),所述盒体(1)的底部与支撑架(3)的顶部压接,采血管(2)的外表面与盒体(1)的内表面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内腔的底部从外至内依次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4)和第二转动柱(5),所述第一转动柱(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6),所述第二转动柱(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7),且第一齿轮(6)的外表面与第二齿轮(7)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第一转动柱(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杆(8),且调节杆(8)的外表面与采血管(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血液内科的血液采集辅助装置,包括盒体(1)、采血管(2)和支撑架(3),所述盒体(1)的底部与支撑架(3)的顶部压接,采血管(2)的外表面与盒体(1)的内表面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内腔的底部从外至内依次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4)和第二转动柱(5),所述第一转动柱(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6),所述第二转动柱(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7),且第一齿轮(6)的外表面与第二齿轮(7)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第一转动柱(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杆(8),且调节杆(8)的外表面与采血管(2)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血液内科的血液采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的侧面开设有移动槽(9),所述移动槽(9)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侧板(10),所述侧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1),所述第一转动柱(4)的内腔开设有与定位杆(1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的定位槽(16),所述侧板(10)的外表面与采血管(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血液内科的血液采集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2),且定位板(12)的外表面与盒体(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枝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众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