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脱硝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535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烟气脱硝混合装置,其包括烟道、导流板、喷氨结构以及扰流结构,其中,烟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弯管段和直管段,烟道的横截面设为圆形,导流板设于烟道内且位于烟道的弯管段,喷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烟道直管段的若干根氨喷枪,氨喷枪穿设于烟道的侧壁上并可向烟道内喷洒氨水,各氨喷枪沿烟道的周向均匀排列布置,扰流结构设于氨喷枪的下方,其包括若干个沿烟道周向均匀设置的扰流片,各扰流片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烟气脱硝混合装置喷氨范围更大,氨气分布更均匀,扰流结构结构简单、扰流效果出色,使烟气与氨气充分混合均匀,保证了后续脱硝工序的稳定进行,提升了脱硝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脱硝混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脱硝
,特别是涉及一种烟气脱硝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SCR)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烟气脱硝技术,其原理是将氨气通入含氮氧化物的烟气中,经过一定程度的混合后,氨气与氮氧化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使氮氧化物被还原为无害的氮气和水。在现有技术中,用于混合烟气与氨气的烟气脱硝混合装置的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使氨气与烟气进行充分的混合,影响烟气的脱硝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气脱硝混合装置,具有混合效果出色、提升脱硝效率等优点。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硝混合装置,包括:烟道;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烟道内,用于引导所述烟道内的烟气流动;喷氨结构,所述喷氨结构设于所述导流板的下方,所述喷氨结构包括与所述烟道固定连接的若干根氨喷枪,所述氨喷枪穿设于所述烟道的侧壁上且各所述氨喷枪沿所述烟道的周向均匀排列设置。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设于所述喷氨结构的下方,所述扰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烟道内的若干个扰流片,各所述扰流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各所述扰流片沿所述烟道的周向均匀排列设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烟道包括彼此相连接的弯管段和直管段,所述弯管段位于所述直管段的上方,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弯管段,所述扰流结构和所述喷氨结构设于所述直管段。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为弧形板,导流板的弧度与所述弯管段的弯曲弧度相同。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设有多块,所述扰流片两个设为一组并设有多组,各所述导流板与各组所述扰流片一一对应。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同一组的两个所述扰流片相互平行设置,相邻且不同组的两个所述扰流片镜像设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的出风端指向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扰流片的扰流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片为圆形薄片。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氨喷枪包括设于所述烟道外的固定段以及设于所述烟道内的喷氨段,所述固定段用于与所述烟道固定连接,所述喷氨段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氨喷枪相连通的喷嘴。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喷嘴在所述喷氨段均匀设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片位于所述氨喷枪的下方,所述扰流片与所述氨喷枪的距离为0.5-3m。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烟气脱硝混合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向烟道内通入烟气,烟气在导流板的引导下向扰流片流动并在到达扰流片之前经过氨喷枪,此过程中多个氨喷枪沿烟道的周向全方位无死角的向烟气喷洒氨水,氨水接触到高温的烟气瞬间蒸发变为氨气,烟气与氨气在烟道内进行混合,基于此,多个氨喷枪扩大了氨水的覆盖范围,喷氨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多个氨喷枪对烟气喷洒氨水也增大了单位时间内氨水的喷洒量,提升氨水的喷洒效率;进一步的,烟气与氨气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气体继续顺着烟道流向扰流片,由于扰流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沿烟道的周向均匀布置,而混合气体顺着烟道的方向流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角度,基于此,扰流片能够使流经扰流片的混合气体的流向发生变化并产生涡流,使得混合气体在较短的烟道内获得充分混合,为后续的脱硝打下基础,进一步提升脱硝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烟气脱硝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管段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直管段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氨喷枪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扰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烟道;2、导流板;3、氨喷枪;31、喷嘴;301、固定段;302、喷氨段;4、扰流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前”、“后”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别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前”信息也可以被称为“后”信息,“后”信息也可以被称为“前”信息。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硝混合装置,其包括烟道1、导流板2、喷氨结构以及扰流结构,其中,烟道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弯管段和直管段,烟道1的横截面设为圆形,导流板2设于烟道1内且位于烟道1的弯管段,用于引导烟气流向喷氨结构和扰流结构,喷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烟道1直管段的若干根氨喷枪3,氨喷枪3水平设置于烟道1的侧壁上并可向烟道1内喷洒氨水从而实现氨气与烟气的混合,各氨喷枪3沿烟道1的周向均匀排列布置,进一步的,氨喷枪3的下方设有用于促进烟气与氨气混合的扰流结构,扰流结构包括若干个沿烟道1周向均匀设置的扰流片4,各扰流片4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α。基于上述结构,使用时,向烟道1内通入烟气,烟气在导流板2的引导下向扰流片4流动并在到达扰流片4之前经过氨喷枪3,此过程中多个氨喷枪3沿烟道1的周向全方位无死角的向烟气喷洒氨水,氨水接触到高温的烟气瞬间蒸发变为氨气,烟气与氨气在烟道1内进行混合,基于此,多个氨喷枪3扩大了氨水的覆盖范围,喷氨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多个氨喷枪3对烟气喷洒氨水也增大了单位时间内氨水的喷洒量,提升氨水的喷洒效率;进一步的,烟气与氨气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气体继续顺着烟道1流向扰流片4,由于扰流片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沿烟道1的周向均匀布置,而混合气体顺着烟道1的方向流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角度,基于此,扰流片4能够使流经扰流片4的混合气体的流向发生变化并产生涡流,使得混合气体在较短的烟道1内获得充分混合,为后续的脱硝打下基础,进一步提升脱硝效率。如图1所示,由于导流板2设于烟道1的弯管段,为了保证并增强导风板的引流效果,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导流板2设为横截面呈“C”字形的弧形板,弧形导流板2的两端分别指向烟道1的进烟口以及出烟口,也即,导流板2的弧度与烟道1弯管段的弯曲角度一致。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氨喷枪3包括设于烟道1内的喷氨段302和设于烟道1外的固定段301,固定段301用于与烟道1固定连接,维持氨喷枪3的稳定,喷氨段302设有若干个与氨喷枪3相连通的喷嘴31。基于上述结构,氨喷枪3可通过设于喷氨段302的喷嘴31向烟道1内喷洒氨水,实现烟气与氨气的混合;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喷氨效果均匀,不出现某一位置重复喷氨或某一位置的氨气浓度过低的情况,各喷嘴31在喷氨段302均匀布置,相邻两个喷嘴31之间的距离优选为0.3-0.5m;更进一步的,喷嘴31与氨喷枪3可拆卸连接,操作人员可通过增加或减少氨喷枪3上的喷嘴31改变烟道1内的喷氨强度,以适应各种浓度的烟气。可选的,为了保证喷嘴31喷洒的氨水流线与烟气的流向保持一致,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喷嘴31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指向烟道1的出烟口。进一步的,为了提升导流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2设有两块以上,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脱硝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烟道;/n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烟道内,用于引导所述烟道内的烟气流动;/n喷氨结构,所述喷氨结构设于所述导流板的下方,所述喷氨结构包括与所述烟道固定连接的若干根氨喷枪,所述氨喷枪穿设于所述烟道的侧壁上且各所述氨喷枪沿所述烟道的周向均匀排列设置。/n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设于所述喷氨结构的下方,所述扰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烟道内的若干个扰流片,各所述扰流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各所述扰流片沿所述烟道的周向均匀排列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脱硝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烟道;
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烟道内,用于引导所述烟道内的烟气流动;
喷氨结构,所述喷氨结构设于所述导流板的下方,所述喷氨结构包括与所述烟道固定连接的若干根氨喷枪,所述氨喷枪穿设于所述烟道的侧壁上且各所述氨喷枪沿所述烟道的周向均匀排列设置。
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设于所述喷氨结构的下方,所述扰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烟道内的若干个扰流片,各所述扰流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且各所述扰流片沿所述烟道的周向均匀排列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硝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包括彼此相连接的弯管段和直管段,所述弯管段位于所述直管段的上方,所述导流板设于所述弯管段,所述扰流结构和所述喷氨结构设于所述直管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脱硝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为弧形板,导流板的弧度与所述弯管段的弯曲弧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脱硝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设有多块,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成任凯任轩屈荷叶李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